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社会工作导论期末考试参考重点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被看作是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2.助人自助: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助人的过程就是社工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
3.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4.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5.人在情境中:提出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提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
只有将遭遇问题的人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真正了解人的行为,并找到对症下药的地方。
6.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诞生,19C末20C初盛行于英美的一个以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的组织。
7.汤恩比馆:英国牧师巴涅特为纪念汤因比的献身精神,并进一步号召更多的人到教区为贫民服务,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的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8.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9.同理心: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简言之,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与现代所流行的“理解万岁”、“换位思考”等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10.济贫法: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英国第一部成文的济贫立法。
是英国最完备、执行时间最长,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济贫立法。
11.人本治疗模式: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式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应验性的自我决定着人的行为。
12.社区照顾: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去协助有需要的人士,让他们能和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有得到适当照顾,从而社区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答:(一)提供物质帮助(二)给予心理支持(三)促进能力发展(四)维护合法权益2.简述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P149答:①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②受助者: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③资源系统:平克斯和米纳汉将有助于人们的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第一,非正式的或自然的资源系统第二,正式资源系统第三,社会性资源系统④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存和人发展有关的外在事物的总和。
3.简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P102答:①.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②.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③.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量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4.简述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P18答:社会工作的领域是广泛的,有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等。
5.简述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P23答:(一)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二)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三)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6.简述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
---P158答:目的性、以受助者为本、非平等性、受制约性、代表性、兼容性7.简述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系统。
---P155答:(一)改变媒介系统:是指社会工作者,不论他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或社区,他们都是促使案主发生改变的媒介,又是实施改变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二)案主系统: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案主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团体,也可以是社区、组织。
(三)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四)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即社会工作的同盟军,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系统。
8.简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P166答:一、直接服务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面地接触在情景中的案主,提供直接服务,以帮助案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
在直接服务中,工作者的角色包括:支持者、指导者、治疗者或辅导者、照顾者二、间接服务角色:是社会工作者作为案主的代表去争取资源,改进服务的输送方式或创造新的服务,以满足案主的社会需要。
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包括: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三、合并服务角色:是指那些无法清楚地区分为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的角色,主要有: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增权者、教育者。
9.简述老年阶段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P118答:㈠主要问题:由于生理、心理特征的变化和角色转换,老年人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扰:经济收入减少、情感生活弱化;各类疾病增加。
㈡对策:社会工作应该维护老人权益,促进老人功能。
社会服务人员要积极了解老人的根本需要和主要需要,协助恢复其社会关系,避免社会隔离,对不可恢复的功能,要防止其恶化要整合自愿,解决老人的问题,满足其生活需求。
社会工作人员要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充满孝心地奉养父母,使得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10.简述个案工作的模式有哪些?--P176答:(一)心理-社会学派个案工作:该学派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长期的、支持性关系,在减低服务对象外部压力的同时,又增加服务对象的自我认识。
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二)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派个案工作的基本假设:一是人类生活是一连串问题解决的过程,二是个人无法适当地处理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缺乏动机、能力、机会和资源。
其目标在于:引导和增强受助者寻求协助及改变的动机;发挥和演练受助者的心理、情绪和行动能量,增强自我功能,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相关资源与机会,协助受助者解决问题。
(三)行为修正派个案工作:行为派个案工作主张由学习理论来了解可被观察的行为,其基本派别有古典制约派、操作制约派和社会学习派三种。
行为修正学派强调科观察之行为,认为行为可分为操作型行为和反映型行为两种,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个案工作模式:理性情绪治疗的实施特点是:①不重视对历史的追溯,而强调当下的的现在;②不重视对心理机制的分析,而直接从观念入手③不采用非直示式方法,而采用工作者主导的直式方式④它不重视潜意识,而强调明确的思想⑤它不重视环境的影响,而强调人的自由选择(五)人本治疗个案工作模式:①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与他人的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等都式受自我概念影响的,由自我概念决定的。
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的应验性的自我决定着人的行为。
②治疗目标:A引导案主通过自我努力而具备自我实现所必需的一些特质B提供一种治疗的气氛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C协助案主成长,提高案主克服当前及将来所要面对问题的能力。
(六)个案管理模式:所谓个案管理,赫波沃斯和拉森认为是个案管理人员把服务对象以及复杂的社会服务网络中有益于服务对象的资源联系起来,及时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工作的本质?----P2..要点:答: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是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
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综合多种科学方法的助人活动。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本质的深层解释要点: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助人。
2.论述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按阶段进行论述)。
P36-48答: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端,而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水平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20世纪上半夜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大学里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等课程,一些大学师生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在西方受过正规教育的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国救民,救亡图存在中国大地上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虽然这些活动因为战争等的原因这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仍有重要意义;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
在30多年计划经济与“单位体制”实行时期,政府通过其代表者——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以行政程序与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了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第三,8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宣传、提倡与初创阶段。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随着“政企分开”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群众团体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以及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提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6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大学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样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开始起步、恢复,与其同时民政等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往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性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结构转型的速度加快,各种“适应性”社会问题的出现只能由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框架内去解决,这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非政府渠道”解决方式,使得社会工作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其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们依靠亲属群体解决困难的手段日益弱化;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力量在逐渐增加;体制改革带来社会服务的职能回归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某些社会层面的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发展、壮大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3.论述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P264答:中国的社会工作,由于其发展迟缓,又加之社会转型,所以它所遭遇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㈠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国情,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虽然这一转变早已开始,但是,当今社会的加速转变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之差别、社会状况之殊异使社会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
这里包括从前现代状态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现代城市社会在转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由于后现代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