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暖通空调知识汇总

暖通空调知识汇总

目录采暖系统 (1)负荷计算 (1)采暖管道中热媒流速限值: (1)阀门: (1)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1)补水泵选择: (2)关于DN与D E的区别 (2)空调系统 (3)空调系统送风量确定: (3)空调水系统 (4)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适用范围 (4)空调水膨胀管管径 (5)空调水系统冷凝水管管径选择: (6)工艺性空气调节换气次数 (6)空调风系统 (7)各类送回风口的风速: (7)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 M /S) (7)进风、排风口的风速一般可取: (8)机械通风系统空气流速 (8)风管内风速推荐值 (9)空调新风系统 (11)同类型建筑新风量标准 (11)空调房间的新风量如何确定? (12)风管的设计方法: (14)防排烟系统 (16)自然排烟部位、限定条件及开口有效面积 (16)自然排烟部位及开口有效面积 (17)加压送风及机械排烟部位及设计条件 (18)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中需注意: (18)机械排烟 (19)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9)机械加压送风计算公式: (20)风管风压计算公式 (21)风量计算 (22)房间换气次数 (23)汽车库通风: (25)米暖系统探负荷计算:1.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度时,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可不计入,当隔墙等传热阻太小,且其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应计入其热负荷。

2•外门附加率:一道门的附加65% • N为:4.65X 65% 6=18.135 两道门的附加80% • N 为:2.33X 65%X 6=11.184一道门的传热系数4.65 W/(卅「C) 两道门为2.33 W/(卅「C) N为楼层数。

3.高度附加率:基于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增加1m附加2%限值为15%采暖管道中热媒流速限值:热水采暖系统:民用建筑1.5m/s,辅助建筑2m/s,工业建筑3m/s。

探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

对于热水、汽水同向的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 ;立管与散热器连接的支管,坡度不得小于0.01 ;对于汽水逆向的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5。

探地板辐射采暖加热管内流速一般为0.25~0.5m/s,工作压力不超过0.8MP&探热水吊顶辐射板的使用范围:可用于层高3~30m的建筑,供水温度40~140C,管道布置应尽量采用同程式系统。

探集气罐:在集气点的水流速度应w 0.1m/s,集气罐的最小内径按其水通过的流速小于0.1m/s计算,即d g=2G.25mn式中G为水流量,kg/h。

装在最后一要立管的前边。

一般来说,集气罐的直径应比干管管径大2号,其长度应比直径大2-2.5倍。

探供热管网末端建筑物暖气不热:认真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在余压过大的楼号入口处装合适的孔板或平衡阀,同时可将热网末端的管径适当放大。

阀门:1)温度控制阀:一般双管系统,宜采用高阻手动调节阀(全铜或铜芯截止阀),有条件时可采用高阻两通恒温阀;单管跨越式系统一般宜采用手动三通调节阀。

2)水力平衡阀:水力平衡用阀是规模较大采暖或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分为手动和自力式两大类。

换热器的热力计算:(1)根据被加热水需要加热的温度,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Q=GC( 11-t 2) WG—通过换热器的被加热水的流量,kg/s ;C—水的质量比热,4.1868J/ (Kg・C);t1、t2 —流出和流进换热器的被加热水温度。

(2)考虑到换热器散入周围环境的热损失,实际供给换热器的热量Q应为:Q' =Q/n (W n —为换热器的热效率,一般n =0.96~0.99。

(3)在汽一水换热器中,作为加热介质的蒸汽耗量为:D=Q / (i i-i n) Kg/s 在水一水换热器中,作为加热介质的加热水耗量为:G=Q /C( T 1- T 2) Kg/sD—汽-水换热器中的蒸汽耗量,kg/s ;G—水-水换热器中加热水的耗量,kg/s ;T 1、T 2—流进和流出水-水换热器的加热水温度;i i、i n—加热蒸汽的焓和凝结水的焓值,J/kg。

(4)热媒将热量传给被加热水所需的换热面积F为:F=Q/K • B tp m2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c); △ t p —加热与被加热流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差,°C。

B—考虑水垢的系数;当汽水换热器时,B=0.9~0.85 ;水水换热器时,B=0.8~0.7。

△ t p = (△ t d - △ t x ) /{ ln(^ t d / △ t x ) }△ t d、△ t x —换热器进、出口端热媒最大、最小温差,当厶t d / △ t x <2时,可近似算求平均温差厶t p = (△ t d - △ t x ) /2。

例:外网热媒:130~80,拟用95~70的热水供暖,△ t d=130-95,△ t x=80-70设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应比计算值大,对于钢管,热热器一般增加25%~30的换热面积; 对于铜管,增加15%~20% 补水泵选择:1•闭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不应小于系统循环流量的2%事故补水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4%2.补水泵扬程:补水泵压力不应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上30~50KPa关于DN与De的区别1、DN是指管道的公称直径,注意:这既不是外径也不是内径;应该与管道工程发展初期与英制单位有关;通常用来描述镀锌钢管,它与英制单位的对应关系如下:4分管:4/8英寸:DN15 ;6分管:6/8英寸:DN20 ;1寸管:1英寸:DN25 ;寸二管:1又1/4英寸:DN32 ;寸半管:1又1/2英寸:DN40 ;两寸管:2英寸:DN50 ;三寸管:3英寸:DN80 (很多地方也标为DN75 );四寸管:4英寸:DN100 ;2、De主要是指管道外径,一般采用De标注的,均需要标注成外径X壁厚的形式;主要用于描述:无缝钢管、PVC等塑料管道、和其他需要明确壁厚的管材。

拿镀锌焊接钢管为例,用DN、De两种标注方法如下:DN20 De25X2.5mm DN25 De32X3mm DN32 De40X4mm DN40 De50X4mm等等。

我们习惯于使用DN来标注焊接钢管,在不涉及到壁厚的情况下很少使用De来标注管道; 管材的连接方式不外乎:丝扣连接及法兰连接。

镀锌钢管、PPR管均能采用以上两种连接,只是小于50的管道用丝扣较方便,大于50的用法兰比较可靠。

De、DN、d、©的各自表示范围!De-- PPR、PE管、聚丙烯管外径DN--聚乙烯(PVC )管、铸铁管、钢塑复合管、镀锌钢管公称直径空调系统1.空调冷负荷的附加值按如下确定:送风管道漏风附加率宜采用以下数值:风管长度大于20 ——10% 10m ~ 20m ---- 5% 风管长度小于10 ------- 不计。

2.空调区外区范围距外围护结构不宜超6m其余为内区。

具有内外区的空间宜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变风量的总风量通常只占定风量总值的70%-90%变风量设计需要较精确有风管静压计算。

3.竖向风系统,每个系统所管辖层数不宜超过5层。

空调系统送风量确定:根据Q2一空调送风所要吸收的全热余热和显热余热,W;p—空气密度*炖/北可取卩-1.2;心一空气定压比热,kJ/kgT,可取t = L01;2一室内空气熔值和送风状态空气熔值」kJ/kg;4山一室内空气温度和送凤温度(-=26兀, 鯛=50%, t, =14r t您=95%)空调水系统水冷式冷水机组的适用范围注:名义工况指出水温度7C,冷却水温度30C。

1当空调冷负荷>580KW时,机组的数量不宜少于2台。

2、冷水机组的台数宜为2~4台,一般不考虑备用。

小型工程只需一台机组时,应采用多机头机型。

A 1.4空气源制袴(热泵)机组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热泵机组时.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机组进凤与排风的影响,确保进凤流畅,排凤不受阻碍,并应防止进排凤气流产生短路]2机组进凤口处的进气速度宜控制在l,5~2.Om/s;排风口的排气速度不宜小于了mA;进、排风口之间的跑离应尽可能大;3应优先考虑选用噪声低、振动小的机组;应注意防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降低噪声措施;4机组之间及机组与周圉建筑物之间净距应满足设备厂商要求,如无数据时可参照以下要求:机组进凤侧与建筑物墙面间・机组控制柜面与建筑物墙面间机组顶部净空#15和,两台机组之间M2叽两台机组进凤侧之间^3, Dm;5多台机组分前后布宣时’应避免位于主导风上游的机组排出的畛/热气流对下游机组吸气的影响;6机组的排风岀口前方,不应有任何受限,以确保射流能充分扩展;7安装机纽的支架应稳固’不存在安全隐患]机组的设置.应满足能方便地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的要求;S热泵机组基础高度一般应大于300mm,布置在可能有积雪的地方时*基础高度需加髙;9当受条件限制’机纽必须装置在建筑物内时,宜采用下列方式:1)將设备层在高度方向分隔成上,下两层,机组布置在下层,机组的排风通过凤管排至上层*在上、下两层的外墙上设置进、排风百叶窗;此外,应注意避免进、排风短路;2)将机组布置在设备层内,该层四周的外墙上设有进凤百叶窗’而机组的排凤通过风管或加装的轴流凤机排至室外Q探1、空气调节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

当必须采用开式时,应设蓄水箱,且蓄水量宜按系统循环水量的5%~10%。

探2、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次泵系统;系统较大、阻力较高,且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宜在空气调节水的冷热源侧和负荷侧分别设一二次泵。

探闭式空调水系统的定压点宜设在循环水示的吸入口处,定压点最低压力应使系统最高点压力高于大气压力5KPa (即0.5m,采暖水系统为1m)以上。

探当空调设备冷凝水盘位于机组的正压段时,水盘出水口宜设水封;位于负压段时应设水封,水封高度应大于正/负压值。

冷凝水盘的泄水支管沿水流方向坡度不宜小于0.01,冷凝水平干管不宜过长且坡度不小于0.003 (—般取0.005)6 2冷(热)源机房的设置原则6-2.1徐(热)源机房应设置在靠近冷(热)负荷中心处’以便尽可能减少冷(热)媒的输送距离;同吋.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地下层的建筑’应充分利用地下层房间作为机房「口应尽量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心部位;2无地下层的建筑’应优先考虑布置在建筑物的一层;当受条件限制,无法设蜀在主体建筑内时.也可设置在裙房内,或与主体建筑脱开的独立机房内;3对于超高层建筑’除应充分利用本建筑地下层以外,还应利用屋顶层或设置专用设备层作为机埶4变配电站及水泵房宜靠近制冷机房;5机房内设备的布置*应考虑各类管道的进、出与连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6机房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并妥善安排好大型设备的运输和进出通道、安装与维修所需的起吊空间;7大中型机房内,应设置观察控制室、维修间及洗手间;8机房内应有给排水设施,满足水系统冲洗、排污等要求;9机房内仪表集屮处.应设置局部照明;在机房的主要出入口处*应设事故照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