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乌苏市委党校胡锦涛同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因此,我们必须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
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科学思想,它不同于科学发展。
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思想,是一个理论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追求的长期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因此,经济要追求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就是追求科学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们经济政策和经济指标的设计必须是科学的。
我们把科学发展观当目标定位的时候,就必须要求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个人树立科学发展观。
对政府而言,政府是经济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政府职能的整体设定和结构安排就必须是科学的。
对企业而言,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不能仅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对个人而言,就是要让科学发展观扎根于全民之中,让全社会都来讲科学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风俗习惯紧密地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科学机制。
我们要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科学发展的机制,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机制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保障。
科学发展的机制内涵很多,其中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科学规划机制和政策机制,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竞争机制的公平有效性,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健康的。
科学规划机制强调我们所有的经济项目、经济决策和发展计划都要经过科学论证,没有科学论证制成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史科学发展观题中之意。
政策机制强调的是任何政策从提出到指定到执行都应该具有科学指导性、科学操作性和科学规范性,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政策制定的要求。
二、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一)29年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原因。
回顾历史,29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快速发展,是又快又好的发展。
由数据显示,我国 GDP 总量已经突破20万亿大关,约合2 .7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042美元。
29年来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是9.8% ,比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的速度高5.5个百分点。
从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提高到11759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587元。
可见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29年来经济之所以能发展如此之快,有其主观原因和客观的原因。
从客观原因来看:1、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
从1978年到十六大是我国工业化初级阶段,从十六大开始我们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在这29年的工业化过程,尤其是新型工业化的建设,所释放的力量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城市人才、城市设施、城市资本的积累,城市经济大高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中国市场化加速。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经济经历了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计划和市场并重,再到党的十四大市场经济的完全确立,再到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的完善过程。
在这29年期间,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强劲,尤其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催生了新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中国的国际化。
国际化弥补了资本、外汇、管理、技术、人才和知识的缺口,我们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很好的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际国外两种资源,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4、居民收入的提高,直接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升级。
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生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又进一步拉动了投资和生产的扩大,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主观原因来看:1、我国是一个投资密度高、积累率高、资本形成率高的国家,投资始终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
我们2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高密度的投资,高密度的投资又促使了高速的积累,高速的积累又加快了资本的形成,从而导致经济循环快速发展。
2、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
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强有力地吸引着外资,最终形成外资加劳动力的推动模式。
29年的经济发展是又快又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到2006年11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我们把经济的发展从又快又好转变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上来,把“好”字放在前面。
“快”字放在后面。
这是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的重大转变,也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发展必须追求科学发展的精神。
经济发展只有与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反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在的要求。
因此,检验经济发展“好”的标准应该是科学发展观。
(二)检验经济发展“好”的标准。
1、经济发展的“好”首先要体现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当然要追求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就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在追求好的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追求好的经济质量,经济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福祉应该被大多数人所享受,而不能被少数人享受;好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 好的经济发展应该是让人的尊严得到普遍的尊重,人的多元价值得到更广泛地实现。
2、好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充分体现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经济发展要做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经济与贸易之间都应该做到协调发展。
光有城市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发展不是好的发展;光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社会的发展不是好的发展;光有东部的发展,没有西部的发展不是好的发展;光有第二产业的发展,没有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光有人的发展,没有自然的协调发展,更不是好的发展。
3、好的经济发展还要体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由快速发展的能力转变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来。
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更不能建立在牺牲子孙后代的基础上来发展今天的经济。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一)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因此,自主创新还要靠制度建设和加大机制创新的力度,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二)深化所有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因此,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深化所有制的改革,构建完备的经济所有制制度,健全所有制发挥作用的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经济法律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各种所有制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经济主体有效的运行和经济效益的不断产生是在市场体系的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
(四)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体系。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因此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尤其是强化财税手段的宏观体系,对当前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
(五)改革对外贸易体制。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
因此,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总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才是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