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综合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下列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从事的业务的选项是()A.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B.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C.向地方政府贷款D.经理国库2.以下关于汇率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汇率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价值兑换的比率。
B.汇率有两种标价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C.决定外汇汇率走向的根本原因是通货膨胀D.按买卖对象,汇率可分为银行间汇率和商业汇率3.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A.决策机构B.协调机构C.咨询机构D.执行机构4.设立商业银行的最低注册资本数额为()A.5亿元人民币B.2亿元人民币C.5000万元人民币D.10亿元人民币5.有关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位平等B.职能互补C.业务协作D.互为隶属6.保证合同生效后,债权人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后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哪个?()A.债权人应当取得保证人的同意,转让方为有效B.债权人应当通知保证人债权转移的情况C.债权人无须取得保证人的同意,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D.如保证合同中约定债权人不得转让债权的,则该转让行为对保证人不生效力7.以下关于《证券法》规定的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类型中,哪项是错误的?()A.证券交易所的有关人员B.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C.发行人控股公司的监事D.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自然人8.除《保险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下列哪一主体不得解除保险合同?()A.保险人B.投保人C.受益人D.被保险人9.由信托机构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特殊有价证券称为()。
A.信托证券B.受益权证书C.债券D.股票10.在国际贸易的支付中,以一般商业信用为基础,收款人以自己开出的汇票为凭证,委托第三者(银行)代为向在外国的付款人收款的支付方式是下列哪一种支付方式?()A.信用证B.票汇C.托收D.电汇11.我国《票据法》规定持票人对定期汇票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票据权利时效,为自汇票到期日起()A.2年B.6个月C.3个月D.1年12.已在中国境内设立()个以上分支机构的外国金融机构,可申请设立总代表处。
A.3B.4C.5D.6二、多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可以采用下列哪些货币政策工具:()A.存款准备B.中央银行基准利率C.再贴D.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E.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及外汇2.电子货币有哪些种类?()A.电子现金B.电子汇票C.信用卡D.电子支票3.以下各项中,哪些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遵守的规定?()A.借款人不提供担保的,一律不予贷款B.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C.贷款银行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D.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贷款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4.下列行为中对借款人义务描述不当的是()A.按期归还贷款本息B.如实提供贷款人要求的有关资料,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有危及贷款人债权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通知贷款人,但不必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D.保持经营的赢利性,不得亏损5.下列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
A.中国进出口银行B.村镇银行C.资产管理公司D.汽车金融公司E.交通银行6.甲银行接受乙公司的申请,以乙公司持有的股票为质押,对乙公司贷款100万元。
这项贷款属于()A.信用贷款B.担保贷款C.票据贴现D.自营贷款E.委托贷款7.选项所列哪些是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履行的职能?()A.接受投资者的委托代为买卖证券B.证券的存管C.向投资者提供证券的投资咨询服务D.受发行人的委托派发证券权益8.依据我国《保险法》规定,下列哪些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A.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B.运输工具保险险种C.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D.新开发的财产损失保险险种E.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9.下列人员属于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A.受托人B.委托人C.代理人D.被代理人E.受益人10.经济学上的信用包括哪三个要素:()A.债权债务关系B.时间间隔C.诺言D.信用工具11.支票付款人的票据义务是()A.无条件支付支票金额B.B.审查背书的连续性C.审查持票人的真实身份D.担保支票能够得到付款E.在出票人存款不足时予以垫支1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外国银行代表处可以从事与其代表的外国银行业务相关的联络、市场调查、咨询等非经营性活动。
B.外国银行代表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经营性活动。
C.拟设代表处的外国银行需满足与拟设营业性外资银行的申请人相同的条件。
D.外国银行代表处不得在其电脑系统中使用与代表处工作职责不符的业务处理系统。
三、名词解释1.电子货币2.非银行金融机构3.最高额抵押4.委托贷款5.存款准备金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中央银行办理业务的限制性规定。
2.简述担保贷款的种类3.简述信托法的基本原则4.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政策性银行的基本职能。
《金融法》综合测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CCDD 6—10 ADAAC 11—12 A C二、多项选择题1—5 ABCDE ACD CD CD CD6—10 BD BD ACE ABE ABD11—12 ABC ABCD三、名词解释1.答案: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的《电子货币的安全》规定,电子货币一词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用来描述种类繁多的支付工具和技术,它是一种预付价值产品,是预付价值的支付工具,消费者所有的或可以得到的资金被存储在电子设备中,并由消费者占有,当消费者使用该设备从事交易时,所存储的价值数额随之增加或减少。
包括储值卡和电子钱包。
2.答案:非银行金融机构,也称“其他金融机构”,是指未冠以“银行”名称,经营信托投资、融资租赁、证券承销与经纪、各类保险等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从广义上讲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银行。
但由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不同,经营侧重点各异,所以对它们成立的资格条件要求也就有别,难以通过统一的立法加以规范,而往往是采取单独立法的形式,实行分业管理。
3.答案: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
4.答案: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货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其风险由委托人承担,货款人(即受托人)收取手续费,不得代垫资金。
5.答案: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四、简答题1.答案:(1)禁止向金融机构的账户透支;(2)禁止对政府财政透支;(3)禁止向地方政府贷款;(4)禁止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2.答案:(1)保证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保证责任为前提而发放的贷款。
(2)抵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3)质押贷款,是指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的贷款。
3.答案:(1)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
信托一旦设立,信托财产便从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自有财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仅以信托为目的的独立运作的财产。
(2)信托财产上的权利与利益相分离的原则。
信托一旦有效设立,委托人转移给受托人的财产就成为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在法律上不再属于委托人所有,也不属于受益人,而是由受托人管理和处分,受托人根据法律或相关约定,有权以自己名义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以实现委托人所设立信托的目的。
(3)有限责任原则。
有限责任原则来自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原则。
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和受益人仅以信托财产为限对因处理信托事务所发生的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4)信托管理的连续性原则。
信托是一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财产管理制度。
在信托法律关系中,信托财产的运作一般不受信托当事人的经营状况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影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4.答案: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集合。
所谓金融关系,是指金融领域内有关主体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金融关系极为错综复杂,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三类:(1)金融交易关系,即社会经济成分之间因存款、贷款、同业拆借、票据贴现、银行结算、证券买卖、金融信托、金融租赁、外汇买卖、保险等而发生的关系。
在市场金融体制下,此类关系具有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基本性质。
(2)金融监管关系,即国家以及有关的国家机关对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主体以及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实施监管而产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特点,是监管主体与被监管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前者对后者实行强制,后者对前者必须服从。
在任何金融体制下,包括在市场金融体制下,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绝对必要的。
(3)金融调控关系,即国家以及有关的国家机关,以稳定金融市场、引导资金流向、控制信用规模为目的,对有关的金融变量实行调节和控制而产生的关系。
五、论述题1.答案:(1)金融中介职能。
政策性银行所具有的金融中介职能与商业银行一样,是通过负债业务,吸收资金,再通过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入到所需单位或项目,从而调剂资金余缺,沟通资金供求,实现资金从贷出者到借入者之间的融通。
(2)倡导性职能。
倡导性职能指政策性银行以直接的资金投放或间接地吸引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符合政府政策意图的放款,以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的功能。
一旦商业性金融机构对某一产业或区域的投资热情高涨,政策性银行就可以减少对该行业的投资份额,转而扶持其他产业或区域的发展,并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3)补充性职能。
补充性职能指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活动弥补了商业银行金融活动的不足,并完善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一种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宗旨,决定了它对那些社会整体效益明显而个体经济效益微薄甚至亏损的项目,必然会裹足不前。
这时,就需要有能够体现政府经济政策意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来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这种不足。
此外,政策性银行还针对商业银行主要以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而长期资金不足的缺点,主要以提供长期资金为主,有时甚至发放超长期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