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能低碳绿色建筑论文(4篇)

节能低碳绿色建筑论文(4篇)

节能低碳绿色建筑论文(4篇)绿色建筑论文篇一欧洲门窗看纽伦堡,中国门窗看高碑店河北与浙江显然都是建筑节能工作走在前列的省份,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个建筑节能大省的着力点和发展路径却有所不同。

“河北版”的建筑节能依靠的是市场力量,所以才有“欧洲门窗看纽伦堡,中国门窗看高碑店”的说法。

依靠市场的动力推动建筑节能,对河北来说实属无奈之举。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谁也不愿意看到全国空气质量预报时,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都是河北的“专利”。

”由于前者沉重的环保欠账和令人诟病的雾霾天气,而不得不在转型中加速而艰难地与建筑节能赛跑。

而“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则不同,虽然不能说浙江的空气质量就是“天生丽质”,也不能说江南水乡依然是那么小桥流水,但节能减排和碳排放的压力毕竟还是要小于河北。

因此,依靠政府的号召和推力是浙江的特色。

这样的文字显然还交代得不够,首先让我们看看“河北版”建筑节能的市场推动力和吸引力。

9月16日,中德建筑节能领域系列合作项目在中国国际门窗城签约。

德国驻华大使馆大使柯慕贤、德国能源署署长斯蒂芬#8226;科勒到场。

本来这样一个商业活动不太可能惊动省领导,但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却亲自来到签约现场。

用现在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是:为企业站台。

记者发现,这次“河北版“的建筑节能,依靠市场的力量共签订了六个大项目。

分别是德国能源署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合作建设被动式门窗博物馆项目;德国威玛生物质燃料公司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合作生产生物质燃料项目;德国梅森伯格商贸无限责任公司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共同在中国国际门窗城建设德国绿色家居建材展览中心项目;德国诺托。

弗兰克五金集团、德国格屋五金集团、德国雷诺科涂料公司入驻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项目。

签约的主角,是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这个我国最大的节能门窗生产企业,2004年就通过市场谈判与德国合资,将欧洲节能门窗理念技术引入中国。

由其投资兴建的“中国国际门窗城”,已吸引了包括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德国迈克尔威力、日本YKK三家世界五百强在内的欧美企业入驻门窗城,可以说市场的力量无处不在。

但“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基本由政府主导,标准先行,记者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网站检索到,光是地方立法就出台了四部,其中包括《浙江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和《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明确了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竣工能效测评。

浙江还先后了《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35项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和技术导则。

由此可见,政府的推手作用无处不在,效果也比较突出。

那么,促进建筑节能是以政府强制为主?还是市场推动为主?从“河北版”与“浙江版”两个版本的比较看,显然都有自己的成功之处,但也有不同的观念碰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的看法是:目前的建筑节能工程,政府应该从更大范围强制推进,明确能效水平的标准,积极建设能耗监管、管理及节能平台。

这位权威人士的表态显然强调了政府推动的作用,虽然他也强调了与市场的平衡。

但另一位权威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江亿却在第三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上表态,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推动,对于建筑节能的管理,应该从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确定能源消耗的上限,也就是说,政府不能管得过细。

但市场的力量真得都像河北那样自觉吗?情况并非如此。

我国第一个开发企业的绿色低碳首席官招商地产的胡建新表示,招商地产从2009年成立绿色建筑研发中心以来,还是品牌宣传要好于市场推广。

他认为,要把建筑的能耗降下来,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去用节能灯泡或者是新风系统,那种是全天候都在消耗能量的,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先降低能耗,再考虑提高能效。

不管是“河北版“还是”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因地制宜或许是建筑节能的最佳途径。

“比如在北京用新风系统做宣传就会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人们已经意识到雾霾、PM2.5的危害,但是在广州那种喜欢开窗户的地方,可能就不太可行,”胡建新说。

当被问及是政府重要还是市场盈利模式重要时,胡建新说:“做节能和绿色建筑,在很多时候要有牺牲掉一部分的经济效益的勇气,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应该获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平衡,这三者是有妥协的。

”二、两手都应该硬那政府的推动力真得那么重要吗?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督方面,政府肯定发挥了作用。

但有些政策并没有很完整地兑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副研究员马欣伯印证了这一说法。

国家和部分地方的激励政策尚未兑现,对企业开展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积极性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胡建新称,有个别地方政府的补贴款项下来了,但是国家的还没有下来。

江亿透露,近十年一大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

例如,美国获得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中,70%实际运行能耗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今年中国对获得三星绿色建筑标志的建筑的调查,也发现类似情况。

因此,关键不是政府和市场哪头重的问题,还是要抓好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五个环节,最终实现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

他还指出,把建筑能耗降下来,不仅仅是政策和市场的“双推动”,也与它的使用模式,运行模式,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建筑节能最终目标还包括建筑物里人的行为。

在解读即将施行的新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海燕指出新标准是在摸索中前进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除了功能和性能外,还特别关注了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突出因地制宜,优化设计,高效运行的原则。

他指出,新版标准弥补了现行标准运营评价的一些漏洞。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建筑类型、评价阶段划分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这就更全面和平衡了。

目前中国的节能建筑推广更多的是由政府引导推动的,在普通购房者对节能建筑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主动涉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企业为数不多。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指出,他们在做建筑节能时遇到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思想意识理念上的的裹足不前。

他举例说,现在多数房企做住宅项目,还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即便考虑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也是以市场和“卖点“为最重要的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如此之大,南北气候差异很大。

未来,我国建筑节能的考核手段和方式应该适时转变,由过去针对政府主导和技术措施的控制方式,逐步转向用能总量的控制方式,通过采用能耗限制等控制方法,实现建筑能耗总量控制。

在这中间,其实“两手都应该硬”,胡建新认为。

绿色建筑论文篇二[论文摘要]本文以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为例,从集成化设计、精细化设计、适宜性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一、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案例分析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是深圳市为申办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而建设的住区,需要解决5个村落的500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问题。

因为由政府投资,资金受到严格控制,工期紧张,需求也非常特殊。

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对项目的分析和定位非常重要,原住民对设计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工期和拆迁进度。

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我们通过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精确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适宜技术的绿色建筑目标,该小区也获得2006年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图1,图2)。

1.集成化设计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成立专门的沟通组及设计组,同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不会因为工期缩短而降低质量。

我们一方面与建设方沟通,以求更好地实现安置政策;另一方面与村民沟通,以保证我们的方案能够更贴近村民需要,也为方案后期的顺利实施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了更顺利地与村民深入交流,我们还专门选派了会方言的建筑师参与沟通。

考虑到原住村民的客家文化背景,在对客家民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又引入社会学、民俗学、植物学等学科学者协助建筑师进行协同设计,丰富了方案的内涵。

2.精细化设计为满足原村民自住房与出租房分开、每个村要相对集中等要求,针对用地紧张的情况,我们将相对比较安静的东部设为自住区,西侧为小户型出租区。

5个村从南到北依次排列,通过道路、景观、幼儿园、会所等公共设施来间接区分,而不是用围墙生硬地隔断,这样既保证了整个小区设计一体化,又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

我们采用数字化手段,从定性判断走向定量验证,力图把常规技术作精,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节约资源。

结合日照模拟,调整总平面布局,使所有住户都能达到规范中的日照要求,并借助通风模拟验证了小区内每栋建筑都有顺畅的通风(图3)。

为避免西面城市道路的噪声影响,我们将此区域建筑平面设计成折线,功能定位为单身公寓,既形成组团和院落空间,又使建筑自身成为小区的噪声遮挡屏障,并在户型平面上用走廊和厨房对噪声进行二次遮挡,以便减少对卧室的干扰,在阳台等细节方面也综合考虑了技术要求。

环境设计方面,利用模拟技术确定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的分布区域,以指导景观设计师合理选择树种及种植位置。

此外,我们对建筑护结构也进行了精细化的节能设计。

3.适宜性技术的运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新技术,如研发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利用湖面做人工湿地,结合MBR技术作中水处理,降低一次性投入和运行费用;利用沼气等等。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预估,深圳体育新城安置小区有望达到三星级,项目的总投资为10亿,其中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615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6.15%。

2007年8月自住区部分已经封顶。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设计阶段真正体现绿色建筑本质的价值观,将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以较小的成本代价最大限度控制能源消耗量的重要环节。

建立绿色思维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先决条件,绿色思维是以“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从事建筑设计活动(图4)。

其根本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平衡。

创新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内涵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冲击——观念更新、设计内涵增加、设计方法改变、甚至设计管理体系也会随之变化,这部分变革是软性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建筑师的足够重视。

绿色建筑的推行必然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这些革新是硬性的,与投资造价密切相关,现今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时往往视之为“良方”,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

我们应该提高对软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度,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也是以最少的资源代价获取最大效益的关键控制点。

平衡是绿色设计的核心,包括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两种。

纵向平衡针对有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从建设到拆除的全过程,而不应停留于将房子建成的阶段性任务。

在横向平衡中,绿色建筑设计中关于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空气品质、运行管理等方面,实际是受制于功能、造价、形式以及政治、经济、气候、人文管理等诸多因素的。

所以绿色建筑一定是平衡各方面因素后产生的结果,建筑师不一定在每个要素上都作到最好、最精,但是应尽量使综合成本、技术、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达到整体优化(图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