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2含答案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2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
(2017·湖北宜昌模拟)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

读图,完成1~3题。

1.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
A.P1>P2B.P1=P2
C.P1<P2D.不能确定
2.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
A.90米B.100米
C.200米D.300米
3.如果M1所在山坡坡底有河流甲经过,M2所在山坡坡底有河流乙经过,M1所在山坡和M2所在山坡的森林植被人为破坏严重,则两坡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增加,径流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减少,径流总量减少
C.甲增加,乙减少,径流总量增加
D.甲减少,乙增加,径流总量减少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依题意,M1和M2海拔均为500米,而山峰高度为652米,则两地与山峰的高差相等,但图示M1距离山峰较M2近,则M1处坡度大于M2处。

第2题,依据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可判断,①地海拔为600米~652米,②地海拔为400米~500米;则两地高差范围为大于100米、小于252米,故选C项。

第3题,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河流流量减少,故选B项。

(2017·北京丰台区模拟)图为某年某地逐月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B.5月
C.8月D.11月
5.该地可能( )
A.光热充足,适宜种植棉花
B.发展绿洲农业
C.海域辽阔,珊瑚礁发育好
D.河流无结冰期
答案 4.B 5.D
解析第4题,对比不同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可知5月份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故选B项。

第5题,根据图中该地逐月逐时气温变化情况,全年气温都是大于0 ℃,所以可知河流无结冰期,故选D项。

(2017·成都二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8题。

6.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B.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
C.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
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7.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
A.①河B.②河
C.③河D.④河
8.图中甲地农作物长势好于乙地,其原因可能是甲地( )
A.光照更强B.土壤的水分更好
C.坡度更缓D.植被覆盖率更髙
答案 6.A 7.C 8.B
解析第6题,根据经纬网判断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强,其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所以,其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

第7题,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主干河流大致由西北流向东南,所以,图中水库对径流调节作用明显的是位于其下游的③河,C项正确。

第8题,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甲位于山地的北坡,是阴坡,气温偏低,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水分条件较好,而乙位于山地的阳坡,热量较充足,温度偏高,蒸发较强,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差,所以B项正确。

(2017·湖北沙市模拟)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9~11题。

9.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 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 )
A.200 m B.250 m
C.230 m D.300 m
10.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
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
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11.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答案9.B 10.C 11.D
解析第9题,图示等高距50米,甲地海拔是300~350米,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 m,则乙地高度是50~70米,甲乙两地的高差230~300米。

故选B项。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位于90°E、北京时间14点时,则甲乙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但从图文材料无法得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等信息,因此无法判断太阳方位,故A项错误;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北漂流,B项错误;甲在山顶,丙在凸坡脚下,甲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C项正确;陡崖在甲的下方,站在甲不可能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D项错误。

故选C项。

第11题,丁处是曲流,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说明河流在此处流速慢,可能是地势起伏小,泥沙大量堆积,沉积作用显著。

故选D项。

(2017·广东韶关模拟)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色级标准是蓝色、黄色、褐色三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制21种颜色,由高到低按深蓝色到褐色排序,数值越小,水色越高。

就直观的美感而
言,这两者的数值决定了看到的海水是否清澈,是否蔚蓝。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B.降水
C.洋流D.径流
13.等水色线在年内会发生变动,P点(4号等水色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B.5月
C.7月D.10月
答案12.D 13.A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等水色线自长江口向海洋逐渐降低,说明离河口越远受河流径流影响越小,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因素为河流径流,故选D项。

第1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等水色线变化的因素为地表径流,径流量越小,等水色线数值越小,长江径流量最小为冬季,故选A项。

(2017·四川雅安模拟)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于8月上旬利用暑假到野外进行考查。

下图为考查区域地形图。

读图,完成14~16题。

14.最适宜开发漂流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15.下列现象与该小组考查结果吻合的是( )
A.三九严寒,白雪茫茫B.茶园座座,茶叶飘香
C.稻浪滚滚,一片金黄D.阴雨连绵,水位暴涨
16.在一次暴雨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居民点中最不易受到洪水威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14.C 15.B 16.B
解析第14题,漂流河段应选择有一定落差,让游客体验到刺激,又比较安全的河段。

读图,最适宜开发漂流的河段是c,落差较大,终点地势平缓、开阔,便于游客安全上岸,C项正确。

a 段终点空间狭小,靠近等高线,坡度较陡,A项错误。

b段、d段没有穿过等高线,落差太小,体验不到刺激性,B、D两项错误。

第15题,该小组是8月上旬暑假去考查,不是三九严寒,白雪茫茫,A项错误。

根据等高线和经纬度可判断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可能看到茶园座座,茶叶飘香,B项正确。

图示是丘陵地形,稻浪滚滚,一片金黄是平原地区的景观,C项错误。

江南丘陵地区阴雨连绵天气是6月份,D项错误。

第16题,读图分析,居民点不宜位于山谷中,不宜靠近河流凹岸,不宜位于河道附近地势低洼处。

居民点②,距河道较远,且地势较高,地形开阔,最不易受到洪水威胁。

B项正确。

A、C、D三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