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整体。
1-2、供配电系统:由总降压变电所、配电所、车间变电所或建筑物变电所、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组成。
1-3、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于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较电力线路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绕组额定电压等于发电机额定电压(升压变压器)或电力线路额定电压(降压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较电力线路额定电压高10%(35KV以上)或5%(10KV及以下)1-4、对供配电的要求:安全、可靠、优质、经济1-5、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4种。
1-6、供电的电能质量指标有电压质量指标,频率质量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1-7、电力负荷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电力负荷按工作制分为连续工作制负荷、短时工作制负荷、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
2-1、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年运行负荷曲线和年持续负荷曲线)2-2、与年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年最大负荷、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用以反映负荷是否均匀)、计算负荷、年平均负荷(电力负荷在一年内消耗的功率的平均值)、负荷系数2-3、确定负荷计算的方法:估算法(适用于做设计任务书)、需要系数法(适用于求多组三相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二项式法(适用于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悬殊的分支干线的计算负荷)、单相负荷计算法、2-4、尖峰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2秒的短时最大负荷电流。
尖峰电流的计算可以提供选定用电设备的型号以及保护用电设备等。
2-5、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先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规格、型号,防止电动机长时间空载运行,保证电动机的检修质量,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交流接触器的节电运行),再进行人工补偿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人工补偿,同步电动机补偿,动态无功功率补偿)2-6、并联电容器的控制方式:按功率因数进行控制,按负荷电流,按受电端的无功功率。
电容器分组采用循环投切和编码投切的工作方式。
高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单独就地补偿3-1、短路的种类: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3-2、无线大容量供电系统:指端电压保持恒定,没有内部阻抗,容量无限大的系统3-3、短路电流通过导体和电气设备,会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和很高的温度,称为短路的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3-4、三相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最大,并出现在三相系统的中相,以此作为校验短路动稳定的依据。
短路发热计算复杂,通常采用稳态短路电流和短路假想时间计算短路发热。
4-1、供电电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电力部门所能提供的电源电压;2、企业负荷大小及距离电源线路远近;3、企业大型设备的额定电压决定了企业的供电电压4-2、供电电压一般为35KV或6~10KV,高压配电电压通常为6KV或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V,照明系统为220V单相4-3、变电所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的环节。
类型:总降压变电所,独立变电所,车间变电所(车间附设变电所、车间内变电所),杆上变电所,建筑物及高层建筑变电所。
4-4、供电电压等级有0.22 KV , 0.38 KV ,6 KV ,10 KV ,35 KV ,66 KV ,110 KV,220 KV。
配电电压等级有10KV ,6KV ,380V/220V4-5、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一相式接线,两相式接线,两相电流差接线,三相星型接线4-6、电流互感器的主要性能:1、准确级(0.1、0.2、0.5、1、3、5等六个等级);2、线圈铁心特征;3,电流比与二次额定负荷4-7、电流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项:1、在二次侧不得开路(否则:互感器铁芯由于磁通剧增而产生过热,产生剩磁,降低互感器的准确度;由于互感器二次侧匝数较多,会感应出较高的电压,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2,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
3,电流互感器在接线时,必须注意其端子的极性。
4-8、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一相式接线,两相式接线,Y0/Y0形接线,采用3个单相三绕组电压互感器或一个三相五芯柱式电压互感器接成Y0/Y0/Δ形。
4-9、电压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项:1、其一、二次侧不得短路;2、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必须有一端必须接地3、电压互感器在接线时,必须注意其端子的极性。
4-10、避雷器的类型: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4-11、开关柜在结构设计上有五防措施:防止误跳、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隔离开关,防止人员误入带电间隔。
4-12、变配电所由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构成。
变配电所的主接线有两种表示形式:系统式主接线、配置式主接线。
主接线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安全、可靠、灵活、经济4-13、变电所常用的主接线基本形式: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单母线接线、桥式接线4-14、倒闸操作的原则:接通电路是先闭合隔离开关,后闭合断路器;切断电路时先断开断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4-15、变电所的位置主要是从安全、经济、方便和环境要求等方面考虑,选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是供电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要考虑进出线的方便,不能设在有腐蚀气体、剧烈震动、低洼、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4-16、高压电气设备主要有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互感器、高压开关柜、避雷器等。
低压设备主要有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柜等。
4-17、主接线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经济,灵活。
变电所常用的主接线基本形式有线路——变压器组、单母线、桥式3种。
根据负荷性质,电源进线和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的主接线。
4-18、变电所的布置主要介绍了户内变电所的布置方案,变压器与低压变配电室靠在一起是为了出线方便、减少低压配电距离,高压电容器室宜于高压配电室靠在一起,值班室一般布置在中间,对运行维护都非常方便。
对变电所的结构要了解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最小净距,以及对各室门的具体要求。
6-1、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放射式、树干式、环式6-2、导线与电缆的选择:1、型号选择2、截面选择。
选择原则:按允许载流量的选择;按允许电压损失的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的选择;,按机械强度的选择;满足短路稳定度的条件。
6-3、电力线路结构和敷设方式的确定必须满足一定的原则;架空线路需合理选择路径,电杆尺寸满足挡距、线距、弧垂、限距等要求;电缆线路常用的敷设方式有: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沟敷设;沿墙辐射;排管敷设;电缆桥架敷设。
6-4、车间动力电气平面布置图是表示供配电系统对车间动力设备配电的电气平面布置图。
绘制电气平面布置图应注意:须表示出所有用电设备的位置,依次进行编号,并注明设备的容量;须表示出所有配电设备的位置,依次编号,并标注其型号规格;对配电线路也要分别进行标注。
7-1、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的,迅速的和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设备,正确反映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因此,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和灵敏性要求。
7-2、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主要是电流保护,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有三相三继电器式、两相两继电器式、两相三继电器式和两相一继电器式(两线电流差接线)。
7-3、电流保护主要有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
过电流保护按最大负荷电流正定,按末端最小二相短路电流检验灵敏度,并由动作时间满足选择性要求。
虽然过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大,保护区能延伸到下级,但保护的速动性差。
电流速断保护按保护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正定,按首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灵敏度,选择性要求由动作电流满足。
虽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迅速无时延,但保护有死区,不能保护整个元件。
因此,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必须配合使用。
电力变压器的电流保护若用到变压器二次侧电流,还要考虑变压器的电流分布和变比。
电力线路还装设单相接地保护,由零序电压保护或零序电流保护实现;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一般还装设气体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的内部故障,轻瓦斯动作发出预告信号,重瓦斯动作发出跳闸信号;大型变压器应装设差动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安装地点之间的各种短路故障。
7-4、微机保护是一种数字化智能保护装置,具有功能多、性能优、可靠性高等优点,是继电保护发展的方向。
7-5、继电保护的要求:满足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7-6、电力线路的常见故障和保护配置:相间短路、单相接地和过负荷。
装设相间短路保护、单相接地保护和过负荷保护8-1、操作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它为整个二次回路提供工作电源。
直流操作电源可采用蓄电池,也可采用硅整流电源。
交流操作电源可取自互感器二次侧或所用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但保护回路的操作电源通常取自电流互感器。
8-2、断路器控制回路实现对断路器的手动和自动合闸或跳闸。
断路器的操作有电磁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液压和气体操作机构。
8-3、中央信号系统,分事故音响信号和预告音响信号。
从功能上讲,有不能重复动作和能重复动作的事故、预告音响信号,能重复动作的音响信号采用信号脉冲继电器构成。
8-4、直流系统绝缘监视主要是利用电桥平衡原理来实现的,是对直流系统是否存在接地隐患进行监视。
测量仪表的配置应符合“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J63—1990”的规定。
8-5、自动重合闸装置(ARD)是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断路器跳闸后进行的重新合闸,能提高线路供电的可靠性,主要用于架空线路。
ARD与继电保护的配合的主要方式目前在供配电系统为重合闸后加速保护方式。
变配电所采用2路及以上电源进线,或一用一备,或互为备用,应安装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RD),以确保供电可靠性。
8-6、二次系统的安装接线图包括平面布置图、端子排图和屏后接线图。
最常用的接线方法是相对编号法。
8-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其设备配置分为两个层次,变电曾和间隔层,整个系统的布置方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各模块居有其独立的软件程序,硬件和软件采用结构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各子程序互不干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8-8、二次回路是由二次设备所组成的回路,供配电系统中用来控制、信号、监视、测量和保护一次回路运行的回路级操作电源回路、自动装置成为二次回路。
8-9、直流操作电源: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9-1、安全是工厂供电的基本要求,在供用电工作中,应保证人身和设备两方面的安全。
防止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
电气失火可能带电,还可能引起爆炸,所以应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
9-2、过电压分为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可分为操作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也称外部过电压,有三种形式: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和雷电浸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