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长生久视”之道霍斐然绪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一气呵成。
早有汉河上公章句,随其自然段落,分为八十一章,用道家修炼之旨作注。
历来解者不下数百家,各美其说,见仁见智,趣味不已!是一份中华大地宝贵的文化遗产。
内容丰富,哲理渊深,注家虽众,尤有未尽之处。
今以“论老子长生久视之道”为主题进行研讨。
限于篇幅,略将拙见写出,用以就教于高明。
《抱朴子•论仙篇》曰:“若夫仙人,以药物养生,以数术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
”其中“苟有其道”的“道”,实即指老子“长生久视之道”的内容,是由“养生”与“摄生”两个方面构成。
“养生”可使内疾不生而健康长寿,“摄生”可使外患不入而保身延年。
“摄生”一词,解者与“养生”之义误为一谈。
今据《老子》第五十章原文原意为准,作为“趋吉避凶,数术延命”之内容解之。
不敢与人苟同。
拟目如下:一、养神练形,健身长寿(一)天元大丹,清静修炼。
(二)人元金丹,阴阳修炼。
(三)地元神丹,铅砂烧炼。
二、摄生保命,趋吉避凶(一)用执大象,往而不害。
(二)运用奇门,可无死地。
(三)道立于一,抱一全生。
三、结束一、养生练形,健身长寿《抱朴子•释滞篇》曰:“五千文虽出老子,然皆泛论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举其事,可承按者也。
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老子》第七十章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
”可见五千言不同于一般文史哲著作,另有一番奥秘所在,是属“玄之又玄”的学问,要弄懂它却也有些难度。
被后世道家尊为丹经祖书,老子被尊为道祖,绝非偶然的事。
道家的发展变化,又产生了道家、道教、内丹、外丹、南宫、符箓、避谷、服食、科醮、祈祷等十大派。
道家颇重现实,提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和“下手速修犹太迟”的积极口号,并有“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命探索理想,确是源于老子“长生久视之道”的发挥。
“长生久视之道”即是“健身长寿之术”,是前人对生命奥秘探索的结果(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时谓之得道),并创造发明了“三元丹法”,理同法异,皆源出于《老子道德经》。
天元大丹,清静修炼;人元金丹,阴阳修炼;地元神丹,铅砂烧炼。
《大成捷要》曰:“道德经,阴符经,是兼三元而言也。
”今按“三元丹法”对生命奥秘探索在《老子道德经》中的依据, 分元简述如下。
(一)天元大丹,清静修炼《老子》第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此章是天元丹法,清静修炼原理依据。
全真派盛传其说,有《邱祖小周天歌诀》“静极而动兮!一阳来复”,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其复”是一致的。
重点在一个“复”字上,即《易》之“复”卦之义。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此实为倒插笔,申述观“复”证得其“复”的必经过程。
从杂乱纷繁的事物之中解放出来,回到本来之处,才可以说入静。
在清静之后,才可能回到生命的本源,叫做“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能够“复命”,算是已知道正常的修炼方法了,如果不知道正常的修炼方法,而去“盲修瞎炼”,就是“妄作”,难免失误,以致入魔之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 知常容者,知道正常修炼的法度内容。
如《邱祖小周天歌诀》“微阳初生兮,嫩而勿采;药物坚实兮,十五光盈;时当急采兮,莫教错过;久而望远兮,采之无成”。
此即正常修炼法度内容。
“公”者,为阳,为均布,二阳升之象。
“王” 者,同旺,为三阳升,为乾卦,旺而有力,即“药物坚实兮,十五光盈”之象,“时当急采兮,莫教错过”。
“天”者,为“乾”为“首”,“透三关,上泥丸” 之事。
“道”者,任督通,阖闭之机立,呼降吸升,周天通,百病消除,可以健身长寿。
故曰道乃久。
“殁身不殆”者,谓终身不遭病苦,可致无疾而终,尽其天年。
并非不死,故曰“长生久视”,而不曰“长生不死”。
《老子》第四十章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此章是老子功理功法的高度概括。
“反”字颇具深义,贯串于内外丹法之中。
“反”与“顺”对。
“反”即是“逆”与“还”。
顺是自然规律,水性下降,火性上升。
“反”是逆行,修炼者则反其顺而为逆,使水上而火降,“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之说,即此“反者道之动”,为修炼之关键原则也。
“弱者道之用”。
“弱”即气功家所谓“放松”。
“放松”即是不用力,是无为。
所谓“为无为则无不治”,其“无为”是“为”出来的。
避免形神紧张, 全体放下,静候阳生的体证原则之一。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即有种子,万物皆有种,无种不能生。
《周易参同契》曰“物无阴阳,违天背原,牝鸡自卵,其雏不全”,乃“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得配相交而后有生。
洞宾曰“腹内若无真种子,犹将热火煮空铛” 是也。
“有生于无”者,一阳来复,自虚无中阴阳得配相交而来。
一阳来复自虚无中来人皆易知,一阳来复自虚无中阴阳相交而来人易忽略,所以《老子》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示之,而不作“无生有,有生万物”者以此。
《老子》第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是讲“神息相依”的妙理。
《胎息经》曰:“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涵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和《玉皇心印经》“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的“有无相生”神息相依法都源于此。
盖因“有无”二字朴实灵活,既简明又具体。
黄元吉注《老子》首章有曰:“道家谓之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之正觉,惟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一个本来人在。
” 可知有为呼,无为吸,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陈樱宁先生也尊黄元吉为师,许为私淑弟子)。
真是要言不繁,见解精辟之至也。
(二)人元金丹,阴阳修炼人元金丹,阴阳修炼,或称双修,或叫栽接法,最为隐秘,亦最易招误解。
陈樱宁先生在《抇善半月刊》中说:“言不雅训,事多隐曲,未便公开讨论也”。
然又多与房中养生混为一谈。
《抱朴子•释滞篇》曰:“房中之法十余家, 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阳益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
此法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虽服名药,而复不知此要,亦不得长生也。
”《千斤要方•房中补益》、《云笈七签》、《王屋真人阴丹秘诀灵篇》等有“夫妻双仙”之说。
陶弘景《御女损益篇》亦然。
一九七三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属于古代房中医学著作几种,以及现代房中养生之书亦复不少,或有可资参考者并不多。
道家南宗,颇重人兀丹法,但人兀丹法与房中米战有别,不可混为一谈乃“不宽衣,不解带,静坐合阴阳”之说,千金易得,道侣难求。
双仙更不易得了。
《老子》第五十九章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
”此章老子系统概述下手在人了手于天的功法基础,也是功法关键在一个“啬”字上。
这个“啬”字,《韩非子•解老》“少费谓之啬”。
河上公解“爱精气,不放逸”。
啬同涩,为收涩,不外泄。
是“炼己筑基”之事。
能做到“不漏”,即叫“早服”。
高亨曰:“早服,尽早地服从”。
即是先一步治服叫早服。
也即是第一步要做到服从意念指导,把握得了阴阳。
筑基已固,做到了不漏精气, 方可能积累精气,才说得上重积德,精气充溢,能量强,则能克服一切众病,不断积累,不可限量,做到能用意念调节自身气脉,可以达到长生久视的理想。
这一章即是讲的长生久视的功理功法,谓之“长生久视之道”。
道家每以身喻国。
《抱朴子•地真篇》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筋之分,犹五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
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
”在《易》以坤为国,为母,为土,在人脾属土,脾藏意,土生万物,母者资生之源。
“有国之母”,即得到生命力之源泉,自可达到“长生久视”,可以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了。
此章条理清楚,层次井然。
“治人事天”的目的是“长生久视”。
可知“人”“天”二字是人身中“还精补脑”功夫的代名词。
取坎填离,与治人事天相一致。
《老子》第三十三章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此章八句四偶,依次撰述,步步落实,最后全盘显露,不致使人有杂凑之嫌,确系“言有宗,事有君”之词。
前四句,人我对举,可知属彼我之事。
后四句,言我而未言人,而人隐其中。
唯末两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全盘显露,诚为此章的窗口,可以洞见室内,而非空洞杂文。
“不失其所者久”,明系“治人事天莫若啬”的“闭固”效验。
“失”为走失,即不泄精气,即能持久。
“所”为处所,指丹田“死而不亡者寿”,解者每以人死其学说事业存在为“寿”解之。
其实,“寿”是指活着的人称“寿”,绝不能以死后称“寿”的。
其学说事业的存在,只能代表其学说事业的存在,绝不能代表其人的存在。
“亡”为走失,即不泄精气。
“死”为阳物萎缩,如马阴藏相而又不泄精气,即为长寿之证。
故曰:“死而不亡者寿”。
《黄庭外景经》曰:“闭子精路可长活”。
《玄女经》有:“死往生还,势壮且强”。
其生与死指阳物之勃起与萎软而言。
可见“死而不亡者寿” 之“死”,即谓此。
陶弘景《御女损益篇》曰:“老子曰,还精补脑,可得不老矣。
刘向《列仙传》写老子“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亦即“死而不亡” 之事也。
皆为长生久视之道在“人元”中的体现。
(三)地元神丹,铅砂烧炼地元神丹,通称外丹。
烧炼服食以求长生,为道家的本旨。
《抱朴子・金丹篇》曰:“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两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周易参同契》曰:“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之,寿命得长久”。
又《抱朴子•金丹篇》曰:“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不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
”又说:“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
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
三转之丹,服之一年得仙。
四转之丹,服之半年得仙。
五转之丹,服之百日得仙。
六转之丹,服之四十日得仙。
七转之丹,服之三十日得仙。
八转之丹,服之十日得仙。
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可见“转”数愈多,效果愈快,若服十转之丹,岂不立地得仙了吗。
何以抱朴子只言九转而止,而不及十转之全数呢?又说:“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作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