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礼仪训练》是研究工作中礼仪的具体操作和运用的学说,是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航空服务人员。
一、课程性质、地位、作用四个基本性质:其一,实用性。
礼仪的现象存在于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个人与个人之间所有的活动时空中。
恰如其分地运用礼仪,可以促成组织之间、公众之间、个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和谐及有爱。
其二,规范性。
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认可。
形体礼仪的运用对人的思想、言行及社会活动方式有着某种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其三,创新性。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人们的生活观念逐渐由物质生活享受向净胜文明生活享受转移,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文化中的文化品位。
电话交流、互联网交流等交流形式已经成为人及交往的新途径。
先行提礼仪已被不断引入的高新科技成果不断革新。
其四,可操作性。
现代生活的快捷、简明、多变对现代形体礼仪提出了挑战,因此,现代形体礼仪的表象不仅为实用可行,同时又必须是切实有效,便于操作,并未广大公众所认可。
作用:1、尊重作用尊重在作用及向对方表示尊敬、表示敬意,同事对方也还之以礼。
礼尚往来,有礼仪的交往行为,蕴含着彼此的尊敬。
2、约束作用礼仪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作用。
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是“成熟的人”的标志,不接受礼仪约束的人,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甚至以法律的手段来强迫其接受。
3、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
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他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育作用,都在施行教育。
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中,礼仪的教育作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4、调节作用一方面,礼仪作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关系模式。
可见礼仪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在发展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是有其重要作用的。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礼仪概论及礼仪的本质特征、原则,掌握形体训练的要点。
2、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意识,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3、掌握社交中的基本礼仪知识。
(二)能力(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2、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3、熟悉养成文明礼貌养成的途径,掌握礼仪的习得与施行的方法。
确立礼仪志向,成为有礼之人。
(三)素质(态度)目标1、提高学生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
3、营造体育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课程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必须够用)按社会航空服务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理论基础知识必须够用实践教学:(项目驱动)按社会航空服务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以项目带动实践教学培训教学:(顶岗实习)按社会航空服务工作人员能力的要求,课程与考证相融通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问题达成对学生的承诺弄清课程定位?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形体礼仪训练》课程内容结构图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理论教学1 形体塑造基本知识2 形体姿态训练3 常见形体缺陷矫正法4 局部雕塑训练与推广5 礼仪训练基本知识6 个人社交礼仪7 各种场所的礼仪42学时完成实践教学主要着重六个项目1 项目一形象美塑造2 项目二有效沟通3 项目三见面礼仪4 项目四中西餐礼仪5 项目五职场礼仪6 项目六习俗礼仪98学时完成培训教学与多处机场合作并对学生进行航空服务岗前培训,使学生更加符合岗位需求。
并获得职业证书。
18学时完成实践教学内容(98学时)01 形体训练基本形态与位置手位脚位 4学时教室方位02 把上姿态训练擦地、蹲压脚跟 10学时压腿、踢腿身体波浪、下腰03 脱把徒手姿态训练基本姿态手臂、身体姿态手臂摆动、绕环14学时波浪及组合基本舞步和徒手动作组合跳跃、弹动04 身体局部的塑造训练颈、肩、背和上肢训练胸部和腰腹训练臀部和腿部训练28学时基本素质训练形体操组合训练05 健美操运动与训练基本动作健美操组合训练30学时形体训练项目推广06 礼仪情景训练项目一形象美塑造项目二有效沟通项目三见面礼仪12学时项目四中西餐礼仪项目五职场礼仪项目六习俗礼仪课程整体设计主要分四个模块完成总体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是多种单元实施方案设计其中包含了多种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组织流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辅助资料设计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我们的使命:通过能力训练体系使学生获得全面素质的提升我们的愿景:学生获得满意并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岗位,体现人生价值三、学情分析生源来自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基本素质比较好,整体上很喜爱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很高。
自学能力、接收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鉴于此。
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通过羡慕任务的方式开展教学,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目标为主导确定只是目标,以岗位能力要求为选择课程内容标志,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为载体带动实践教学教学方法:1、结合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
所有课程在实训教室完成,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体验实践,两者有效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新奇而体验,因为体验而收获。
2、情境教学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法、组织手段上都应体现与专业结合的特点。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模拟职业场景(如布置会议现场、导游现场、会展现场、社交场合等)。
提高形体教学与专业培养的关联度与教学的实效性。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3、项目教学形体训练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建立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项目、任务。
如社会实践、剪彩活动、学校各类会议接待等。
通过执行项目各环节中较真实的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参加餐厅服务,会议服务、礼仪服务等真实的实践活动,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
4、自我展示教学法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展示自我。
体验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展示自我。
学生在体验——认识——练习——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感觉接受知识的枯燥无味。
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表现,成立了礼仪队、舞蹈队,并打算承接学院迎评礼仪服务工作。
我们的汇演也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5、吸引教学法强调教师施教要民主化,师生交往要平等化,课堂教学要形象化,强调要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使教师成为最具魅力的人,使学校成为最具吸引的场所,从而完成教育目标。
教师展示自身优美的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6、分解和辅助教学法将要学习的组合动作通过其他方式的训练从而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理解动作的构成同时解决学生身体放不开耸肩等不良问题。
7、现代化教学法: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学条件,让学生“看、做、想、说”全方位体验。
形体房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包括影碟机、壁挂电视、音响等。
利用这些良好的教学条件,学生们手、眼、口、脑并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安排1—2次电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观看国内外形体、艺术体操、健美操教学或比赛录像,不但可以获得最生动、形象的形体训练方法、手段,另一方面优美的画面、鲜明的节奏、协调的动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8、形体训练点教学法由于形体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因此每周一次形体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自我锻炼。
安排课外“形体训练点”,布置适当的课外练习作业,并对其完成情况加以监督,真正做到课内、课外一体化,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形体训练课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学习方法指导:兴趣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实训巩固法以及小组互助法。
五、课程评价与改革课程整体评价体系:将课程纳入专业的整体中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这里我们的课程整体评价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内部评价1.教师对学生评价2.学生对教师评价3.教师相互评价4.督导部门评价二是外部评价1.行内专家评价2.用人单位评价课程评价:本课程主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的评定,将平时考勤、实践训练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期末总成绩。
学生期末成绩分两个板块一平时考核主要考察平时出课情况和实训表现态度占总成绩的30%二期末测试主要是一学期下来的总体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成绩主要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七、教学改革形体礼仪课是一门集形体塑造、礼仪知识、艺术修养为一体的课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表现出来,并运用到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去,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应结合航空服务行业实际用人需求特征,提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素质同步的思想。
同时在学院全面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和学院领导的亲自主持下,针对高职学院教学的特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利用舞蹈和体育为载体,构建形体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大平台,充分展示形体礼仪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形体训练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主动服务、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使形体课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