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晏子使楚》第二课时说课稿

五年级《晏子使楚》第二课时说课稿

五年级《晏子使楚》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晏子使楚》是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

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该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2. 通过对晏子言行的朗读感悟,说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
相关的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

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灵活多样说教法探究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

新课标强调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带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升华体验,尝试实践。

朗读感悟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应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①、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②、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

)③、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细读感悟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板书:侮辱、反击)。

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然段,找出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3、交流: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在得钻狗洞。

②、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③、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
就做起强盗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4、下面我们先来理解第一名话的含义。

①、齐读句子
②、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板书:身材矮小)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③、晏子真了不起,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

④、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

(师故意漏读“只好”二字)⑤、讨论: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
5、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⑴、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①晏子为什么说这话?②楚王这么说是侮辱晏子什么?③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⑵、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⑶、生: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不中用上等国——上等人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最不中用——最下等国
⑷、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4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练读——评议)
⑸、分角色朗读。

⑹、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
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

7、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⑴、请同学们按上面的学习方法再理解晏子说的第三句话的含义。

⑵、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难,则辅助练习:柑桔在淮南(),在淮北(),原因是()。

齐国人在齐国(),在楚国(),原因是()。

⑷、谁能上来正式板书句子含义?(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3)。

⑸、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人主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师适时点评)⑹、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什么是赔不是?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

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四)、结果练习晓结果
1、通过三个回合的较量,楚王这时候对晏子是怎样的态度呢?(楚王对晏子越来越尊重和佩服)
2、课文怎么写的?(板书:不敢不尊重)
3、是啊,楚王是完全被晏子征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智慧)
仅仅凭过人的智慧?(爱国心)
4、练习:
晏子以自己()和(),挫败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而且()。

5、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既锻炼了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也读懂了课文,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

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六、说板书
通过简洁、形象、生动而又突出重点的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整体理解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