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 教学口语2
▪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 展需要。活动内容应贴近儿童的生活,是 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活动方式应尽 量“游戏化”,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 的体验;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儿 童伙伴之间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要使幼儿 有一种“当家做主”的自主感;要使幼儿 主动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
▪ 自身失误:读错字(口误)、写错字(笔误)、遗漏一些内容 或卡壳,面对幼儿提出超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内容的问题等。
▪ 幼儿偶发事件:
例如:午饭前,老师问孩子:“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 本以为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好”,谁知能能会突然来一 句“不好”,还引来其他几个孩子的随声附和,诸如此类的 事情还有很多,对于施教者来说,当自己的“权威”受到挑 战时,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不能采取一些比较简单的 方法或是对那些反对意见置之不理。因为每位幼儿都有自己 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所以老师首先要去真正地了解孩子, 尊重和倾听他们的选择。问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想干什么?可 以适当改变自己的设计方案,看看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和兴 趣。也可以让大家举手表决。当孩子们的意见不一致时,老 师可让有不同意见的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有几种不同的 意见,可尊重多数人的意见。
注意力
▪ 注意是对某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没有对 事物的注意,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认识。
▪ 注意一般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已有很 好的发展,而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中。
▪ 幼儿阶段无意注意占优势,教育教学中要 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无意注意
▪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 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和感兴 趣的活动可以聚精会神,但周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干扰 而分散注意,因而教师也很容易引导、转移他们的注意。
▪ 总的说来,幼儿有意注意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发展水平 大大低于无意注意。因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应 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其有意注意。
怎样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
▪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 活动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活动室 布置应整洁优美,新布置过的活动室最好 及时组织幼儿参观;教具应能密切配合教 学,不必过于新奇;出示教具应适时,不 用时切不可摆在显要的位置上;教师的衣 着应朴素大方;个别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时, 不要中断教学点名批评,最好稍作暗示, 以免干扰全班儿童的活动。
▪ 中班幼儿认识的兴趣更广了,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问题 都想问,也就是说,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 兴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 很高,被一件事情吸引时甚至对别的都置若罔闻。
▪ 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 注意更长的时间。中途无端中止或干扰他们活动会引起不满 和反抗。大班儿童关注的已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他们 的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注意的这种变 化与其认识的深化有关。
▪ “萨丕尔—伍尔夫”假说 ▪ 0~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处于这一
时期的孩子都有形成两个以上言语中枢的 可能性。众多的例子可以证明幼儿期不仅 可以学习第二语言,甚至能很轻松地掌握 两门以上的外语。俄国的托尔斯泰和屠格 涅夫就是在幼儿期掌握了英、法、德等几 门语言。 ▪ 语言环境:明德
作业
▪ 开学初教师领大班的孩子们学习歌曲,刚 刚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 后就脱口而 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 地在“咚咚咚咚呛”的“呛”的字音上用 铅笔在文具盒上敲一下,其 他孩子也跟着 喊叫敲打。作为教师你应该运用哪些应变 语把幼儿引导到歌曲学习上来?
双语教学(Bilingual)
教学应变与调控
▪ 时间上:
(一)根据幼儿兴趣的变化调控时间 (二)根据“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出现调控时间 “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是蒙台梭利对幼 儿教师提出的一个要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 体,他们生活在自己而不是成人的世界,因而他们的 想法、观察事物的角度往往有出人预料之处。 对这些“生成性”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特别 留意,并加以鼓励肯定适时地延长教学时间。
▪ 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 鉴于两种注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注意的特点, 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也要培养 和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 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吸引他们,同 时,也应该向他们解释进行某种活动的意义和 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他们能主 动地集中注意。这两种方式应灵活地交互使用, 不断变换幼儿的两种注意,使其大脑活动有张 有弛,既能完成活动任务,又不至于过度疲劳。
有意注意
▪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 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无干扰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 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他们不仅 能根据成人提出的比较概括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注意,有时也 能自己确定任务,自觉调节(用自言自语或内部言语)自己的心 理活动和行动,使之服从任务。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 分钟左右。
(三)根据活动的目标和完成情况调控时间 (四)根据幼儿的想象力来调控时间
▪ 内容上:
▪ 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遇到意外的情况,意外 情况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自己, 如疏忽遗漏等教学失误;二是来自幼儿,如幼 儿突然提出一些偏离教学中心的问题;三是来 自外界的意外情况。如果遇到这些意外,教师 可以妙语补充摆脱困境、巧借台阶化解尴尬、 借题发挥反客为主、顺水推舟机智引渡、故说 闲话变转话题、暗设悬念随机点拨,这些都是 有经验的教师处理紧急情况调控课堂的有效方 法。
▪ 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中,教师正在教“cock(公鸡)” 这个单词,突然,胖胖怪腔怪调地问:“英语里 有 没有母鸡?”顿时孩子们哄堂大笑,正常的秩序 被打乱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动声色,仍然 用平和的声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 词。”接着他把这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幼 儿齐读。很快地 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 上来。调皮的胖胖感到自己的行动并未引起大家 的注意,便感到 很不好意思。然后,教师把话锋 一转:“胖胖不错,不但想学会‘公鸡’怎么读, 还想知道‘母鸡’这个 词,现在全班同学都多学 会了两个单词,多好呀!不过,以后提问题应该注 意你的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