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诊断分析

颈椎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诊断分析

颈椎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特点,探究其诊断价值。

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病患共计200例为研究对象。

颈椎骨质增生100例,腰椎骨质增生100例。

对其开展x线诊断,分析临床价值。

结果:颈椎增生病患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节段性骨质、椎间孔、椎间隙以及生理曲线病理性变化。

C4椎以上生理曲线变化存在反张情况者共计33例,C5-6椎段前后软组织中合并斑片样变化者共计16例。

颈椎边缘骨质增白硬化,边界锋利,存在星点样或者唇样骨致密影,椎间隙非均匀性狭窄,椎体形态呈现出扁长方形。

腰椎骨质增生者中:I级53 例,II级32例,III级15例。

结论:与其他在方式相比,X现平片在诊断颈椎以及腰椎增生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其不但能显示出增生发生位置、病变范围和程度,同时能排除引致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进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性依据。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诊断价值
骨质增生为中老年常见骨科疾病,其属于退行性病变的一种,一般发生在脊椎、腰椎等活动度大、高负荷的关节部位。

长期伏案工作者为颈腰椎骨质增生的好发群体[1]。

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腰椎和颈椎生理曲度和关节结构发生形态学改变,脊髓或者神经根受到压迫,进而影响血供,引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X线检查对于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灵敏性较高,即便在CT,MRI等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其仍不失为诊断上述疾病的首选方式。

为了分析颈椎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情况,结合实际,本文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病患共计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x线检查,全面分析这种检查方式在诊断上述疾病中的临床表现,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病患共计200例为研究对象。

颈椎以及腰椎增生各100例。

腰椎增生者男40例,女60例。

年龄区间为19.63-85.22岁,平均年龄为
(55.28±12.25)岁。

病患临床表现:反复性局部腰骶部疼痛、下肢发麻、牵涉性疼痛、腰部僵直,错位感。

颈椎增生者男63例,女37例。

年龄区间为20.25-82.33岁,平均年龄为
(57.87±10.36)岁。

病患临床表现:四肢无力、颈部背部疼痛、向臂部和手指方向放射,手指麻木,个别病患耳鸣、呕吐、向肩部放射、自感颈部强直、局部肌肉僵硬等。

1.2方法
本实验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R设备,对病患开展X摄片,颈腰椎检查方式:X线球管中心线对准第三腰椎垂直摄入,距离为100cm。

开展腰椎正位片、侧位片检查,颈椎侧位和双斜位检查。

2.
结果
2.1颈椎增生X线表现
100例颈椎增生病患均存在程度不一的节段性骨质、椎间孔、椎间隙以及生理曲线病理性变化。

其中C4椎以上生理曲线变化存在反张情况者共计33例,C5-6椎段前后软组织中合并斑片样变化者共计16例.侧位片:颈椎边缘骨质增白硬化,边界锋利,存在星点样或者唇样骨致密影,椎间隙非均匀性狭窄,椎体形态呈现出扁长方形。

2.2腰椎增生X线表现
生理曲线消失,变直僵硬,部分病患反张。

小关节面骨质增臼关节间隙狭窄。

韧带软组织内存在仿骨样浅淡斑片状钙化影。

钙化灶方向和韧带纵轴相一致。

斜位片证实,存在增生的椎体节段之间缩小,边缘毛躁不规则。

经检查证实,腰椎骨质增生者中:I级53 例,表现为生理曲度正常或稍微变直,腰椎序列正常。

椎体边缘轻度唇样增生。

II级32例,表现为脊柱弯曲轻度变化,曲度过度前凸,变直。

或者轻度后凸,侧弯,小关节半脱位。

脊椎稳定性不佳,椎体呈现出轻度滑落。

边缘增生呈现为鸟嘴样骨赘。

III级15例,表现为脊椎曲度显著改变,曲度后凸、侧弯,小关节呈现为半脱位,脊柱稳定性不佳,椎体滑落明显,可见骨桥。

椎体上下缘骨质光滑性不佳,严重者出现虫蚀样,椎间隙狭窄。

3.
讨论
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生和创伤、年龄、劳损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病患关节软骨变形,软骨下骨质和关节边缘出现反应性增生。

退行性病变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多见,这一点和颈椎骨质增生不同。

病理性增生一般存在腰部外伤史以及长期慢性劳损史,受累椎体呈现压缩性骨折/楔形变化,受伤椎体边缘为常见增生部位。

经常规X线检查,能区分病理性以及退行性增生[2]。

就病理学角度来讲,腰椎骨质增生指的是负重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囊肿,边缘骨赘增生。

干骺端血流上升,且存在滑膜炎。

软骨变性为腰椎骨质增生的主要特征,其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且程度逐渐严重。

但凡损伤软骨的病变,均会继发本疾病。

比如创伤、劳损、感染等等。

在疾病早期,患者软骨表面碎裂,细胞增生,软骨面向纵向裂开,结晶沉淀在此,另外也存在软骨修复以及骨赘增生现象。

到了疾病晚期,软骨组织彻底破坏,软骨硬化,软骨消失,呈现为局灶性坏死。

颈椎骨质增生属于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其主要为发生在颈椎产生的症状,临床上也称其为颈椎病。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会出现退行性骨关节改变,在病理因素的影响下,这种退行性变化提早出现,例如:内分泌疾病、先天畸形、外伤、坐姿不正你等等。

因修复机能无法适应,进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疾病早期X线无明显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自然生理改变,进而表现出相关临床症状[3]。

颈椎骨质增生常见于伏案工作人员中,因长期保持该姿势,令颈椎失去正常生理曲线弧度,椎间盘和椎体长时间受压,令纤维环增厚,软骨组织变薄,破损位置难以修复,形成“唇样”改变,周围韧带长时间牵拉。

导致疲劳,血液循环异常,令韧带增厚、钙质沉积,最终发生骨化和软组织内结节样钙化改变[4]。

骨化累积在椎间隙、椎体和椎间孔等位置,产生占位效应,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和椎管孔径改变,进而压迫神经,产生诸多临床症状。

与其他在方式相比,X现平片在诊断颈椎以及腰椎增生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其不但能显示出增生发生位置、病变范围和程度,同时能排除引致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进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性依据。

有文献证实,开展颈椎/腰椎X线平片检查,在诊断小关节骨质增生检出率比CT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X线设备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检查范围也比较广泛。

骨质增生发生率较高,在疾病影响下,功能障碍,畸形以及疼痛会对病患的身心健康,但尽早开展临床干预,能延缓患者疾病发展,因此提倡病患在出现临床症
状之前,就进行X线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病变。

[参考文献]
[1]陈雨茜. 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9):150-152.
[2]张丛伟陈万凯. 青年腰椎骨质增生病因分析与X线诊断[J].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5.
[3]宋恬. 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摄片特点[J]. 上海医学, 2011, 34(4):309-311.
[4]张锋, 周钢, 王顺生,等. 颈椎病327例X线诊断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s1):5-6.
第一作者:汪春春质控办科室。

第二作者:胡强骨伤康复科。

第三作者:陈波珍八病区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4年1月27日。

职称:护师。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市新
建县。

研究方向:临床应用。

-全文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