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
一、更注重实践性和情境性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强调“情境化、活动化、个性化、社会化”的教学原则,以学生
为主体,重视实践性和情境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课程
内容更新也非常迅速,课件只是复杂和琐碎的技术知识点。
而现在,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
的生活和实际应用需求,在教学中更多地通过情境化,使知识的学习更具有实践意义,教
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和考虑问题,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生
动。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息息相关,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信息技术的社
会化。
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比如,在学习“网络支付”的知识时,可以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支付平台的运营者等人员进入课堂,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应用意识。
二、更加关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动手实践,创新设计”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需使用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问题导学、情景模拟、项目设计等,逐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
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手机APP应用,或者学生自行组织制作一款简单的软件,通过
课堂讲解和实践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这些课程设计与教
学方法,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应用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灵活,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通过多种教
学方式,如PBL、信息素养教育、游戏化教育等,提高教学的渗透性和针对性。
在课堂教
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针对学生
的兴趣,设计相应的知识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或引导方法给学生带来启发和灵感。
此外,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也要求课堂教学更加“体验式”。
如基于VR设备的课程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课程需要,让学生沉浸体验相关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中力
和参与度,让教学更加趣味化、生动化,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