第九章步行功能训练优秀课件
•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 动相。
传统的步行周期
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
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
1.支撑相分期 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撑 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2.摆动相分期 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 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
肌肉活动
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的动力的基础因素。骨 骼肌的运动特点是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运动 时的主要核心就是肌肉收缩,其它器官、系统 的活动都是围绕并保证这一核心的活动而发生 的。
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 关联。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
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联。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
步行周期
骨盆
关节运动角度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5 °旋前
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
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概述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基本概念
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 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步 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
测量法-检测程序
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 ②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
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 时停止计时; ③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 ④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 ⑤判断步态是否对称; ⑥计算步频、步行速度。
测量法--结果判定
①步长 ④步宽 ⑦步速
• 分析方法分 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
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 • 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 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观察法
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 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观察法--了解病史
观察法-步态观察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 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 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 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 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 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 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 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 评估。
⑵空间局限:由于视觉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的步态进行三维观 察。
②步长时间 ③步幅 ⑤步频 ⑥步行周期 ⑧足偏角
测量法--注意事项
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 再测试;
②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 ③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
防止跌倒。
临床观察的局限性
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准确在短时间 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分析。
3.生物力学因素 具有控制人体向前运动的肌 力或机械能;当足触地时能缓冲对下肢各关 节的撞击力;充分的廓清;髋膝踝合理的关 节运动等。
步行周期
• 定义: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一 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 一条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 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 行周期。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35 °~60 °屈曲 60 °~30 °屈曲
30 °屈曲~0 °
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
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 ②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 ③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
观察法--注意事项
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 观察对侧下肢
②行走时受试者衣着尽量要少,充分暴露下 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
③要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
④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必要时进一步采用 定量分析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0°
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概 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 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 (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 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⑤目测观察分析步态,其结果的准确性、可 靠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直接相关
测量法(足印法)
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后 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 m)行走, 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关 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析, 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师制 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
观察法-观察评价
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常表现。检查人员 能够系统地对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在步行周期的各个分 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该表横行为步行周期的各 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 序将 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涂黑的格子无需观 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 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有异常存在的 格中打“”。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者“右”表 示。空白格表示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分 析前必须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手 术史、康复治疗措施等基本情况。同时 要弄清诱发步态异常和改善步态的相关 因素。
观察法--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 体检的重点在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肌 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 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 况(溃疡/颜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