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管理
工作的探讨
摘要:
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高度,提高国家
科研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和超前的服务。
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现阶段高校研
究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提升研究生管理有效性的建设性意见,探索研究生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校,培养质量,研究生管理,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学历教育中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包括硕士生、博士生。
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依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
我国研究生招生录
取工作正在不断进展,在读研究生规模正在逐年增加,考研率持续上升。
2023年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74万,和2000年的39万人相比,已经增
加了约12.1倍,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
时间的推移,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完善和提高,已经与国际接轨,国际竞争力持续
增强。
面对社会对多元化研究生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的情况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
一个重要环节,我国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面临前所
未有的挑战。
一、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急切需求各层次实用型人才参与经济建设,研
究生与本科生所处知识体系也不同,学科所处领域多有交叉,研究方向不同。
而
一些高校对研究生培养教育没有针对性,培养方式和管理体制倾向本科化模式,
专业特色和学校自身特色不能被真正地体现出来,使研究生教学质量不能得以提升,导致知识层面被限制。
个别教师固守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启
发式、讨论式教学方面有所欠缺。
部分管理人员不主动创新方法,仍采用传统的
管理手段,忽视了研究生的全方位、个性化发展。
对研究生管理放在成绩和学科
方面,导致管理内容不全面。
由于这样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得不到提高和改变,无法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适应社
会新兴产业和更新换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难度较大。
2、研究生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缺乏有效科学性。
高校研究生教学
管理没有制定清晰的管理规范,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管理者的
服务理念、管理水平以及工作精力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研究生的个人发展。
目前,
高校各院系难以有效的考核评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教育资源的配置评估结果不
能与之有效相结合,无法及时解决评估结果所显现的问题,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的
开展受到严重影响。
高校需要正确分析研究生管理的客观规律,并为之制定有针
对性的管理策略,总体提高研究生管理质量。
以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改革与创新目前的研究生管理体制。
3、信息化管理不先进
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获取各种数据的渠道日益便捷,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分析能够帮助促进研究生的管理决策,具有较好的
社会治理价值,也给高校研究生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研究生教育面授的传统
方式已经被改变,网络在线教学方式的比例不断增加,但一些高校的研究生管理
方式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使得教、学、管、服的一体化局
面逐渐打破。
原因在于目前各高校在线教学使用的教学平台和工具有所差异,甚
至同一所高校开设的相同专业课程,由于授课教师的不同,其所采用的教学平台
也都不同,呈现出教学平台组合的不确定性,使教学评价呈现出碎片化倾向。
二、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1、紧跟时代步伐,培育创新性人才
应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更新替换陈旧滞后的教学内容,积极改革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开展学术报告,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学生进行学术讲座,这些专家学者在其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研究生充分感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问题,同时开拓研究生的视野和思想。
积极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建设一流学科,培育一流创新型人才,切实提高研究生的成才率,为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研究所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引导研究生不拘泥于单一思想,汲取不同专家学者观点,学习他们的方法论证和研究经验。
还要对有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授权等成果的研究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此外,要鼓励校院两级工作人员共同工作,将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进行汇集,并根据研究类别分别整理成册,便于每一届在读研究生对前人研究有专业目标可追寻,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融合。
2、合理确立管理机制,适应社会需求
在管理体制已经被建立和遵循的情况下,管理单位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明确相关培养单位的职责,建立相关管理机构来处理研究生各项事务,各机构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形成制度化培养模式。
高校将相关工作内容给各部门进行细致的划分,使专职与兼职协力合作,使在校研究生管理实行规范化。
首先,研究生管理者的配备借助多元化的方式,可以聘用退休教师等对研究生进行管理,从在校教学者当中选择一部分人兼职研究生管理助理,适当地减轻在职教师的工作压力。
其次,对于重要的岗位,选调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知识能力强的专职人员进行负责,从而保证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此外,根据院校的需求,选择少量优秀的应届硕士毕业学生,在研究生管理岗位上进行培训和工作,还要重视导师在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加强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与考核力度,提高导师选择、考核等工作力度,达到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3、转变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要高度重视培养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数字媒介等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推进各大高校管理机制个性化的前进步伐,将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当中,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高校研究生信息管理模式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利用信息化学生校园管理系统,对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进行系统编排,对实验室设备信息和使用信息进行实时信息管理,方便研究生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减轻实验设备管理的负担,满足研究生实验需求;第二,建立研究生管理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集成性、交互性、快捷性、创新性的特点,实现多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和跨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学生管理、导师管理、教务系统以及相关科研成果考核等功能。
借助数据库工具进行管理和指导,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如研究生招生录取、专业培养、导师日常会议、工作反馈,毕业生论文撰写、就业指导等。
使相关问题可以及时传达,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和质量。
研究生自入学注册到毕业期间,学生可以在线查阅到自己完整的档案,在数据库中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无疑给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总结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研究生管理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国家科技未来发展方向。
为此,高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研究生教育模式中不合理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对传统的教育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独有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欣, 戴艳梅, 郭怡熠, 杨颖, 彭文涛, 孙建萍. 口腔专科医院研究生培养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02): 42-44.
[2]刘彩红.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机制体制改革[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18): 38-39.
[3]李鸿志, 冀振元, 张云, 李杨, 王勇. 基于科技创新精英团队建设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0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