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中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中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中的体育教学
[摘要]新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探索,使我们能不断了解和完善它,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各方面和谐发展、健康发展,从而使体育教学更加完美。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在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的新理念给了体育教学新启示和新思路。

一、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新目标
(一)科学精选教学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更新教学形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
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

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可结合校运会、,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改进评价标准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成绩考核评价方面呈多元化趋势。

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幅度,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创造性等。

采用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建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让“汗水+笑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合一的境界。

二、教师在新课程中应注意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他们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三、加强自我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标准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

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不断学习,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