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58-70

7--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58-70

第7章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7.1 车站施工测量7.1.1测量控制点的移交根据设计人员提供工程范围测区内有关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中线控制桩点等基本数据的测量资料,作好交接手续;我公司在收到基本数据测量资料后应进行复核验算和复测工作。

7.1.2测量工作范围1、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测量数据资料研究布设自己的控制网点。

增设的控制网点必须完全吻合设计人员提供的三角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本数据,并应满足规定的施测精度。

2、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基本数据测量资料精确地测定结构物的位置,进行放样和全部测量数据的计算工作。

3、在放测前10天将有关施工测量的意见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这份报告的内容包括施测方法和计算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设置等。

4、负责保护和保存好本合同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控制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防止移动和损坏。

一旦发生移动和破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协商补救措施并对测点的移动破坏负全部责任。

7.1.3建立测量控制网车站和区间的全线高级控制点(GPS点)由业主提供,在施工前一个月将对其进行复测,并提交复测报告。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内按精密导线网布设。

精密导线点应沿本合同段所经过的实际地形选定,以GPS网为基础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网;为了保证本合同段与相邻合同段的贯通,导线测量用的控制点至少要贯通联测到相邻合同段所用的控制点两个点以上。

利用贯通平差后的控制点对建筑物的轴线进行测设。

精密导线技术精度要求:导线全长3~5km,平均边长为350m,测角中误差≤±2.5″,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方位角闭合差≤±5n(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导线点位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城市导线标志埋设。

位于车站地区的导线点必须选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而且应能与附近的GPS点通视。

详见图7.1-1平面控制网(导线网)示意图和图7.1-2 高程控制网(导线网)示意图图7.1-1 平面控制网(导线网)示意图图7.1-2 高程控制网(导线网)示意图本合同段拟布设三条趋近导线,并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

地面趋近导线全长不宜超过350m ,平均边长60m,最短边应大于30m,趋近导线测量应符合精密导线的有关技术精度要求。

7.1.4测量仪器汇总详见表7.1-1 测量仪器表。

表7.1-1 测量仪器表P c B 1bA 12211122C'1A'1C'1B'11b 1a ψD'1P P P m 21ψψE 1D 1C 1ψ2E a2A 2121i 2C'2D'n ψγψD C Z'22B2其中E D E D 为地面GPS点或加密控制;C C'CC'为连接点,C'-D'C -D'为两车站基线边(定向边),P 为隧道内控制点,K为贯通点。

2HnP Hn-1P P H2H1P 12c'12a'11b a 1b'Z'B2c'12122b b'2a'2B为两井口地面三等水准点,a 、a 、b'、b'为水准尺读数,b、b 、a'、a'为钢尺读数。

利用测设好的平面控制网,以车站的两个轴线方向为基线方向,直接把轴线控制点测设于车站基坑边,经检查复核无误后,设立护桩,利用轴线控制点通过经纬仪把车站轴线直接投测到基坑内,并对车站结构进一步进行施工放线。

若受场地影响,为保证测量精度,也可按以下分步方法进行测设。

1、明挖施工测量利用测设好的平面控制网,测设围护结构中心线(包括车站、出入口、风道等),并设置三个以上的护桩,且采用量尺分别复核结构总长和分部长度。

2、基坑导线定向测量向基坑内传递坐标点(不少于两个、可利用明挖结构底板进行水平基点埋设),是从基坑边向基坑内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详见图7.5-1。

定向测量拟利用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且全站仪配有弯管目镜,要求其垂直角小于30°,导线定向的距离必须进行对向观测,定向边中误差应在±8″之内。

坐标点传递后,即可进行主体结构放样测量。

首先测设线路中线和法线作为结构放样的基准线,根据基线与结构(墙、柱)相对关系值,测量内结构净空及柱身中轴线,并用量尺检核墙与柱、柱与柱的距离是否与设计值相符。

地面已知导线边图7.1-3 导线定向测量示意图7.1.6高程控制测量地面高程控制网应是在城市二等水准点下布设的精密水准网。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6-1的规定。

表7.1-2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线的水谆路线长度(km)对于车站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车站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7.1.7与邻近合同段或建筑物接口处的联系测量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连接和接口的几何尺寸的准确,施工前与对方的控制网进行复核测量,施工中对这些位置轴线、高程进行复核,并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如发现误差超过了容许的范围,及时与监理工程师联系,会同监理工程师制定处理措施及时处理,以保证接口的正确连接。

因各合同段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法的不同,为避免差错,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本合同段的施工测量,还要按照监理工程师要求与邻近合同段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

7.1.8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检测均应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及时地提出成果报告,一般检测互差应小于2倍中误差,可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发现粗差,应由监理会同监理部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

检测地上、地下导线的坐标互差≤±12mm,≤±20mm;检测地上、地下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5mm;检测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0″;检测相邻高程点互差≤±3mm;检测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检测隧道中线点坐标的互差≤±16mm;检测经竖井悬吊钢尺传递高程的互差≤±3mm;对影响隧道横向贯通的检测误差应严格控制。

7.1.9 隧道竣工测量1、线路中线测量以施工控制点为依据,利用区间施工时施工控制中线点组成附和导线。

直线上点间距平均为150米,曲线上为60米。

按主控测量的方法要求进行,技术指标同主控测量。

2、隧道净空断面测量以测定的线路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6米,曲线上包括曲线要素点每4.5米测设一个结构横断面,结构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测定端面里程误差允许为±50mm,断面测量精度为±50mm。

7.1.10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平面贯通测量:在隧道贯通面处采用坐标法从两端测定贯通点坐标差,并分别投影到线路和线路的法线方向上,求得横向误差和纵向误差进行评定。

高程贯通测量:用水准仪从贯通面两端测定贯通点的高程,其误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评定。

7.1.11 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

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直线夹角不符值≤±6″,曲线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

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

为了确保隧道正确贯通和满足设计的净空限界,必须有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经自检和驻地监理审批,向施工监理部提出检测申请(申请单与成果表),由施工监理部通知测量监理进行检测。

7.1.12施工测量精度的保障措施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环境的限制,结构施工要形成流水作业,必须提前衬砌,而不是等到贯通调整中线和标高以后。

这使得测量工作不允许出现测量误差超出限差的情况,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工作,必须加强施工测量检核。

为达到中线和标高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1、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

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

2、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

3、建立测量复核制度,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

每次施测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复核。

4、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

5、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

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7、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

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

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

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

8、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要达到的目的向测工进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业中,中线和高程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要求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

9、经常复核洞内有变形地方附近的导线点、水准点,随时掌握控制点的变形情况,关注量测信息。

在测量工作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

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0、外业后,应检查外业记录的结果是否齐全、清晰、正确,由另一人复核结果无误后,向工区技术主管交底。

11、工区所用的导线点、水准点、轴线点(或中线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且通视良好的地方。

定期对上述各桩点进行检测,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说明。

12、外业前,列出所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检查是否完好。

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和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作出评定。

13、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

各种建筑物放样时应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14、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