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权论文

侵权论文

论《侵权责任法》中的死亡赔偿
一、侵权责任死亡赔偿的来源
一般的对于侵犯人身权益的赔偿是对被侵害的主体进行救济,但对于死者而言对于本身进行救济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因为实施侵权行为的造成的损害并不只有死者,对于死者家属也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有损害。

既然有权益的损害就有针对权益损害的赔偿。

《侵权责任法》对人身损害作出了3条规定.依据这些条文的规定,我国人身损害的项目主要有:(1)各种合理费用(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康复费等);(2)残疾赔偿金和残疾生活辅助用具费;(3)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其中就包含死亡赔偿。

广义上的死亡赔偿包括对被侵权相关财产损失的赔偿,对死者家属的精神损害赔偿,对死者被抚养人合理的抚养费的赔偿和死亡赔偿金;狭义的死亡赔偿金仅指死亡赔偿金。

二、侵权责任死亡赔偿的性质
根据《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确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有相同的观点。

对此就有三种观点: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说、抚养丧失说和继承丧失说。

针对继承丧失说我认为这种观点是违背之前死亡赔偿的来源的,侵权责任法不能对死者本身进行救济,损害的主体不同。

继承观点的方式是在对死者本身进行救济之后,死者家属继承死者。

个人反对这种观点。

根据《侵权责任法教材》死亡赔偿金可以界定为:侵权人一方对一侵权而死亡者的近亲属因被侵权人的死亡而遭受的未来课继承或可共享的被侵权人收入损害的赔偿责任。

个人更加支持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说。

死亡赔偿金在性质上为维持死者的近亲属一定水平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作出的财产性赔偿。

而且在刑事上侵权人以受到惩罚,不应在被侵权人本身上的惩罚性的赔偿,死亡赔偿金更多的是对于家属因被侵权人死亡造成的损害的的救济。

三、侵权责任的死亡赔偿的数额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收入标准,按五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没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