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改革后的反思
牌口乡中心学校周皓
摘要:体育新课程改革道路走了很多年,课改改什么、需要什么,在课改初期,大家都很迷惑,而如今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会从每一次的学习与实践中去找问题,作为一名基层中学体育教员,作为课改的实践者,我们拥有发言权。
今天我们处在课改后时代,不应该只满足原地踏步,要以新的基点出发,审视课改的成果,改进那些束缚我们前进深入的问题,让每一节体育课焕发出崭新地活力。
关键词:课改反思评价机制
一、前言:
不知不觉中,我国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已历时多年,在取得多方面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回顾过去,我们欣喜地发现工作中发生的很多变化,有成长也有无奈。
处在课改后时代,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们要对制约课改的问题认真审视,以课改为新的基点出发,为体育课改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
体育课是一门必须教授一定运动技术和技能,并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课改需要的是走继承和改革创新的路。
其实从课改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五大目标可以看出,文件大体是针对以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改革意见,而真正留给我们要认真思考的是我们都为体育课改做了什么,总结的是体育课改应该改什么?
二、课改的主体: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学习内容与学时,由过去管得太死走出来,给了体育教师放开选择的空间,但选择具体和合适的教材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面
临的第一个难题,教学实践中不知道怎样选编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制定评价标准,搞不好就变成“放羊式”。
新课标中同样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每一节课好比教师用心做的每一道菜,俗话都说“众口难调”。
一旦“菜”不合学生的口味,他们就会渴望摆脱束缚。
所以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材时要注重加强教材规范化,协调好课堂约束力和灵活性的关系,寻求不同水平段教材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的最佳结合点。
1、准备工作:制定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工作计划,整个计划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教学计划,即:水平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也能较好地把教材的系统学习联系起来,克服了过去对教材安排的盲点,教材的重复安排等,教师能从一个水平的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
2、实施目标与方向:
(1)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2)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延用、改造、变化,使动作方法多样化。
把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本校化,趣味化改造,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材,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主要包括简化规则、降低技术要求,减少难度等要求,让学生活动时不受限制。
例如足球扩大球门,篮球降低篮板高度等。
(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个体差异。
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为宜。
并注意体现出具体化和多元化。
(4)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内容
的科学性。
增设学生喜爱的趣味性浓厚的游戏竞赛等教学内容,例如用芭啦芭啦舞、搏击健身操取代枯燥的徒手操练习,具体情况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量选择。
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快乐,体验成功。
(5)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民族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入运用或者改编后再运用,如“踢毽子”等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6)注意教学内容生活化、创新化。
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生理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延伸,做到与生活技能接轨。
对每个教学动作或内容都应该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利用图形、声音,动作的差异和不同方式去表述意见。
三、课改后评价机制需要完善
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受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旧的评价评价标准重视最终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新课标提出发展性的评价,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情感表现和取得的进步等等,但评价
内容的多元化不单单只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一个教师对所有学生的跟踪观察和记录,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在提高体育课评价的可操作性方面。
本学期我尝试以本校初二年级学生为主体进行过标准试行,通过几项综合指标打分的评价方式给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尝试避免分数量化过于单一的评价形式,尽可能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以下是具体实施环节。
1、身体素质测验,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2、对学生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给予学期综合指数评价。
3、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知、情、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
附: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表”及“调查问卷”
体育课成绩评价表
A B C
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按标准测定棒极了有进步加油呀()学习态度与行为:教师评定()学习作风小组评定:()交往与合作精神:教师评定()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加分:课堂展示()进步幅度教师评定:()
调查问卷
1、你认为体育教师对现行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合理吗?
A 、合理
B 、一般
C 、不合理 ( )
2、把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成绩评价内容,您认为合理吗?
A 、合理
B 、一般
C 、不合理 ( )
3、学习态度与行为作为体育评价内容,它包括:练习的积级性、学习作风、交往与合作精神。
您认为合理吗?
A 、合理
B 、一般
C 、不合理 ( )
4、把学生进步幅度作为加分因素,你认为合理吗?
A 、合理
B 、一般
C 、不合理 ( )
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向初二年级发放调查问卷212份,回收问卷212份,有效问卷212份。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合理一般不合理认为现行体育课评价方法合理同意把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成绩评价内容同意把学习态度与行为作为体育评价内容同意学生进步
幅度作为加分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在获得进步后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同时都希望通过个人特长和兴趣来突出个性,不再一昧追求身体
素质的和运动成绩,这些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更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四、课改体育教师的继续培训不能少
教师是体育课改的主力军,为课改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
只有帮助体育教师建立课改后课程意识,形成对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创新能力,完善课程体系,才能更科学地实施体育新课标。
以往的培训都偏重理论方面,忽视了实践环节和评价等细小环节,如今我们更需要得是能把体育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能理解的东西,目前我市大部分体育课改展示活动都依靠小群体的观摩课,而高水平的观摩活动不能直接面对广大一线的体育教员,所以应该扩大参与面,对体育教师进行继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和指导。
小结:体育课改并不只是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工作,它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需要细化和改进的地方也还很多,面对课改后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冷静思考,不断反思调整,让每一节体育课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173-186.
3.毛振明.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下---教学内容的
规定性、评价、文本内容与形式
5.体育学刊. 200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