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实施方案
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既是保证当前经济正常运行的迫切需要,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当前我县市场经济秩序的现状,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第X次党代会及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紧紧围绕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

二、基本原则
(一)标本兼治,突出抓好治本建设。

要着眼于从体制、机制、法制上建立长效机制,抓住法规规范制度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社会信用建设等主要环节,加大治本建设力度。

同时,对损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造成重大社会经济危害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整治。

(二)多管齐下,突出运用技术手段。

要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开展整顿规范工作,建立“一处
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机制。

加强软、硬技术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各类技术标准,注重运用信息、检验、检测等技术手段,巩固和增强市场监管的效果。

(三)依法规范,突出形成监管合力。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有效加强对市场和市场主体的监管。

同时,执法部门要协调联动,加强信息推送和共享,形成市场执法监管的合力。

三、工作重点
(一)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以粮、面、肉、油、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和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组织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大案要案。

特别是要把食品市场整改的重点向农村延伸,定位在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等区域的重点产品(熟肉制品、乳制品、儿童食品和饮料等食品),坚决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广大农村市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四无”食品(无保质期、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地址、无生产许可证)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活动为重点,专项整治,净化药品和医药器械市场。

继续推进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消除农村药品监督盲区。

责任单位:食药监局食安委各成员单位
(二)加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特别是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资坑农害农的案件查处力度,由重点抓市场检查向抓源头治理和市场检查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全程监管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抓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健全完善农资打假目标责任制,将监管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农资打假长效机制。

要通过建立市场动态巡查、联合执法、检测预警、建立诚信经营名录库等机制,形成执法合力,确保种子、农药、饲料、兽药等抽检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促进我县农资市场安全规范。

责任单位: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
(三)深入开展文化娱乐市场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KTV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超时经营违法行为和“黑网吧”现象,取缔无证经营和证照不全的娱乐场所,特别加大对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

深入开展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坚决遏制盗版盗印出版物,非法复制音像制品,以及制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假票证和非法广告上升的势头。

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净化文化市场,规范经营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