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经典诵读惊雪[唐]陆畅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注释】①怪得:奇怪,怎么。
②晖:阳光,这里指月光照射。
③宁:难道。
④许:如此,这样。
【译文】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
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
云[唐]郑准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山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注释】①尽:全,整。
②闲:闲适。
【译文】云飘万里,寂静无声,从江楼飘至山前,飘零终日也不见归去。
阳光从云层透出,晴朗明日似乎就在眼前。
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①溪居:溪边村舍。
②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③系:栓,捆绑。
④去却:却是助词,去却意思为去掉;关是门闩。
却关,打开门闩。
⑤疑:以为。
【译文】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
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村行[唐]成彦雄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注释】①暮:黄昏。
②坞:山坳。
③顾:看见。
【译文】黄昏,村子里升起霭霭的炊烟,牧童从深深的山坳里回来了。
他骑着牛,似乎没有看到对面来的路人,吹着牧笛顺着山过去了。
哥舒歌[唐]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释】①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
②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③窥:窃伺。
④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⑤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
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译文】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答人[唐]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注释】①答人:此诗是太上隐者回答别人的问话。
此隐者居终南山。
②偶:偶然。
③高枕:枕着高的枕头,比喻安卧无事。
④历日:日历,记载岁时节令的书。
⑤寒:寒冷的冬天。
⑥不知年: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译文】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
山中没有记载年月时令的历书,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那年那月。
登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注释】①与齐:与之齐,一样高。
②举头:抬起头。
③红日:太阳。
④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画眉鸟:鸣禽。
②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啭,鸟婉转地啼叫。
③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④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和低处。
⑤始知:现在才知道。
⑥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⑦不及:远远比不上。
【译文】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贵重的鸟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
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
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有暗香来。
【注释】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遥:远远的。
③知:知道。
④为:因为。
⑤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释】①偶成:偶然写成。
②云淡:云层淡薄,晴朗的天气。
③午天:中午。
④傍:靠近。
⑤随:沿着。
⑥川:瀑布或河畔。
⑦时人:当时的人。
⑧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
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①瑶台:汉白玉石阶。
②几度:几次。
③童:男仆。
④教:让。
⑤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
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什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琴诗[宋]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上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注释】若:如果。
何:为什么。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①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
②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③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④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
⑤上:指上市,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sònɡzēnɡjī[宋]曾幾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①毕竟:到底。
②六月中:六月中旬。
③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④同:相同。
⑤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⑥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⑦映日:日红。
⑧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投降。
此处指让步,服输。
②骚人:诗人。
③评章:评论,评判。
④须:虽,虽然。
⑤逊:差;不如。
⑥输:少。
⑦一段香:一片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
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花[明初]张羽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注释】①白:开白花。
黄:开黄花。
②芳:香。
③兼:加上。
④亦:也。
⑤芳:香。
⑥原:原本。
⑦容得:含着。
⑧许多:如此多。
许:如此,那样。
【译文】可以称为白色的但是也有点黄颜色,即使没有人欣赏仍然独自散发芳香。
只有一寸那么小的花本来就不大,却容纳了多少幽幽的芳香啊!舟夜书所见[清]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①书:写,记。
②萤:萤火虫,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③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④簇:拥起,簇拥,聚集。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撒落无数的星星。
对月寓怀[清]曹雪芹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释】三五:十五日,即月半。
【译文】每到十五月亮就变得圆圆的,充沛的光辉笼罩玉石栏杆。
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打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注释】①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②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③绝:消失。
【译文】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感觉[当代]顾城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