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天逸品二期、三期项目环评报告书

楚天逸品二期、三期项目环评报告书

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编制单位: 华中矿业编制时间: 二〇一四年一月目录1前言 (1)2总则 (2)2.1编制依据 (2)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3)2.3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5)2.4评价围及环境敏感区 (8)2.5环境功能区划 (10)3工程概况 (11)3.1建设项目简况 (11)3.2建设容与规模 (11)3.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3.4项目总体布局 (14)3.5公用及辅助工程概况 (15)3.6征地拆迁 (22)3.7项目施工组织计划 (22)4工程分析 (24)4.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24)4.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28)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5.1自然环境概况 (34)5.2社会环境概况 (36)5.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7)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6.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41)6.2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49)6.3环境风险分析 (58)7环境保护措施 (59)7.1施工期环保措施 (59)7.2运营期环保措施 (64)8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 (69)8.1文明施工 (69)8.2清洁生产 (69)8.3达标排放 (70)8.4总量控制 (70)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71)9.1环境管理 (71)9.2环境监测计划 (71)9.3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71)9.4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计划 (72)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4)10.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74)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4)11公众意见调查 (76)11.1调查方式、对象及调查容 (76)11.2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79)11.3信息公示结果 (81)11.4小结 (81)12项目可行性分析 (82)12.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82)12.2与市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 (82)12.3选址合理性分析 (82)12.4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82)12.5配套设施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84)12.6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 (84)13评价结论与建议 (87)13.1评价结论 (87)13.2评价建议 (92)附件附件1:评价工作委托函附件2:环境现状监测质量保证单附件3:建设项目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表附件4:部分公众参与调查表(4份)附件5: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中欣•楚天逸品二期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中欣•楚天逸品三期总平面布置图附图4:项目现状监测点位分布示意图附图5: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附图6:中欣•楚天逸品二期环境影响评价图附图7:中欣•楚天逸品三期环境影响评价图附图8: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项目部分现场图片二期地块围墙及三汊叽大桥匝道二期地块现状二期南面在建楚天逸品一期二期东面龙福小区三期用地现状西面湘江路及三期围墙三期西北面保留泵站三期北面山语城小区市开福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巩固一方阵,建设大城北”的总体构想,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推进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按照产业发展两型化、城区品质国际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精心打造生态宜居城区,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开福区建设成为两型产业的集聚区、滨江经济的牵引区、新型城市的示区、生态宜居的样板区。

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宏吉置业发展拟于开福区新建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建设项目,二期位于二环线以南,一期、三期之间,临湘江北路及规划道路兴隆路;三期位于二环线以北,东临湘江大道,西近秀峰山公园,南到三汊叽大桥,北临秀峰大道。

项目建设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项目的建设将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环境舒适、优美的中高档次住宅小区。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的规定,受宏吉置业发展的委托,华中矿业承担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过程中对项目区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根据环评导则和有关环保规定要求,编制完成了《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经综合分析可知,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建设项目符合市城市发展规划,其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市容市貌,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虽然其施工期和营运期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只要认真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废气、废水可做到达标排放,固废可得到合理处置,噪声可做到不扰民。

综合该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选址可行性、达标排放可行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方面因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可行。

2.1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3)《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4)《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2008.6.1;5)《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6)《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8)《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011.3.1;9)《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第二次修订;10)《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2.1.2部委规章及规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10.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02.14;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2011】9号令2011.6.1。

2.1.3地方法规1)《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2002.3.29;2)《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7.8.28;3)《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4)《市渣土运输管理办法》;5)《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物的通告》长政发[2001]27号;6)长政发[2005]12号文件,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管理办法》的通告。

2.1.4技术规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012.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009.4.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1994.4.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2010.04.0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2011.9.1;6)《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HJ/T393-2007)2008.2.1;7)《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部2001.4;8)《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1年版);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GB50433-2008);10)《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GB50325-2001);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12)《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CJJ47-2006)。

2.1.5其它相关文件1)《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0年修订);2)《市开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3)《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总体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5)《中欣•楚天逸品二期、三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函》;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及与工程有关的其它资料。

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2.1评价因子2.2.1.1环境影响识别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2.2-1。

表2.2-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识别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2.2-2。

表2.2-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识别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确定本次评价因子,详见表2.2-3。

表2.2-3 评价因子确定表2.2.2.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项目区污水经开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浏阳河,浏阳河段及湘江(傅家洲尾至龙洲头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

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临湘江大道、三汊叽大桥匝道、秀峰路交通干线两侧35m执行4a类标准。

2.2.2.2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标准限值。

2)废水:项目废水经预处理后,接入湘江大道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开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排入浏阳河。

接管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3)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振动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1988);运营期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2类和4类(临交通干道一侧)标准限值。

4)固废:建筑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3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2.3.1评价工作等级2.3.1.1大气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2.3-1。

表2.3-1 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表3.0m ,通过风机将地下车库尾气引至地面中心绿化带处,车库1h 换气6次,汽车尾气特征污染物及排放源参数见表2.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