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落花双璧照史册

落花双璧照史册

落花双璧照史册落花双璧照史册——唐伯虎与梁晗曦《落花诗》之对比樊兴国一·古今才子才女——有趣的同题诗赛赫赫有名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落花最宏大优美的一组诗作。

唐寅(1470~1523年),苏州人。

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比曹雪芹早两個半世紀的唐伯虎,因被受賄案牵连,落拓江湖,筑室桃花庵,诗酒放浪,写过不少以落花为主题的诗篇。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唐伯虎之后490年的今天,在这大白话和现代诗统治文坛诗坛的今天,竟然有个年轻女子用七言律诗步韵唐伯虎的30首《落花诗》,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这女子是谁,她的芳名叫梁晗曦。

梁晗曦,创作颇丰,现代诗和古体诗词无不涉及,文集诗集不断问世。

特别是七言律诗,以“救救美人鱼”为名,从《诗中国》、《中华诗人》等网络诗坛一路赛来,喝彩连连,掌声不断,赢得了“当代才女”的美名。

为了飞得高远,便跟古人竞技:《次韵红楼梦菊花诗》12首《莲花诗》七律;次韵清人黄仲则《绮怀》16首七律等,后来看上家喻户晓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30首七律,便上演一场明代才子和当代才女的“同题诗赛”,一场诗坛高手别开生面的心智和才气地比拼。

结果如何,请看笔者评析。

二·佳词丽句,妙语如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总体来看,唐伯虎和梁晗曦的《落花诗》主要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且表现深刻,感人肺腑。

1·叹花开花落,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佳人命薄唐伯虎《落花诗》佳句: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第2首)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逃风雨葬西施。

(第4首)国色自来皆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第6首)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第13首)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第15首)名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第20首)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第26首)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

(第30首)梁晗曦《落花诗》佳句:花渐飘零人渐散,诗情花意一同枯。

(第3首)千载荣衰终是梦,百年冷暖总归空。

(第5首)绮年玉貌临轩谢,瘦影寒窗对月迟。

(第12首)佳人几度风姿秀?才子一朝霜鬓华!(第15首)柳断心弦疑燕剪,花飞霜鬓恨风催。

(第16首)放棹红尘能几度?飞霜白首已三千!(第21首)残红已是堆三径,败蕊犹将散五村。

(第23首)2·以花喻人,叹痴男情女,互相倾慕,聚散匆匆“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

”(钟嵘)。

当今社会,男性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事业和女人;女性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事业和男人。

这表现在诗人描写异性时的强烈兴趣和渴望。

罗素说:“各种美学创造的冲动,在心理上都同求爱相关,虽然这种关系不一定是直接的,明显的,却是深刻的。

”;“艺术家所需要的性自由是爱的自由。

”的确,真正的爱情是普通人特别是艺术家梦寐以求的,以落花比喻和象征爱情的挫折失意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唐伯虎《落花诗》佳句: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

(第5首)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第7首)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

(第8首)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第12首)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

(第12首)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

(第13首)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第13首)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

(第16首)旧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

(第24首)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第26首)梁晗曦《落花诗》佳句:阶下勤弹归雁曲,篱边懒数小桃仁。

(第1首)三更漏断空庭冷,愁煞中宵寂寞人!(第6首)难得留春陪我驻,不如随梦伴君行。

(第8首)今夜情衷谁与共?自斟自饮断肠杯!(第16首)卅曲花诗韵不全,小窗深坐叹无缘。

(第21首)鸳枕难成蝴蝶梦,断桥独立惜花人。

(第22首)一曲弦音添别恨,满庭月色浸花魂。

(第23首)今世无缘为蜜侣,来生有意作良傒。

(第25首)黄金莫铸百年好,清泪休啼三径红。

(第27 首)十分憔悴丁香结,结却今生不解缘!(第29首)“近而不熟,远而不生”;“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一部独特的艺术作品必然以其特有的结构和内容涵盖交融自然、社会和人物,二位诗人的《落花诗》正是如此。

比较而言,两位诗人的诗都有许多夺人眼目的独特意象,通过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类比、象征等表现手法,抒写自然美景的凋零和人生短暂及痴男情女的伤感。

情调委婉沉郁,细节逼真生动,语言准确凝练,把自然的落花和人物的落魄描写、渲染和映衬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这是为美好事物和人物不幸遭遇而唱的两组痛断肝肠的哀歌。

叶燮认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限,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致也。

”(《原诗》)二位诗人的《落花诗》表现出的忧伤、迷茫、朦胧和动人的美感正是叶燮认为的“诗之至处”。

荣格说过:“一部艺术作品的价值最主要的在于能超越个人生活范围,而且诗人该以其肺腑之言向全人类倾诉。

”;诗人“曾运用那充满孤独与许多痛苦错误之意识背后的集体心灵所富有的治疗力与拯救力,他亦曾透视入广大人群之生活的内部,从其中他亦曾尝试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因此他使得其个人的内在感受与挣扎情况一一传达给人类。

”简言之,荣格说的意思是:诗人表现的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代表人类奋斗的痛苦挣扎经验。

受落花意象的限制,二位诗人的《落花诗》意境都寂寞凄清、惨淡悲凉。

唐伯虎的《落花诗》一直沉浸在悲愤哀怨或暂借酒色偷片时欢悦的自我麻醉之中。

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虽然消极,但这是诗人的无奈选择,是诗人遭受严重打击而产生的深沉郁闷情绪,是对封建社会的消极反抗,是对对统治者的不满失望的愤激之词。

唐伯虎的诗通过个人抒情的方式,表现了明代中后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动态,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痛苦和愤懑情绪。

因此,其诗作容易产生共鸣而得以流传。

诗人在塑造作品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对宇宙大道的彻悟,对人类命运的彻悟。

伟大的文艺作品往往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

梁晗曦的第28首《落花诗》终于走出感情的低谷,有了若干亮色,看透花开花落、荣枯成败,有着对时空的某种超越和真知灼见:(附梁晗曦《落花诗》第28首)千红万艳欲倾城,锦上繁华似有声。

惯看荣枯心未朗,久经冷暖色还惊。

无常游戏成而败,有趣营生亏转盈。

世事如棋应看透,何须局局论输赢!“花开花落随它去,荣辱得失任逍遥。

”三·格律七言律诗有严格的格律限制。

其一:须有一定字句,即七言。

其二:有一定声韵,声,指每个字都要依它所占的部位调平仄;韵,指每首诗双句煞尾的字都要押韵。

其三:对仗。

8句诗中间4句不但上下句的平仄要对,字的虚实、词义也要相对。

这三种规定符合,才算一首合格的律诗。

二位诗人的七律《落花诗》谁更符合标准呢?试对比简析第一首。

伯虎诗: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该律诗为首句入韵的平起式,按格律要求,“刹那”、“为”、等字都不符合格律平仄要求。

唐伯虎的其它部分《落花诗》也有随意处,这大概受了唐朝后期律诗格律较宽的影响,也跟诗人不愿受格律限制的思想有关。

晗曦诗:不堪入目是残春,小院谁怜清且贫?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阶下勤弹归雁曲,篱边懒数小桃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半窗瘦影空生怨,一段诗愁枉费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昨日花开浑是媚,今宵独立葬花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梁晗曦的是首句入韵的平起式,字词声韵符合格律平仄要求,对仗工整,规范严谨。

其它29首七言律诗也符合格律要求。

四·追求卓越——才子才女《落花诗》定成传世之作唐寅,属虎,庚寅年生,出山之虎,所以字“伯虎”。

历书认为:属虎人热情,浪漫,大胆,放荡不羁,不愿被传统观念束缚。

这说法似乎跟唐伯虎性格基本相符。

唐伯虎是名符其实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一般人只要能在“书、画、文”名家三者中达到其一就相当不错,自满自足了。

然而,唐伯虎居然把诗书画三大名家全都包揽,这不能不让人惊奇和赞叹!这不能不为他在艺术上顽强刻苦追求的精神惊奇和赞叹!他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7省。

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为后世画家所宗。

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

近年他的画作价格不断飙升。

据说1991年11月,纽约佳士得公司推出唐伯虎的一幅《春风酒盏图》,引起买家兴趣,经过激烈竞争,以72万美元成交。

另外,他的书法作品圆转秀美,玉骨丰肌,风流潇洒,也受到许多书法爱好者(包括笔者)喜爱。

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专教材。

笔者恩师郭兴良教授主编)中对唐伯虎的诗作评价是:“才情奔放,任意挥洒,自写胸次,而又有天然之趣,语浅而意隽;但也存在浅薄、浮华的缺点和明显的市民色彩。

”从唐伯虎的《落花诗》来看,这评论比较客观。

历史上的唐伯虎并非是个只会饮酒取乐和专干“点秋香”之类风流韵事的花花公子。

他远没传说和影视中所表现的那样潇洒、幸福和幸运。

唐伯虎聪明绝顶,29岁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30岁入京会试,因受賄案被累下狱而废。

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落魄之极。

唐寅作落花诗那年35岁,经历过人生低谷,“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

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诗书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很难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出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世而又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自由不羈,大量采用口语,平白如話,有的来自市井俚語,意境清新,感情真挚,对人生、社会常怀傲岸幽怨之气。

他的诗标志着明代中后期市井文学的兴起。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他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历经坎坷,见闻广博,其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