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育员第二章教案(校模板)

保育员第二章教案(校模板)

(4)清洁窗户
清扫纱窗使之无灰尘。用干净的、半潮湿的抹布擦拭玻璃,使之无尘土、无擦痕。擦拭窗棱、窗台,若暖气暴露在外,还要擦拭暖气管和暖气片。
(5)拖地
先把家具和物品下面的地面擦净,然后再擦其他位置的地面。拖地时要压住墩布,从左向右横拖,到两头时不要抬起墩布,可将墩布用力一转,把赃物带走。人要从房间的里面向门口倒退着拖地,以防自己把地踩脏。不断洗刷墩布,以保持墩布的清洁。
用漂白粉乳剂浸泡、刷洗便池,用去污粉(洗衣粉、洗涤剂)擦拭水池,用前一天准备的半干的墩布擦地2~3遍,直至地面无积水、无污渍、无死角,透亮为止。
3、注意事项
(1)保育员的擦拭工作应认真细致,尤其应注意清除死角的灰尘。
(2)幼儿园应采用湿性扫地的方法,防止尘土飞扬。拖地应使用半干的墩布,防止地面有水迹,并要注意保持盥洗室地面清洁干燥,防止婴幼儿滑到。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人体呼吸道、居室表面和家具表面的消毒。
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作用至规定时间。喷雾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雾改善呼吸道干燥时,需使用超声雾化器。但要注意易引起室内物品潮湿、腐蚀。
7、紫外线消毒法适用范围及条件: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照射消毒。
5、消毒灯消毒法
常见的为紫外线灯和臭氧消毒灯。但要注意照射面,避免产生死角,适用于房屋和物体表面。
三、常用消毒种类
1、煮沸消毒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饮具、毛巾、餐巾、服装、床单等耐湿物品。
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后开始计时,持续煮沸15-20分钟。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3.热力消毒法
适合于集体机构,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消毒方法。大多数病原体可在60℃-70℃温度内死亡。常用的热力消毒法有消毒柜、流通蒸汽、煮沸消毒等,尤其适合于餐具、茶具、毛巾等物品的消毒。
4、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制品的消毒药,配制后使用,是杀死病原体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托幼机构常用的含氯消毒液、如次氯酸钠、过氧乙酸、漂白粉溶液等。适合于消毒物体表面如门窗、地面、厕所、家具、教玩具等擦洗。
市售的管式、板式和沿面放电式臭氧发生器、臭氧灯均可选用。消毒时间≥30分钟。消毒时,房间应关闭门窗,人必须离开房间。关机后30分钟,待房间内闻不到臭氧气味时才可进入。
紫外线辐射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表面粗糙的物体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受到照射。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②室内空气消毒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的方式。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不少于30分钟)。
8.臭氧消毒法:臭氧消毒分子式为O3,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菌迅速,消毒后天残留等优点,适用于蔬菜、水果消毒,但稳定性差,容易分解,只能立即生产立即使用。
(2)幼儿园常用的通风方式
常用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
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物砖瓦材料的孔隙和门、窗(主要通风方式)进行气体交换。
人工通风是指在自然通风时室温仍达到30℃以上时采用的如电风扇、排风扇、空调等辅助设备。
通风以后,就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卫生工作。
四、环境卫生
活动室、寝室、盥洗室是婴幼儿每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备课
教学内容(课题):2.1环境卫生
教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开窗通风;
2、知道怎样做到活动室和寝室清洁整齐;
3、知道保持盥洗室的清洁无味。
教材分析
重点:1、打扫活动室和寝室的具体操作
2、保持盥洗室清洁的具体操作
难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开窗通风;
教具:书本《保育员》、卫生工具





在湿度大、通风不良、日照不充足的情况下,许多致病微生物可较长时间地在室内生存和保持致病性。因此在活动室狭小、婴幼儿之间接触密切的情况下,室内空气污浊常可造成疾病传播;尤其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更为明显。所以保证开窗通风可以降低空气中致病细菌的浓度,而且,新鲜空气对致病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大脑对氧气的需要量很大,缺氧会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
(1)注意事项:
①消毒使用的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0nm,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射值达到国家标准的紫外线。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的电压为220V
②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射强度逐渐降低,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③紫外线强度及消毒浓度检测: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在开灯后5分钟,将化学卡放于灯下1米处,照射1分钟后,按照说明色卡对比,一般新灯管不低于90μW/cm2为合格,旧灯管不低于70μW/cm2为合格。测试卡要注意避光保存。
(2)使用方法:
①物体表面消毒
照射方式: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一般每60-80平方米房屋空间,安装30瓦紫外腺灯管两支。照射时间根据灯管强度及所杀灭病原微生物而定,一般来说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有效距离内照射30-60分钟,对物品表面消毒效果可靠。
二、消毒的方法
1.机械消毒法:其特点是幼儿园中操作简便,每天必用的方法,它能清洁除尘,排除或减少病原体,但不能杀灭病原体。如刷洗或利用水的机械作用清洗抹擦、肥皂洗手等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适用于集体机构。
2.物理消毒法:
利用空气和日光,开窗使空气流通,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使一些不宜清洗消毒的玩具、图书、被褥等,可放在日光中曝晒,日
5、消毒剂溶液擦拭、喷洒消毒
适用范围:用于家具、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以及地面、墙面等的消毒。
擦拭消毒时,用布浸以消毒剂使用浓度的溶液,依次往返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洗干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喷洒消毒时,用消毒剂使用浓度的溶液直接喷洒被消毒物品表面。
6、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
教学内容(课题):2.2消毒常识
教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熟悉消毒的方法
2、了解常用消毒种类
教材分析
重点:1、熟悉消毒的方法
2、了解常用消毒种类
难点:熟悉消毒的方法
教具:书本《保育员》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提问学生)1、灵活控制开窗通风,夏季……,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季节……。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提问学生)保育员工作主要有:清洁卫生方面、清洁卫生方面、配合教育活动和安全工作。
在工作中,注意遵守职业守则:爱岗敬业,热爱婴幼儿;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忠于职责,身心健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尊重家长,热情服务;文明礼貌,团结协作。
引入: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是减少疾病发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染的有效措施。清洁就是清洗保洁各种物体,而消毒则是除去或消灭机体以外的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细菌、病毒)。那么,今天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消毒方面的知识点。
2、保持室内卫生,做到扫地时……,擦拭时……,盥洗室做到……。
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是减少疾病发生和防止传染病传染的有效措施。清洁就是清洗保洁各种物体,而消毒则是除去或消灭机体以外的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细菌、病毒),其工作包括预防性消毒工作和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发生时的疫源地消毒工作。
那么,今天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消毒方面的知识点。
(1)一般冬季开窗的时间应为10~15min,而且至少每半日通风一次,或始终小开一扇窗子。夏季一般执行全天通风的制度,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应保持每半日通风一次,每次10~15min。在呼吸道传染病易发时期,应加强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
(2)根据天气状况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天冷,开窗时间可以短一些,以使室温保持在16-18℃为宜;若风大,根据风向决定开哪扇窗户;根据温度计的度数及时调整开窗时间。夏季应全天开窗通风,若室温过高,要采用打开电风扇、窗子对流、地面适当洒水等方法降温。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里向外进行擦拭,要做到地面干净,无污物、无尘土、无多余物品。
(2)扫地
有里向外顺序清扫,可用湿的扫帚扫木板地或瓷砖地,用湿扫帚、潮湿且干净的沙子或锯末清扫水泥地,用干的扫帚扫砖瓦地。扫地时一定将扫帚压住,以免尘土飞扬。
(3)清洁墙壁
用掸子掸掉墙壁上的尘土,用湿抹布擦拭油漆围墙。
(3)消毒液擦拭后应再用清水擦拭,防止消毒液的存留。
(4)保育员的卫生工作不是一时性的,应贯彻全天,做到随脏随擦。同时要提醒婴幼儿入厕大小便后及时冲厕。
五、总结并结束课堂(学生补充回答)
1、灵活控制开窗通风,夏季……,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季节……
2、保持室内卫生,做到扫地时……,擦拭时……,盥洗室做到……
二、托幼机构清洁卫生消毒的目的
为保证入园儿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可以有效地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在日常情况下保证该场所的卫生质量,卫生消毒以及规章制度落实,适时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下第一部分的工作:清洁卫生方面。保育员来到幼儿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应立即开窗通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