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1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2.1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重要。
组织行为学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社会人假设】
根据人际关系理论,构建的参与管理模式的原则:
管理人员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应当关心人、尊重员 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组织士气。
对员工的奖励,应当尽量采取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 人奖励。
管理人员要由单纯的监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鼓励 交流、沟通、听取意见。
7、千篇一律的管理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8、人们愿意把自己真正的技巧和能力用在工作上。 9、组织实行的各种福利政策,对保证人们不调动工作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10、无论做什么工作,人们都愿意把他干的更好。 11、几乎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令人激动的事情。 12、在业余时间里,管理者应该提倡更多的社会活动。 13、为工作而感到自尊是重要的奖励。 14、人们都希望被人看成是最优秀的工作者。 15、非正式工作群体中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6、个人奖金会有力地改善个人的工作。 17、对人们来说,与上层管理者保持沟通是很重要的。 18、人们愿意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并与少数管理者一同制定 有关工作决策。
19、工作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20、使用好的工具,对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评分标准: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10 6 5 2 1 11 8 7 3 4 13 14 12 9 16 18 17 15 19 20 总分 根据每组总分的高低,可以排列出你目前的需求层次,得 分最高的需要,对你来说是目前的主导需要。
但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同时也都没有重 视人的需要和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环境 因素对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
评价2
复杂人假设强调个体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重视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这是一大进步; 但这种人性假设过分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 性,而没有对人的共性和管理的共同性、规律 性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组织行为学
2.需要层次论主要论点
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后,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
人的行为由主导需要决定。对特定的人来说,各种 需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强烈程度不同,形成需要层 次结构。最迫切的需要形成主导需要。 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同一需要对不同人的 重要性、迫切性不同,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并不消失, 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
组织行为学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复杂人假设】
基于超Y理论, 构建的权变管理模式的原则 •1 依照人员和工作性质,采用不同的组织 形式,以提高管理效率 •2 根据企业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
领导方式,提高管理的效率 •3 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 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 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与奖励方式 ——管理策略核心强调的是领导、管 理、组织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和变化性,即 所谓的权变。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7
3
30
26
组织行为学
3、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①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②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③把握员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最大限度的激励。
④职工们对管理部门的反应能达到什么程度,当 视主管者对下级的归属需要、被人接受的需要以及 身份感的需要能满足到什么程度而定。
组织行为学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全面而自由发展人假设】
假设提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1981
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Z理论,其研究的内容为 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
“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
“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更富于人情味与人道主义
精神。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际需 要的正是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的 合作关系。
需要层次与组织措施的对应关系
一般激励因素
需要层次
组织措施
成长、成就、 自我实现需 挑战性的工作、创造性、 在组织中提升、工作成就 提升 要 承认、地位、 职称、奖励、认可、对工 尊重 作有信心、赋予责任 尊重 志同道合、爱 管理的质量、和谐的工作 归属与友爱 小组、同事的友谊 护关心、友谊
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 〈 2〉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为内在激励,诸如工作的挑战性,发挥才能,满足 寻求职责; 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 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 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 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 〈3〉在管理制度上给以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 能充分表现出来, 人才会感到 最大的满足。
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并结合成一个
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杰伊·洛斯奇 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超Y 理论。 ; 由于条件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
需要;
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 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因 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 何人的统一管理方式。
。
组织行为学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时间是介于X理论和Y理论 之间。其核心的观点是把人视为社会人、承认人 在金钱、物质的需求外,还有社会、精神、人性 方面的需求。
行为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分析和观察的方法, 研究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把行为科学用在各组织的管理上,就构成组织 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Z理论:核心是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企业内部 必须具有共同的意识和责任,而且要造就亲密和合作的人际 关系。
组织行为学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文化人假设】
假设的提出:20 世纪80 年代初,
随着西方企业文化运动的蓬勃发
展,“文化人”假设被提出。
“文化人”假设认为:
企业中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观的人,人的心 理和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人的价值观决定的;
自我 实现 需要 审美 需要 求知 尊重 社交 安 全 生 理 需 要 需要 需要 需 需 要 要
需求层次测试
强烈同意(+3) 同意(+2) 有点同意(+1)不知道(0)
有点不同意 (-1)不同意 (-2) 强烈不同意(-3)
1、对那些工作出色的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报酬。 2、如果你能对工作进行更好的描述,这将有助于人们了解 自己的责任。 3、应该提醒人们,他们的工作是否有保障,这取决于组织 的竞争能力。 4、一个管理者应该十分注意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5、管理者应该十分努力地去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6、重视高质量的工作对人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的困难问题时,都具有创造才能和主动 精神; 人对于自己所参与的工作, 能够实 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指挥;
麦格雷戈基于马斯洛
——自我实现人提出了Y 理论。
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 杂人假设】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埃德加·沙因等人经过 长期的研究, 提出了复杂人的假设。 超Y 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 作组织的,每个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 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
组织行为学
迫切需要调查
迫切需要类型 高工资收入 工作与安全 提升 好的工作条件 感兴趣的工作 管理当局对工人信任 适宜的培训 对所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同情和理解工人的个人问题 对所做事情有兴趣 资料来源 主管认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人认为 5 4 7 9 6 8 10 1 3 2
组织行为学
一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层次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 关。不发达国家,生理、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重较 大,高层次需要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情况相反。 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进行估计
主导需要种类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1935年占比 35 45 10
1995年占比 5 15 24
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组织行为学
【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关系模型】
对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关注呈现出高层次, 整体需要 研究人性“为什么是这样”的 重视人、尊重人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文化人假设 全面而自由 发展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人本管理理论 Z理论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Ⅱ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Ⅰ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相应的管理方法(泰勒制的“胡萝卜加大棒”) 〈1〉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 〈2〉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3〉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 〈4〉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是“重奖重罚”
组织行为学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社会人假设】
假设提出:1933年梅奥根据霍桑试验研究结 果,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认为人 是社会人, 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二、需要层次论
1.需要层次的划分
2.马斯洛的主要论点 3.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
1.需要层次
• A.H.Maslow ( 19081970 ) 美国人本主义心 理学 家 。 1943 年 出版 《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把人的需要分为生 理、安全、社交、尊重 和自我实现五个需要层 次 。 1954 年 在 《 动 机 与 个性》中,进一步阐述 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 为七层次,即:生理、 安全、社交,尊重、求 知、求美和自我实现需 要。
组织行为学
一、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组织行为学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经济人假设】
假设提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 泰勒从所谓“享乐主义”的哲学观 点和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出发,认为人都是经济人。 麦格雷戈——X 理论: 大多数人天生懒惰, 生下来就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人生下来就缺乏进取心,工作不愿负责任, 宁愿接受指挥,没有雄 心大志; 人缺乏理性, 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 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组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