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可编辑)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汽车驾驶员技师鉴定要素细目表工种:汽车驾驶员等级:技师鉴定方式:理论知识行为领域代码鉴定范围(重要程度比例) 鉴定比重代码鉴定点重要程度备注基础知识A 20%(21:2:2) A 交通特性分析与交通事故处理(07:01:01) 7% 001 交通工程学的概念 Z002 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X 003 分析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X 004 分析道路行人的交通特性 X005 分析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特点 X JD006 道路交通事故的分类 X 007 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场 X LS 008 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X 009 交通事故的处罚 X B 汽车污染物的检测与评价(09:01:01) 10% 001 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形成机理 Z002 影响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使用因素 X003 控制汽车排气污染物的主要措施 X LS004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X005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的测量方法 X 006 使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检测汽车尾气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值 X007 调整汽车尾气的方法 X 008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排放标准 X 009 测量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 X 010 柴油车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 X011 使用滤纸式烟度计(BOSCH) Y C汽车噪声的检测与评价 (05:00:00) 3% 001 汽车噪声的检测标准 X002 测量加速行驶车外噪声 X003 测量匀速行驶车外噪声 X 004 测量车内噪声 X 005 测量驾驶员耳旁噪声X 专业知识 B 60%(49:11:4) A 驾驶汽车(04:00:00)3% 001 场地驾驶项目的类型 X 002 场地驾驶项目的规划 X 003 场地驾驶的安全注意事项 X004 指导场地驾驶训练 X B 检验与调整 30% 001 人工直观检验汽车的原则、方法 Y002 仪器设备检验汽车的原则、特点 X 003 车辆路试前检验的原则、方法 X 004 车辆路试检验的原则、方法 X 005 人工判断发动机工况的方法、标准Y 006 真空表判断发动机工况的方法、标准 X鉴定要素细目表工种:汽车驾驶员等级:技师鉴定方式:理论知识行为领域代码鉴定范围(重要程度比例) 鉴定比重代码鉴定点重要程度备注专业知识 B 60%(49:11:4) B 检验与调整(23:04:01) 30% 007 用制动距离检验制动性能的方法、标准 X 008 用制动减速度检验制动性能的方法、标准 X 009 用制动力检验制动性能的方法、标准 X 010 驻车制动性能的检验方法、标准X 011 转向装置的检验方法、标准 X012 检验转向操纵轻便性 Y 013 检验转向车轮稳定效应 X 014 检验转向稳定性 Y015 检验转向机动性 Y016 传动系性能的检验方法、标准 X 017 汽车灯光的检验方法、标准 X LS 018 汽车信号装置的检验方法、标准 Z 019 鉴定汽车大修前技术状况 X 020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的检验、标准 X LS021 发动机大修竣工的验收条件、标准 X022 燃油超耗的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X023 发动机润滑油超耗的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X JD、LS024 发动机早期磨损的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X LS025 轮胎异常磨损的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X JD、LS026 装配调整变速器总成 X 027 装配调整主减速器总成 X 028 装配调整方向机总成 XC 诊断故障及应用汽车新技术(17:06:02)20% 001 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作用、工作原理 X LS002 电控汽油喷射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 X JD、LS003 电控汽油喷射装置的常见故障 Y004 电控柴油喷射装置的分类、特点 Z005 电控柴油喷射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 Z006 电子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 X 007 汽车自动变速装置的分类、特点 Y 008 汽车自动变速装置的优缺点 X JD 009 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 X JD 010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工作原理 X JD鉴定要素细目表工种:汽车驾驶员等级:技师鉴定方式:理论知识行为领域代码鉴定范围(重要程度比例) 鉴定比重代码鉴定点重要程度备注专业知识 B 60%(49:11:4) C 诊断故障及应用汽车新技术 (17:06:02)20% 011 液压自动换挡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X JD LS012 自动变速器电控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 X JD LS013 自动变速器的常见故障 Y JD LS014 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的工作原理 X JD LS015 汽车防滑转系统的工作原理 X 016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Y 017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X 018 汽车安全车距自动控制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 Y 019 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组成、工作过程 X JD LS 020 汽车巡航系统的作用、工作原理 Y 021 汽车自诊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X 022 汽车电控装置检修注意事项 X JD LS023 随车自诊断系统读取故障代码的方法 X JD024 车外诊断系统读取故障代码的方法 X025 识读常用汽车英语标识 X D 培训与指导(05:01:01)7% 001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Z 002 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 X 00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X004 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X005 实践教学的基本类型 X 006 组织实施实践教学 X 007 实践教学的测验 Y 相关知识C20%(48:2:1)A 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08:02:01) 20% 001 汽车运输成本的构成、分类Y 002 降低汽车运输成本的主要途径 X JD003 运输企业经济核算的概念、作用 X004 单车经济核算的内容 X 005 汽车运输生产过程的划分 X 006 汽车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X 007 长大笨重货物运输的组织、管理 X008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组织、管理 X009 贵重货物运输的组织、管理 Y010 提高车辆运输生产率的途径 X 011 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任务 Z 制表人:刘晖审核人:孙国昌 2007年11月2日汽车驾驶员【中国石油】试题----技师单项选择1([T]AA001 2 1 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安全、、舒适、经济和低公害。
A、迅速、方便B、快捷、稳定C、灵活、机动D、稳定、可靠[T/][D]A[D/]2([T]AA001 2 1 4 交通工程基础研究的内容是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交通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A、空间与时间B、分布与变化C、空间与距离D、动态与静态[T/][D]A[D/]Z3([T]AA002 1 4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是( )、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A、空间和交通流量B、教育和交通管理C、驾驶员和行人D、行驶和交通分布[T/][D]C[D/]@4([T]AA001 2 1 2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
A、空间和交通流量B、教育和交通管理C、道路和交通环境D、行驶和交通分布[T/][D]C[D/]5([T]AA002 2 1 3 研究和掌握交通事故的规律、特点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对保障极为重要。
A、道路畅通B、通行能力C、交通安全D、综合治理[T/][D]C[D/]6([T]AA002 2 1 4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目的是。
A、减小排放污染与噪声B、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C、加强交通管理与指挥D、提高行车速度与流量[T/][D]B[D/]Z7([T]AA002 2 1 4 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特点呈现出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 )环境污染加剧。
A、燃油消耗增加B、交通管理困难C、低速行驶增多D、交通事故增加[T/][D]D[D/]@8([T]AA002 2 1 4 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特点呈现出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A、燃油消耗增加B、交通管理困难C、低速行驶增多D、交通拥挤堵塞[T/][D]D[D/]9([T]AA003 2 1 3 驾驶员处理突显信息的灵敏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是衡量驾驶员的重要指标。
A、警觉性B、正确性C、判断力D、注意力[T/][D]A[D/]10([T]AA003 2 1 3 通常,驾驶员行车时分配于驾驶任务的注意量取决于需要的注意量。
A、车辆装载B、道路环境C、生理状态D、疲劳程度[T/][D]B[D/]Z11([T]AA003 2 1 3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从接收信息(感知)到产生动作效果的过程称为( )。
A、注意B、反应C、感觉D、知觉[T/][D]B[D/]@12([T]AA003 2 1 3回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即从接收信息(感知)到产生效果的过程,在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中称为。
A、注意B、反应C、感觉D、知觉[T/][D]B[D/]13([T]AA004 2 1 3行人等待汽车驻车或车流中出现足以过街的空隙,再行过街,这种行人过街的特点属于。
A、抢行过街B、待机过街C、违章穿越D、强行穿越[T/][D]B[D/]14([T]AA004 2 1 3行人过街等候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汽车交通量、道路宽度、行人心理等因素,所以穿过横道的等候时间容许限度以为宜。
A、 20 sB、 30 sC、 40 sD、 50 s[T/][D]B[D/]Z15([T]AA004 2 1 3 在交通系统中,行人是弱者,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
A、限制B、管理C、分流D、教育[T/][D]D[D/]@16([T]AA004 2 1 3 在交通系统中,行人是弱者,最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对行人交通的。
A、限制B、管理C、分流D、教育[T/][D]B[D/]17([T]AA005 2 1 4经试验,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驾驶能力有直接关系。
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0.3‰时,驾驶能力开始下降;大于1.5‰时,驾驶能力下降。
A、 10%B、 15%C、 20%D、 30%[T/][D]D[D/]18([T]AA005 2 1 3驾驶员饮酒后,酒精被吸收并溶解于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流遍全身,进而影响,导致视觉、知觉和判断能力下降。
A、消化系统B、排泄系统C、心机功能D、中枢神经系统[T/][D]C[D/]Z19([T]AA005 2 1 3驾驶员酒后开车会影响汽车的安全驾驶,其造成交通事故的几率是末喝酒驾驶的( )倍。
A、10B、20C、20~50D、30~100[T/][D]D[D/]@20([T]AA005 2 1 3 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3,4 mg/mL后,其动作失调、腿软不能走路、语言不清、反应明显低落,陷入麻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