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功能训练
▪ 参与的主要肌肉活动 ▪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躯干的肌肉作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肌肉活动具
有保持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推动肢体运动的功能。 ▪ 1.竖脊肌(erector spinae) 为背部深层肌,纵列于脊柱两侧,下起骶骨、髂
骨,上止椎骨、肋骨、枕骨,作用为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维持人体于直立姿势。 在步行周期站立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正直。 ▪ 2.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 于支撑相,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到高峰。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其目 的在于使向前摆动的大腿减速,约在步行周期85%,大腿的运动方向改变为向后, 成为下一个步行周期的准备。在支撑相,臀大肌起稳定骨盆、控制躯干向前维持 髋关节于伸展位的作用。 ▪ 3.髂腰肌(iliopsoas) 为髋关节屈肌,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期间伸展 角度达到峰值(10°~15°)。为对抗髋关节伸展,从支持相中期开始至足趾 离地前,髂腰肌呈离心性收缩,最终使髋关节从支撑相末期由伸展转为屈曲。髂 腰肌第二次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初期,使髋关节屈曲,以保证下肢向前摆动。
▪ 4.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为全身最大的肌,其中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内 侧肌、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的前面;四个头向下形 成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往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为膝关节强有力的伸 肌,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负重期达最大值。 此时作为膝关节伸肌,产生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膝关节屈曲度,从而使支撑中期免于出现因 膝关节过度屈曲而跪倒的情况。步行周期中,股四头肌的第二个较小的收缩活动见于足跟 离地后,足趾离地后达峰值。此时具有双重作用:其一,作为髋关节屈肌,提拉起下肢进 入摆动相;其二,作为膝关节伸肌,通过离心性收缩来限制和控制小腿在摆动相初、中期 向后的摆动,从而使下肢向前摆动成为可能。
踝关节 0 0~15跖屈
15跖屈~10背屈 10背屈~0 0~20跖屈 20~10跖屈 10跖屈~0 0
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是利用力学概念和 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 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 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2个方面。
基本概念
▪ 步行(walking) 是指通过双脚的交互移动 来安全、有效的转移人体的一种活动,是躯 干、骨盆、下肢各关节及肌群的一种规律、 协调的周期性运动。
▪ 步态(Gait)是步行的行为特征,是一个人行走 时的表现形式,又称行走模式。人在正常自 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 的姿态称为自然步态。
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臀大肌
臀中肌和臀小肌等 腘绳肌
髂腰肌和股内收肌 股四头肌
步行周期 支撑相中期至蹬离,首次 触地
摆动相末期,首次触地至 支撑相中期
支撑相早期
摆动相中期,首次触地至 承重反应结束
足离地至摆动相早期
摆动相末期,首次触地至 支撑相中期 足离地至摆动相早期
步行周期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支撑相中期 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离地
足趾离地 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
骨盆 5 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旋后 5旋后 5旋后 中立位 5旋前
髋关节 30 屈曲 30屈曲 30屈曲~0 0~10过伸展 10过伸展~0 0~20屈曲 20~30屈曲 30屈曲
关节运动角度 膝关节
0 0~15屈曲 15~5屈曲 5屈曲 5~35屈曲 35~60屈曲 60~30屈曲 30屈曲~0
▪ 7.胫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内侧 面和第1跖骨底,作用为伸踝关节(背屈)、使足内翻。足跟着地时, 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跖屈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 拍击地面的情况。足趾离地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时踝 关节的跖屈度,保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 完成。
▪ 5.缝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长的肌,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下内, 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为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在支撑相 末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在摆动相末期和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 6.腘绳肌(hamstring)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均起于坐骨结节,跨越 髋、膝两个关节,分别止于腓骨头和胫骨粗隆内下方、胫骨内侧髁,作用为伸髋屈膝。 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足跟着地时达到活动高峰并持续到支撑相。在摆动相 末期,作为屈膝肌,腘绳肌离心性收缩使小腿向前的摆动减速,以配合臀大肌收缩活 动(使大腿向前摆动减速),为足跟着地做准备。足跟着地时及着地后,腘绳肌又作 为伸髋肌,协助臀大肌伸髋,同时通过稳定骨盆,防止躯干前倾。
▪ 8.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 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起于股骨 的内、外侧髁,以跟腱止于跟结节,作用为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腓 肠肌在行走、跑、跳中提供推动力,而比目鱼肌富含慢性、抗疲劳的 红肌纤维,主要与站立时小腿与足之间的稳定有关。在站立相,能固 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 步行周期(Gait Cycle) 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 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 时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 步行周期。
▪ (1)支撑相(Stance Phase):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 受重力的时间,即从足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过程,占 整个步行周期的60%。
▪ (2)摆动相(Swing Phase):指足趾离开地面腾空 向前迈步到该足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整个步行 周期的40%。
▪ (1)支撑相分期: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 支撑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 (2)摆动相分期: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 摆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
主要肌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