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全国i卷语文

2019全国i卷语文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选出下列成语运用正确无误的一项( )A.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_______,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________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A.融解凝视遏制 B.溶解窥视遏制C.溶解凝视遏止 D.融解窥视遏止3.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雷雨》——周冲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亦作“婉晚”。

迟暮。

(1)词的上片写景极具特色,请从色彩和动静的角度加以赏析。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简要分析。

篇2:秋思陆游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七十已稀今又过,问君端的更何求?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怀”一句“老”、“不惯”既交代“秋游”的缘起,又暗示“秋思”的缘由。

B.颔联用比拟、对比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雁”、“云”等意象,突出了“秋”的特点。

C.本诗先点明“秋游”的缘由,再写秋景、秋俗,最后直抒胸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D.本诗展现的乡村风俗及淳朴民风,与作者另一首诗《游山西村》相似。

2.“问君端的更何求?”一句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

曾祖檐,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

祖岩,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

父居仁,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

至长孺,其学益大振。

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

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

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

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

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

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

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群妪聚浮屠庵,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

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数周,麦当芽。

”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

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

长孺初师青田佘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味道则朱熹弟子也。

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

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盂子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

为辞章有精魄金舂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

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

终年七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B.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C.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D.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苟非其人/虽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某影视作品中屈原自称“灵均”,这是极不妥当的。

B.修撰,古官名。

唐代史馆有修撰。

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

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浮屠,亦作浮图,皆为佛陀之异译。

后来人们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称“佛”。

文中的“浮屠庵”即尼姑庵。

D.乡闱,科举时代士人应乡试的地方。

亦代指乡试。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会试、乡试、殿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长孺出身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

从曾祖到胡长孺这一代,世代为官,且都因文章出众而闻名,胡长孺的文章更是被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宝物。

B.胡长孺为官刚直不阿,敢于碰硬。

显贵程文海,气焰炽盛,他家即使犯法,也无人敢责问。

他修建外门,侵占了官道,长孺就命令他拆除掉。

C.胡长孺断案足智多谋,善用妙计。

他巧设妙计,帮无辜被打的农民找到犯事者,并责令其赔偿;又假扮神灵,帮老妪找回了丢失的衣服。

D.胡长孺学术思想渊源纯正,勇担传承之责。

长孺之学,渊源于朱学。

他感慨自己就像孟子,又担心儒学失传,常讲解经义,诲人不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

(2)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三、现代文阅读父母的那场“表演”①那一年,我十六岁,面临着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抉择。

②少年的我,有点儿小聪明,但更多的是叛逆,脑袋里满是兄弟义气,整天戳东捣西,和一帮不学习的小子厮混在一起。

自然,初中三年是没有认真读过书的,但凭着那点儿小聪明,成绩在那个乡下中学倒也不是最差的。

中考结束后,我的成绩可以上个普通高中,但离重点高中的门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填志愿的前一天晚上,爸妈让我交个底,要么就不上高中了,学个汽车修理啥的也可以混口饭吃;要么就好好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上个重点高中,以后考个大学,才能有个好出路。

虽然懵懂,但对美好的向往还是让我选择了第二条路。

③第二条路的选定,随之而来的就是择校费的难题,鉴于我当时的成绩,得额外缴纳1200元才能进重点高中,说实话,这对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这个,父母整天愁眉苦脸,我更是惴惴不安。

很快,开学的时间到了,别的学生都已经去报名了,但我却还待在家里,看着父母频繁地出门借钱和每次回来锁得更紧的眉头,对过往的悔意不断地在心里萌生发酵膨胀,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第一次对人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然而,就在我萌生退意,准备放弃继续上学的念头的那个晚上,父母却跟我说学费终于凑齐了。

④永远忘不了那个场景:在通往学校的乡村公路上,父亲骑着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后座左边挂个木箱,右边挂着半袋大米,在偶尔路过的汽车掀起的飞扬的尘土中,半蹲半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我,看着父亲略显佝偻和苍老的背影,泪水伴着自行车的颠簸不断地溢出眼眶,又在初秋的风中化为坚强和成长。

陪我办完入学手续,父亲要回去了,在父亲复杂的眼神中,我知道父亲有很多话想说,但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只留下一句“你也大了,要照顾好自己”。

看着渐行渐远的父亲,破旧自行车叮叮当当远去的声响,化作我心中莫名的念想。

⑤坐在陌生的教室里,看着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面对全班倒数第一全年级倒数第二的入学成绩排名,无力、无助、无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知道,除非我拼了,否则我就完了。

于是,曾经不爱学习的我启动了朝五晚十二的疯狂模式,底子浅薄的我紧抓着死记硬背的救命稻草,在教室不引人注意的最后一个座位上,像执着于某个禅念的老僧,期望在枯坐中完成自我救赎。

天道酬勤终不欺我,高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能够挤进班级前二十了,基于我的进步与经济困难的考量,班主任还帮我申请到一份贫困生补助。

⑥从来都没有那么渴望见到父母,当我风尘仆仆赶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顾不上其他,急不可耐的我立即向父母报告了成绩,看着昏暗的灯光下那两张绽满惊喜的脸庞,我迅速被幸福包围,热情更被点燃,赶紧地又将贫困生补助的事情托出,本以为父母会更加开心,却不想父母的惊喜迅速黯淡下去,让我愣在当场。

看着我不解的表情,父亲眉头紧皱,道了句:“儿呀,补助只能说明你爸妈没本事呀!”那一刻,我才明白,对施舍的坦然接受,竟是一种触及灵魂的伤害。

那一夜,我想了很多,原来,真正的立是自立,真正的强是自强,而这一切需要我更加疯狂地去努力。

⑦时间就似以手掬水,再怎么并紧手指也不能阻挡它的流逝,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疯魔般地去做该做的事情。

平时,我在学习中狂执,并且不停地放着我肯定能考上大学的狠话,因为我知道,只有把自己逼入绝境,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假期,我在工地上拼命,因为6元一天的工资可以解决自己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我不想因为我,让父母更加沉重。

伴随着双手逐渐布满茧子、身体变得黝黑健壮,我的学习也是福至心灵,成绩稳步提高,直到走出高考考场的那一刹那,我终于可以深深地舒口气了。

⑧当意料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手中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更多的是一种释然,还掺杂着一丝惴惴不安,因为通知书上明确写着每年的学费2400元。

看着父母捧着录取通知书欣喜若狂,我真的很开心,但我还是提出明天就去工地打工的计划。

父亲看看母亲,再看看我,哈哈笑道:“不去了,这三年可把我憋坏了,儿子,你真以为我和你妈就那么没用,连你的学费都挣不来?以前那样,还不是怕你跟初中一样,整天昏头昏脑不知所为。

”一时间,我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委屈也好,感动也罢,都随着眼泪肆无忌惮地喷涌而出。

“我儿子终于长大了。

”父亲搂着我,口中喃喃道。

⑨如今,父亲早已远行,母亲亦银丝满头,每于寂静处想起高中那段生活,心中总是酸酸的,暖暖的。

1、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题目《父母的那场“表演”》的含义,从全文看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处的句子及作用?文章在多处都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