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4月15日
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张学锋
内容:〈桥〉的教学设计
参议人员:魏占东余影韩少银刘树喜
备课流程:
一、明确目标
在这次集体备课中,我首先让老师们通览本单元的目标,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先有一个总体把握。
在此基础上再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就是导向,目标决定行动。
只有目标设定准确,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选择恰当的策略,避免使课堂出现偏差,真正做到务实高效。
如果目标本身偏离了,那么研究方向与重点肯定也就偏离得越来越远。
因此,千万不要忽视了目标的确定。
二、评议、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就本课教学我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然后大家进行评议,并针对一些重点的问题,提出了些合理的建议:
魏占东: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烘托的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对洪水肆虐、情况危急、人们慌乱描写的作用。
余影:授课过程要强调老汉是一位老党员,是这位老党员在危难时该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雄献身,为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血肉之桥。
韩少银:感悟课文之后要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经过全组成员共同商议,基本形成初稿。
最后我们根据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才形成了比较完善教案。
如下:
〈桥〉教学设计
一、单元目标:
本组课文都是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2、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顺句子。
2、请学生分段朗读,检查字音。
3、说说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生交流,师随机点拨:(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生命桥,希望桥。
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
“像泼。
像倒。
”为什么独立成句?(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
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情况危急)
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
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
(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5、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
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6、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
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
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就在这时人们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老汉)
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
1、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兴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
2、组织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师适当补充完善。
3、(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①第8自然段。
②第10自然。
③12自然段。
4、先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共同评议。
5、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交流:……
师小结: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一位共产党员能不受人拥戴吗?
三、抒发情感,激情表达自己的哀思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村民们会说什么?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有所发现。
二读课题,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出示并读句子:
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会塌陷的桥。
板书设计
指挥舍已为人
桥——老汉号召不徇私情
支持英勇献身
作业: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