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皮肤发红几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目的
促进脓液及坏死物的排出。 缓解疼痛,预防肿胀引起窒息。 预防边缘性骨髓炎。 预防感染的严重并发症。
要点
切口位置: a引流通畅—低位、通道短而畅、易维持 b美观 c避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
切口深度: 仅需达皮下或黏膜下 分离:
a直达脓腔后再钝性分离,避免形成假道 b充分,广泛,使整个脓腔开放 引流条: a固定 b冲洗,换药
三 口腔颌面感染的途径
途径: 牙源性(最常见。急、快、早) 腺源性 损伤性 血源性 医源性
四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
金葡菌 黄色粘稠脓液
溶血性链球菌 淡黄或淡红色稀薄脓液,或溶血呈褐
色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厌氧菌
五 感染过程及转归 的影响因素
病员的抵抗力 细菌的毒力 治疗措施
全身治疗(抗炎、对症、支持)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确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 掌握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 个体化给药 尽量选用窄谱的单一药物 合适的剂量 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 预防用药
指征
搏动性跳痛,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穿刺有脓。
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急性炎症,且出现全 身中毒症状。
儿童颌周蜂窝织炎:切开减压,缓解呼 吸困难,防止炎症扩散。
眶下间隙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骨 前:表情肌 后:上颌骨前壁
有凹陷性水肿以眶 下区为中心肿胀、 疼痛
可出现上下眼睑水 肿,睑裂变窄,睁 眼困难,鼻唇沟消 失张口受限严重
病因牙的根尖部前 庭沟红肿、压痛、 丰满
咬肌间隙
前:嚼肌前缘 后:下颌支后缘 上:颧弓下缘 下:嚼肌在下颌支的
1 50—60年代颌骨感染后多形成大块死骨
2 60年代以后多形成小块死骨或骨变形呈蚕食状
一 感染的定义
由各种生物性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 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 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 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二 易感因素
特殊解剖结构及局部环境 皮肤附属器 潜在性筋膜间隙 危险三角区 淋巴组织丰富
慢性期 炎性浸润块 功能障碍 窦/瘘口
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代谢 紊乱,白细胞上升。
败血症,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死亡。
全身衰弱,营养不良,贫血。
八 感染的诊断
初期: 基本依据:红肿热痛 局限: 浅:波动感 深: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 X-ray Bus CT 穿刺及涂片 血培养及药敏 血常规
骨舌肌 外:颈阔肌
.
.
颏下间隙
上:颏部下缘的颏棘 下:舌骨 两侧:二腹肌前腹 内:颏舌骨肌 颈阔肌
.
翼下颌间隙
前:颞肌及颊肌 后:腮腺鞘 上:翼外肌下缘 下:翼内肌在下颌
支的附着 内:翼内肌外侧面 外:下颌支内侧面
.
.
舌下间隙
上:舌及口底粘膜 下:下颌舌骨肌及舌
注:此时才能正确回答“是否会发炎” 这样的问题
六 感染的类型
按病菌的种类可以分为: 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者一般感
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 菌、克雷伯菌、厌氧菌。
特异性感染: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狂 犬病、病毒等。
七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急性期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引流区淋巴结肿痛
第二节 智齿冠周炎
一 病因
食物的精细,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 颌骨长度及牙列所需长度不协调。
因最后萌出,故位置不足。 龈瓣与牙冠之间的盲袋,易引起细菌及食
物嵌塞。 冠部牙龈的咬颌创伤。 全身抵抗力下降。
二 临床表现
全身反应不明显,仅轻度不适和低热。 局部症状根据炎症波及范围而轻重不同。
如:张口受限,吞咽疼痛及困难,耳颞 痛。 检查所见: 智齿萌出不全;牙龈充血、 红肿、压痛,龈袋可压出脓液;颌下淋 巴结肿大。 并发症
口内检查 牙齿阻生、龋坏情
况 冠周软组织炎症 龈袋有无溢脓 下颌第一磨牙颊侧
粘膜 龈颊沟是否变浅 局部是否波动感
并发症
沿外斜线,于六龄齿的颊沟部行成脓肿或瘘。 穿破颊肌,在嚼肌前缘部皮下形成脓肿或瘘。 其他部位:
口腔颌面部感染
郑先雨
手指被刀片划破了, 是否会发炎?
第一节 概论
五大疾病之一。
包括:皮肤感染、牙槽感染、颌骨感染、间隙感 染、淋巴结感染、唾液腺感染。
发病率特点:
1 50—60年代是炎症发病的高峰期
55.5%
2 80年代呈下降趋势
17%
3 90年代炎症和结核的发病率又开始上升 21%
病情变化的特点:
诊断应明确六点
是否有炎症?是否为继发性感染? 炎症的部位、范围、程度? 感染来源? 可能为何种病原微生物? 有无脓肿形成?颌骨有无坏死骨形成? 有无并发症?
九 感染的治疗
局部治疗 a清洁、制动、避免不良刺激 b外敷中草药及抗生素
手术治疗 a脓肿切开引流(指征、目的、要点) b清除病灶
骨舌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及两侧:下颌体的
内侧面 后:舌根 中:颏舌肌及颏舌骨
肌
.
.
颞间隙
位于颧弓上方的颞区
借颞肌分为颞浅和颞 深两间隙
颞下间隙
前:上颌结节及上颌
颧
突后面
后:茎突及茎突诸肌
内:蝶骨翼突外板的 外侧面
外:下颌支上份及颧 弓
上:蝶骨大翼的颞下 面和颞下嵴
下:借翼外肌下缘平 面 与翼颌间隙分界
a后外侧----嚼肌间隙 b内 侧----翼下颌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c下 方----颌下间隙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a病史 b症状 c检查所见
鉴别诊断: a第一磨牙颊沟瘘 b第二磨牙 c恶性肿瘤
四
局部冲洗、上药 全身运用抗生素 切开引流术 冠周龈瓣切除术 拔牙
治疗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咽旁间隙
前:翼下颌韧带及颌 下腺上缘
附着 内:下颌支外侧骨壁 外:嚼肌
.
.
.
.
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
沿下颌角下缘作弧形切口,距下颌骨下缘2cm,长约 2~3cm
口内从翼下颌皱襞外侧切开
.
颊间隙
上:颧骨下缘 下:下颌骨下缘 前: 后: 浅—嚼肌前缘
深—翼颌韧带 内:颊粘膜 外:颊部皮肤
颌下间隙
上:下颌骨下缘 下:二腹肌前后腹 内:下颌舌骨肌及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