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旅客运输组织工作探讨850000摘要:目前我国在进行铁路工程建设时,已经逐步扩大了施工规模,也增加了流通量。
铁路运输属于长途运输主要方式,便利性更强,具备连续性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压力。
在对铁路运输情况进行组织和设计时,需要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为铁路部门带来更多综合效益。
因此铁路部门需要加大相关工作监管力度,要在现有运输组织形式基础上,对各项技术进行全面创新和优化,从而对运输组织方式进行创新性应用。
本文就铁路车站旅客运输组织工作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铁路车站;旅客;运输组织;工作探讨近几年在我国现代交通技术不断发展,铁路运输技术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各个地区通过对铁路网络进行联通,构建了跨区域运输体系,并且扩大了运输覆盖范围。
在进行区域性铁路网建设时,可以为我国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输产量。
在进行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时,要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其进行定期更新,才能构建功能更加健全的网络体系,并且对全国各地客流进行有效疏通。
地方政府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并且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扶持[1]。
一、铁路车站旅客运输组织要求在现代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轨道交通领域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区域内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铁路等车站在对旅客进行运输时,如果较短时间内旅客人数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车站设计运输能力极限数值,就属于大客流。
如果管理部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滞留旅客进行及时疏散,就会对车站运行产生阻碍。
在对大客流问题进行解决时,主要存在可预见大客流和不可预见大客流两种形式,需要根据不同形式制定不同疏散方案[2]。
二、铁路车站旅客运输组织问题(一)安检存在问题在对旅客进行管理时,为了保证旅客出行安全,并且促进铁路高效运行。
需要选派专门人员对所有旅客进行安全检查,在大客流条件下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需要从各个层面对隐患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并且提高安检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才能促进区域内人群迅速疏通。
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时,不仅要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制约,还要对所有旅客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全面维护。
因此铁路管理部门在对旅客自身和行李进行安全检查时,可以借助手持技术探测仪器和门式检查仪器以及安检仪器等设备开展检查工作,这些仪器设备在使用时具备更好效果,可以提高安检工作开展水平[3]。
但在实际检查时,如果安检人员自身人员基础比较薄弱、实践能力比较差,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安检工作,也无法对各项仪器设备进行正确使用,就会降低安全工作开展质量。
一旦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水平比较低,无法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对隐患问题进行彻底排查,就会增加安全问题发生几率。
而且在进行仪器设备配置时,管理部门也没有根据大客流需求量,对仪器进行及时供应。
一旦区域内仪器不足,就会导致安检速度减慢,无法对突发性大客流问题进行全面解决。
在对旅客进行疏散时,各项工作开展难度也比较大,会对铁路运输工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还会阻碍旅客正常出行[4]。
(二)候车管理存在问题旅客在出行期间,首先要购买车票,并在车站设置的专属候车室内等候列车到达,如果区域内旅客数量比较多,会增加候车管理压力。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车站候车室设计时,需要按照铁路运输水平,结合车站承载要求,对候车区域面积和空间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才能满足大客流条件下所有旅客候车需求。
如果所有旅客在短时间内集中在候车室区域,但因为候车室区域空间有限,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果设计人员在对候车区域空间进行规划时,没有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也没有从安全性角度,对各个区域进行优化设计,就会导致候车室使用面积不足,难以满足旅客休息要求,还会导致内部空间过于拥堵,一旦区域内发生安全性问题,无法对旅客进行及时疏散。
在大客流条件下,没有对候车区域车次进行合理安排,也没有将发车时间距离相近车次改至其他候车区域,就会导致内部拥堵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会增加检票压力,还会增加安全事故问题发生概率[5]。
(三)销售管理力度不足传统车票销售工作是通过人工窗口进行车票销售,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已经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可以为旅客车票购买提供充足服务。
目前主要存在网络订票和窗口订票以及电话订票等主要形式,旅客在对已经购买的车票进行改签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或人工窗口,对车票进行有效改签。
虽然这些技术在使用时,可以为旅客提供更加便利服务,也可以促进客运流通工作顺利开展。
但在大客流条件下一旦大量旅客进行车票改签,即使旅客是通过互联网部进行改签,也会导致改签时间不断延长,在通过人工窗口办理改签业务时,还会增加工作人员压力和负担。
如果出现网络延迟或崩溃等问题。
就无法满足旅客业务办理需求。
尽管当前我国在进行售票系统研发时,已经对功能进行了持续完善和优化,但难以对大客流滞留旅客与日常取票旅客进行及时区分,会影响滞留旅客疏散效果[6]。
三、铁路车站旅客运输组织优化措施(一)加强安检管理在对旅客进行运输时,要想加强区域内管理,各个车站都需要严格按照安检岗位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招聘,并且为其提供专门技能培训和教育,要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具备牢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时,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进行标准作业,降低自身失误问题发生几率。
安检人员要从各个角度,对旅客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要为所有旅客提供更加优质安全服务。
在对安全检查仪器设备进行购买时,也要将大客流安全检查需求作为主要购买要求,要保证所有设备能够供应及时,才能满足大客流情况下旅客安全检查要求。
在进行门式检查仪器、手持金属探测仪器以及安检仪器等设备配置时,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设备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设备已经存在老化或故障问题,要对其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还要定期对设备数量进行检查,避免因为设备配置不足,影响安全检查工作开展质量和效率。
铁路车站要构建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提高智能管理水平。
在对安全检查人员进行配置时,也要根据区域内客流情况,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要保证人员配置充足,才能促进安全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管理部门需要设置备用安检设备,同时要增加安检人员数量,在大客流期间要对人员和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必要时可以通过手工检查等方式开展安全检查工作[7]。
(二)强化候车管理在对候车空间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区域内铁路运输条件,结合最大客流量状态下旅客承载要求,对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要尽可能提高空间利用率,还要设置足够活动区域,才能满足旅客休息要求。
候车室属于候车和休息主要区域,为了避免大客流对候车室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对候车室进行合理改造,保证空间使用更加合理,并且为旅客生命安全提供充足保障。
在大客流条件下可以设置临时候车室,例如站前广场可以作为临时候车室建设区域。
因为站前广场面积比较大,不属于旅客来往必经场地,将其设为临时候车区域,可以减少候车压力,广场空间在使用时也可以满足候车标准要求。
在对车次进行安排时,需要将邻近车次设置不同候车区域,避免人流突然增大,增加检票压力,可以采取限时发车车次旅客进站候车等方式,缓解候车室内部客流量运输压力[8]。
(三)制定合理销售方案在对车票进行销售时,需要构建功能完善销售系统,并且将现代高科技融合到系统研发和应用中,通过对系统功能进行持续完善和优化,确保系统在运行时更加安全稳定。
因为当前旅客在出行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车票购买,但只能通过互联网或人工窗口进行车票改签。
在大客流条件下会对改签工作开展情况不良影响。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时,需要尽可能拓宽改签渠道,例如增加代售点窗口,也可以通过在线进行改签,从而缓解大客流条件下改签压力和负担,同时可以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在对现有销售方案进行制定时,铁路管理部门还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结合旅客出行要求,对销售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可以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并且对销售系统功能进行定期更新,通过引进智能技术提高销售水平。
在对系统进行优化时,还可以增加滞留旅客识别模块,通过销售系统对正常出行旅客和滞留旅客进行准确识别,并且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确保滞留旅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正常取票,提高滞留旅客疏散效果。
铁路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滞留旅客管理,避免旅客滞留时间过长,对区域内运输组织工作开展产生不良影响[9]。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各个地区客流量正在不断增加,在对旅客进行输送时,要对现有运输组织进行全面分析,通过提取更加全面准确数据信息,为运输组织方式调整提供有效支持。
各个地区需要充分联合,构建综合客运网络,并且引进更加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管理系统,要为我国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同时还要提高各个地区运输组织能力,确保居民出行更加安全。
铁路管理部门要在现有规章制度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陈韬,姚清晨,倪少权,陈钉均.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大学教育,2022(01):82-85.[2]高国飞,张星臣,罗强,沈景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混合运行时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21,42(01):156-165.[3]赵周,金巧英,张世宏,李应兵.嘉峪关地区铁路车站作业分工及扩能方案研究[J].铁道货运,2020,38(07):21-26.[4]李燕晶.“旅客运输组织”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7):88-90.[5]陈钉均,周霞,倪少权,陈韬,张慧.“导学做研”教学模式在《旅客运输组织》课程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153-154.[6]陈钉均,倪少权,周霞,陈韬.研究式教学在旅客运输组织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05):86-88.[7]冯鑫,罗金宝.一种基于经济效益的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02):139-143.[8]李红昌,刘钟南,杨永平.日本铁路考察报告——对我国铁路产业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的一些建议[J].铁道经济研究,2011(01):17-26.[9]闫海峰,彭其渊.铁路客货运输组织系统特性的比较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03):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