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规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规程

精心整理附件1: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于5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
备。

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

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准备。

3、医疗机构间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调度室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
/手
如下:
1、院内工作要求:接到急救信息——(按信息)进行相应的院内抢救准备——预计提前20分钟等待——急救车到达——推床并接诊——抢救处理。

2、院前工作要求:确定并记录生命体征——按院前急救规范进行必
要处理——作出“拟诊”——转运并监测病人——向院内通报患者信息急需作相应准备——做好与院内交接准备——到达急诊科——正确并迅速地将病人转至院内(推)床上——与院内医护人员进行病人和病情交接。

四、完善院前院内急救链的有关因素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按《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处理。

6、为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
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签名,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对需紧急手术抢救生命而又不能取得患方意见时,及时请示院领导同意后先手术,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7、抢救记录应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书写并签名,因抢救来不及书写抢救记录的,应于抢救结束后于6小时内据实补记完
附件2:
急诊患者转接流程
1、院前急救组与急诊科患者转接流程图:
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1、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
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2、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3、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
⑴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速摆放成患者合适的体位,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⑵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
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⑶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

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
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的,由接诊医师继续抢救,情况允许后护送至急诊科。

⑵接诊医师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师进行交接。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1、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2、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或协助抢救。

接到会诊或协助抢救通知及指令的科室及医师,应保证在10
7、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受就治时在各医技科室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收款结算处工作人员记录在专用的“患者暂记账本”上,并有相关记录,及时上报院总值班或有关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