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激与疾病

应激与疾病


对于免疫系统,多种应激原,特别是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非 心理性应激原,均可导致免疫细胞出现信号转导、相关基因激 活和蛋白表达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如急性期反应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等分泌增加,有利于清除自由基和减轻组织损伤, 提高机体对应激原的耐受性。在急性期少数血浆蛋白如白蛋白、 运铁蛋白等减少,补体和干扰素生成下调。同时,机体过量分 泌糖皮质激素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 腺素、阿片肽、5-羟色胺等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 胞和肥大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 疫反应,使其免疫功能降低。近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还可 抑制白细胞介素-1和-2的释放,使血浆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
五、血液系统
应激时,有暂时性血液凝固性升高,数小时后,凝 血时间会缩短,以后有纤溶加强。凝血加强的机制 为应激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都增 加,儿茶酚胺增多更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 加强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物纤溶 酶原激活物增加。一般是先有凝血加强而后有纤溶 加强。应激时凝血加强可止血和防止病菌扩散,易 导致血栓。纤溶加强易造成出血,因此,严重应激 时易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长期应激可使 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贫血。
三、应激反应及其基本过程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与应激原强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较为密切, 应激原强度大,作用时间长,易发生反应过度,对机体损害则 较明显,反之则较弱。 (一)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对应激原的 反应为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在应激原的作用下,一开始即产 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了保证机体重要器官(如脑、心脏等) 的生理活动,出现皮肤周围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分解增加, 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脂肪 动员和分解加强,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 合成减弱,出现负氮平衡。这些代谢变化称为 “应急反应” (emergency reaction),这对机体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有利于保护反应。
近些年对心理-神经-免疫学 (psychoneuroimmunology)的研究表明, 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应激发生时,三个 系统以多重双向式进行相互调节。因此,神经-内 分泌-免疫调节是机体的一种整体反应。如果应激 源持续存在,生理反应超出正常状态,神经-内分 泌系统反应进一步加强,机体稳态平衡将发生紊乱, 使机体处于易感状态,极易发生身心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即所谓心理 社会因素在发生、发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 能障碍和躯体器质性疾病。
四、加重原有疾病 急性心理应激发生较为 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时,可加重或诱发原 有疾病,特别是对病情稳定的精神性疾病可 造成复发。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症病人心理 应激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受到情感创伤后 可发展为甲亢危象;高血压病人受到精神创 伤后血压进一步升高,病情更加严重,甚至 发生脑卒中;冠心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或猝 死。
二、发病机制
在应激反应中,许多神经介质、内分泌激素、免疫 系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受体发生变化。面对应 激,神经-内分泌和细胞体液反应增强。应激反应 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脑干,应激时,主要位于脑干 的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 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加,儿 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出现兴奋、紧张、 焦虑、抑郁、食欲不振等中枢性情绪反应和面色苍 白、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升高、 肌张力增强和组织代谢率增加等外周效应。另外, 儿茶酚胺对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升血 糖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的分泌都有促进作用。
临床表现
强烈应激原引起的急性心理应激是最常见的 原因之一,常出现较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应急反应表现 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 表现的焦虑或抑郁、烦躁、恐惧、愤怒和攻 击行为,躯体表现可有心悸、气促、多汗、 恶心、腹部不适、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症 状。
二、血管运动性反应 多见于突发事件,如生活变 故、交通事故、大手术等引起的较严重精神创伤。 在剧烈疼痛或严重的情感紊乱后,表现出面色苍白、 头痛、头晕、神志错乱等症状,躯体表现可有冷汗、 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腹痛、甚至晕厥 等症状。 三、过度换气综合征 多因情绪激动、呼吸急促, 体内二氧化碳呼出过多所致。可引起眩晕、晕厥、 口周及手足麻木,甚至肢体抽动等症状和体征。
抵抗期(resistance phase): 如果机体能 度过警觉期,则进入本期,表现为肾上腺皮 质激素分泌进一步增多,肾上腺呈肥大,外 周血嗜酸粒细胞减少等。 衰竭期(exhaustion phase):如果抵抗期 持续过久,机体各种代偿适应机制开始衰退, 重要器官功能也出现衰退以至衰竭,机体可 在此期内死亡
四、内分泌系统
应激情况下内分泌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不 同内分泌激素之间易有着协同作用,急性期内分泌 激素分泌增多影响着水、电解质和糖、蛋白质和脂 肪的代谢,引起一系列的内分泌紊乱。持续存在的 慢性应激可出现性欲降低、甲状腺功能低下、妇女 月经紊乱和生殖机能降低,儿童生长缓慢等。据认 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性增强和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和钠潴留 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之一。胰高血糖激素分泌增多 和胰岛素分泌下降亦可诱发糖尿病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病因与发病机理一、应激原
应激反应受到社会文化、职业、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 日常生活事件(如生活困境等)、重大变故(如婚姻、家庭变 故等)、职业因素(对工作不满意等)以及理化因素(如创伤、 烧烫伤等)、生物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和机体内在因素(重 大疾病)等都是引起应激的基本应激原(stressors)。 在日常生活中,应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人都会难免 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或躯体应激原的打击,此时使机体产生 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responses to stress)。对同一事 件,因心理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其评价和认知模式以及机体 反应就会不尽相同,因此其产生的表现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长期慢性心理应激会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 其代表疾病是神经症(俗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 症),主要表现有身心疲惫、头痛、失眠多梦、纳 差、胃肠功能紊乱、消瘦、痛无定处,部分病人可 感到呼吸困难,深吸气舒适等感觉,常伴有心悸和 胸、腹痛。也可因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情绪反应和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表现,如心跳加快、心音有 力、血压升高、脉压差增大等心脏血管功能增强的 表现。机体免疫力常有下降,易患疾病。
三、消化系统
应激时常并发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常见的有 胃和十二指肠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应激性溃疡与一般溃疡不同,它是 一种急性溃疡,由于溃疡不侵及肌层,因而 少出现疼痛和穿孔,主要表现为出血和黑粪, 严重时可因出血致死亡。在脑出血、严重创 伤、烧伤、感染病人中其发生率可达到 80%以上。由于其发生率高,危险性大 (见第 章第 节)。
应激多为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大体可以分为良性应激 (eustress)和劣性应激(distress)。如果应激原作用不 是过分强烈,作用时间也不过久,机体能动员体内反应克服应 激原对机体的可能损害,有利于机体在紧急状态下的抵抗或逃 避( fight or flight ),称为良性应激。 如果应激原过于强 烈,并持续时间较长,则也可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甚至死亡, 称为劣性应激。适度的心理应激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 要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稳态和对生活事件 及社会的正确认识。缺乏适当的生活或环境刺激则不利于身心 健康。紧张与松弛、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都是矛盾的统一, 当这些矛盾与统一在某一方面因应激遭到破坏时,就会产生心 理障碍或疾病,甚至导致或加重原有躯体疾病。
①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造成心 肌相对缺血和耗氧量增加;②应激时儿茶酚 胺增高可使血小板易在心肌小血管内聚集, 促成心肌坏死;③应激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可造成体内钾加速排出,使心肌细胞缺钾; ④心肌内儿茶酚胺增多,经自由基作用或自 动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后者损害生物膜, 影响钙泵功能;损害溶酶体膜;使蛋白水解 酶逸出,损害心肌细胞。与应激有关的代表 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常见与应激有关的系统器官改变
应激时对机体各器官功能的均可造成影响, 可能同时或相继出现,提示应激对机体的影 响具有泛化性。与应激有关的疾病称为应激 相关性疾病(stress related diseases),常见有以下系统改变。
一、心血管系统
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引起 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阻力 升高和血液重新分布等变化有利于提高心输 出量、提高血压,保证心脑血供,因而具有 重要防御意义,但同时也有使皮肤、腹腔内 脏和肾脏缺血缺氧,心肌耗氧增多等不利影 响。因此当应激原作用过于强烈或持久时可 产生休克。
(二)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GAS是机体受到应激后产生 的基本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三个阶段: 警觉期(alarm phase):此期在应激原作用后很 快出现。本期的主要变化是因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所引起。由于促皮质醇生成激素 (ACTH)水平的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皮质 醇的分泌也增多。有助于机体增强抵抗能力。由于 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释放,警觉期的 早期常与休克症状相似,。如果应激原十分强烈, 甚至可在此期发生猝死。
应激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变化具有广泛性, 通过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靶腺 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或细胞因子可影响到机可体 各系统,如ACTH、GC、TNF、IL-1、IL-2、内 啡肽及激素等,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 节趋于对CNS造成更广泛的影响,急性期出现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及体温升高、食欲降低、代谢增强等 症状;慢性长期应激出现诸如内分泌失调、代谢障 碍和睡眠障碍等表现。据报告,一些CNS行性疾病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等可能与长期应激 GC水平增高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