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保团险计划书doc

人保团险计划书doc

人保团险计划书篇一:团险计划书管理办法**人寿保险公司团险计划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并提升**人寿团险的品牌形象,引导团险销售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业务队伍提供有效的支持,特制定团险计划书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销售促成阶段本公司业务人员向客户单位提交的正式福利保障计划书,经公司授权的产品技术人员和客户服务经理的技术协助和审核,可代表公司的正式承诺。

第三条员工福利产品保费2万元以上、年金产品保费50万元以上,或人数300人以上的福利计划均需按照本办法出具计划书。

低于以上标准的福利计划,经客户或业务人员要求,也可以出具计划书,但不强制推行。

第四条计划书是判断业务归属的首要标准。

如果业务人员之间发生业务交叉,以是否向客户投送正式的计划书作为第一判断标准。

第五条计划书的管理部门为分支机构团体业务部。

业务人员需同时提交书面计划书和电子版计划书。

计划书由分支机构团体产品技术负责人和核保负责人签章并加盖**人寿团险计划书专用章(骑缝)才能生效,电子版计划书留公司存档。

第六条业务人员向客户提交经核准的计划书,经客户签收取得回执。

回执需交给公司团险运营部门,公司团险运营部门据此接受业务员填写投保单。

无回执的不可以填写投保单。

第七条各分支机构自正式开业之日起,需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建立计划书管理制度,制作“**人寿团险计划书专用章”,并由专人管理。

第二章计划书标准结构第八条标准的计划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九条以上各部分内容,除了建议选用部分之外,必须在标准计划书中采用。

第十条以上各部分内容,公司规定了标准文本的部分,必须采用公司的标准文本;公司规定了指导原则的部分,可按照指导原则写作;公司未做具体规定的,业务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第十一条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公司规定的标准文本和指导原则也将持续更新,不断推出新的版本。

第十二条总公司团体业务部将逐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资料库以及各行业的基本资料库,供业务人员写作计划书、分析客户特点和需求时参考。

第十三条公司将举办计划书竞赛,从中选拔优秀的计划书,供全系统业务人员参考。

第三章计划书的具体要求第十四条封面和封底由公司统一印刷并提供给分支机构使用,计划书采用机器装订,任何人员不得使用自行设计的封面和封底。

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封面和封底的设计方案。

目前采用的封面和封底见附件一、附件二。

第十五条封一包括客户单位的名称(及Logo)、计划书提交日期、本公司提交计划书人员、产品技术及核保负责人,**人寿团险计划书专用章(骑缝)、计划书重要声明、计划书编号。

计划书编号由分支机构计划书管理部门统一编写,编写规则是**寿团计(沪)XX-####,“沪”为分支机构所在地简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简称分别为京、沪、穗、蓉。

XX 为当年年份,####为四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从0001至9999。

样本及具体要求见附件三,此页内容不得更改。

第十六条致客户信的行文以诚信、专业和简洁为基本格调,避免过分浮夸的语句;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点,从公司合作的角度出发,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为目的。

此部分内容由业务人员自由写作。

第十七条目录包括各部分的标题及页码。

第十八条相互珍视的关系主要包括分析客户公司的行业背景以及双方合作的结合点分析。

此部分内容从简,主要是从战略角度分析客户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人寿提供员工福利解决方案的思路。

客户公司的行业背景的分析,要客观描述客户基本情况,尤其是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表明我们的福利保障计划是在精心考虑客户情况的基础上,为客户量身定制的。

双方合作的结合点分析,要注重客户面临的挑战:①简要介绍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产品宣传彩页),及其对客户的影响;②有针对性的提出客户在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的福利保障、人员的留存与激励、关键员工的管理等)和财务管理(现金流量、投资回报等)等方面的挑战和需求。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寿在以上方面的见解和战略性的对策(区别于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

第十九条贵公司的需求。

此部分具体分析客户的员工福利需求,需要业务人员仔细搜集客户单位的相关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

如果客户单位需要门诊医疗保险,业务人员要按照下表搜集三年的客户经验数据,以便公司设计保障计划。

第二十条产品方案设计。

根据对客户需求的分析,业务人员为客户设计员工福利方案。

方案的设计以员工福利项目为导向,无需突出强调公司的具体险种。

总公司团体业务部为各分支机构提供“保费测算系统”,可以帮助业务人员迅速、准确地测算标准业务和某些非标准业务(需在投保规则范围内)的保费,并能够得到公司核保人员的认可。

保费测算系统不能测算的非标准业务,由分支机构团险核保人员和产品技术人员共同测算。

第二十一条 **人寿简介按总公司统一规定(见**寿发[XX]35号文),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和添加内容,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客户服务承诺,以总公司团险运营部提供的服务承诺为准,见附件四;不得更改其内容。

特别服务可视客户的具体需求加以商定,但必须经过总公司团险运营部的审核。

第二十三条项目小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第二十四条各种附件,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客户需要提供的其它书面资料等。

公司的条款也可以附在这个部分中。

第二十五条计划书回执,包括计划书编号、客户对计划书的建议、对公司服务的满意度以及签收回执。

剪下后由业务人员交给分支机构团险运营部门存档。

团险运营部门根据计划书回执发放投保单。

如果没有计划书回执,则不能填写投保单。

计划书回执样本见附件五。

篇二:团险工作计划篇一:团险市场调查与工作计划团险市场调查与工作计划为了使团险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达成公司的各项任务,现就团险工作的思路做初步的梳理,以便未来工作的开展。

一.我们公司团险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a.有领导的高度重视,都江堰公司总经理室有一位总经理专门负责团险工作,也成立了独立的团险职能部门。

b.有个险团队做依托,公司现有个险营销团队有一百多人。

有广泛的人脉关系。

c.有一定的开拓市场的能力,团险相关人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与多个单位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2.劣势:a.大部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于今年年初买过今年的保险。

b.学平险的小学和初高中部分已经被教育部门指定了保险公司(大地和人保财险) c.银行较好网点已被其他同行占据。

公众对我们和国寿区分不清。

d.银行员工对我们陌生,对他们的激励和培训有一定的难度。

e.很多单位与个人已经与一些保险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f.建工险方面各家保险公司进行了激烈的价格战争,以至于进入市场后,我们的业绩和利润将十分收局限。

二.如何开拓渠道。

1.利用相关人员已有的关系。

a.团险与银保部人员已有的关系。

b.个险营销人员的关系。

c.银行柜面营业员的关系。

d.银行客户经理的关系。

2.与其他部门,公司合作。

a.与公司个险人员的合作,建立激励机制,让他们乐于介绍团险业务和乐于卖团险卡单。

b.与财险公司合作,极力达成与他们资源和客户共享(使他们的客户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们做寿险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做财险或给他们介绍我们的客户。

c.与银行合作,与银行接成战略伙伴关系,大力培养他们的营业员与客户经理使他们成为我们的“业务员”,最后结果使银行员工和银行获利我们也能完成我们的保费目标。

三.我们主要销售的产品及渠道。

1.团体年金团体年金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XX年,财政部、国资委、劳动保障部、保监会、银监会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发展,全国多数省市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23个省市出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存量年金运作模式逐渐明朗,劳动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方社保机构经办的企业年金必须在XX年底之前全部退出市场,交由具有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进行管理,这意味着存量企业年金开始进行市场化转型。

大型企业示范效应明显。

XX年,劳动保障部先后批复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央企的企业年金方案,联想集团、海尔集团、东风汽车等大型企业集团也相继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这标志着规范的企业年金运作正式起步。

随后,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批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保险公司表现不俗。

XX年,在与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同台竞技中,保险公司提交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全年养老保险公司共受托了295家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受托资产16.3亿元,占全部法人受托人业务的65%以上。

其中,太平养老签订的标准企业年金合同的客户约250家,受托管理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合计超过22亿元。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也加紧在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的布局。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公司正式获准开业,并酝酿将寿险股份公司的账户管理资格并入养老保险公司,平安则通过对养老金与团体业务的重组、合并,将资源整合至一个平台。

XX年,其他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的争夺也异常激烈,银行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比如工商银行一支独秀,已经为100多家企业提供了托管和账户管理服务。

基金队伍则开始出现分化,在15家获得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南方处于第一梯队,不仅受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资产规模较大,而且投资收益率较为理想;海富通、嘉实和博时排在第二梯队,其余则鲜有作为。

2.重疾保险健康险业务快速增长,成为人身险市场的一个新亮点。

XX年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为376.90亿元,同比增长20.69%,比寿险和意外险增速分别高出10个和6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人身险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专业化经营优势尚难显现。

XX年人身险市场除了有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昆仑健康这三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外,又迎来了一家新的主体——瑞福德健康险公司(由阳光健康险更名而来)。

截至XX年底,平安健康和昆仑健康尚未实现保费收入零的突破,而人保健康和瑞福德健康的保费收入总计为9.4亿元,所占份额不到整个健康险市场的2.5%,可见专业健康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健康险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XX年,首部《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出台,对健康保险经营条件、产品、销售、精算和再保险等方面作出了系统规范,同时要求单一返还型健康险在 XX年1月1日前退出市场,这有利于让健康险回归保障功能,提高健康险经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

同时,重疾险标准定义出台,为消费者比较选择重疾产品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因定义不统一而出现的各种纠纷。

四.需要的支持。

团险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人力资源,内勤团队,外勤团队等)必须提早做好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训和储备工作,有了优秀的团队支持什么都能够做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