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林中学杨勇事迹

平林中学杨勇事迹

勤恳做事本分为人——记广水市长岭镇平林中学临聘教师杨勇他默默无闻,如同墙角的一株小草,努力地追寻着太阳的影子;他命运多舛,如同岩缝中一棵小树,倔强地仰望着邈远的天空;他无私炽热,如同黑夜里的一点星火,照亮了乡村学子前行的路。

他就是湖北省广水市长岭镇平林中学临聘教师———杨勇。

他1980年出生于广水市长岭镇寿山脚下的龙泉寺村。

2002年,毕业于孝感师专数学教育专业。

自2001年实习以来,就一直扎根在平林这个乡村中学从教16年。

他除了代一个班的数学课外,每年还代一个毕业班的化学课。

特别是2014-2016的三年中,他所带的班化学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广水市第一名。

平林中学也连续三年中考成绩一路飘红,这其中,不能说没有他的功劳。

2016年中考,平林中学这个乡镇片区中学,再登高峰,重高上线率位居广水市第二名,综合排名第四。

他和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轰动了广水教育界。

他有何神力或制胜法宝创造如此骄人成绩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近了杨勇老师。

他矮小瘦弱,走路一瘸一拐的,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令人揪心。

原来他自幼身患疾病,由于家庭贫苦,无力医治,致其落下了二级残疾。

这给本已在艰难中步履前行的家庭带来又一个沉重的打击。

于是家里又寄希望于他发奋读书,以便将来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他背负着沉重地心理负担,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考上孝感师专,一家人仿佛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2001年,恰逢国家政策改变,不再对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由大中专毕业自谋出路。

当年的希望又化作泡影,残酷的现实给这个贫苦的家庭笼上一层阴影。

一个亲戚是建筑行业的老板,很同情他的遭遇,给他提供了一个较轻松的岗位。

他犹豫再三,最终拒绝了那份工作。

他为什么要拒绝呢?一是:他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他相信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一定能养活自己。

二是:在平林中学半年的实习生活中,已对学生有了不舍,他已深深爱上教书这个职业。

毕业后,他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反对,带着对学生的爱、对家乡的情,毅然决然地又回到平林中学。

在这个偏远的乡村中学,他没有身份,没有保障,一干就是十六年。

十六年来,从家到学校,从七、八年级办公室到九年级办公室,从这幢教学楼到那幢综合楼,他都是一瘸一拐地走过来的。

他的左脚稍稍用点劲就钻心的痛,每走一步,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煎熬,是一种磨难。

一步一步蹒跚地走着,佝偻的身影沉重的脚步,他用凝血的脚步一寸一寸丈量着付出与幸福的距离。

其间的辛苦与酸楚,有谁能体会?善良勤恳的他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幸福好像离他愈来愈远。

十六年间,学生已是送走一批又一批,老师也是走了一批又一批。

甚至有当年的学生通过招考也成了现在的同事,而他临时工的身份依旧没有改变,待遇依旧没有改善。

转正的希望愈发渺茫,岁月的沧桑早已催老了他的容颜,残疾的腿脚越来越严重,就是从家到学校近300米的距离,也让他苦不堪言。

无助的他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消极遁世,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也能支持他铿锵前行。

一堂45分钟的课,一般的老师站下来,也很费劲吃力,更何况还是一个身患二级残疾的人。

学生们都知道,杨老师讲课很有激情,肢体语言很丰富,总是手舞足蹈的。

但细心观察,在他精彩讲演时,一转身,一弯腰,一挥手,一顿腕,一点笔,你会发现他经常有一个小小的动作,时不时地用左手扶一下黑板,那是他在借此支撑即将失衡的身体啊!在学生中巡视指导时,他总是用一只手撑着学生的课桌沿,借此来舒缓足部的疼痛。

一节课下来,就是在大冬天,他早已汗流浃背。

同事们经常看到杨老师,下课后会脱下外套,一副很热的样子,其实有谁知道,那是疼得冒汗啊!在学生和同事面前,他没有流露半点痛苦的痕迹,他留给人们的只有坚强的笑脸。

他用行动给学生做了最好的榜样,十多年来他从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不便,而耽搁学生的一节课。

杨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他经常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并适当加以改变,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上好一节课,他查阅多种资料,经常设计几份方案,然后反复斟酌加以选择修改,直至满意方休。

同办公室的宋传峰老师用了“三个心”这样评价他,“备课细心,上课用心,辅导耐心”。

(视频资料)他凭着这份赤胆忠心,凭着自己的睿智聪慧,凭着这份坚强不屈,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学生热情细心。

我们经常看到杨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就是学生的一点点纰漏他也不放过。

他对学生的疏漏洞察秋毫,对学生的解题步骤严格审核,对学生的疑难耐心讲解,直至学生完全掌握。

因为他的关注,学生们对他的课很感兴趣;因为他的和蔼,学生会主动向他请教问题。

在走廊上,在办公室,经常能看到学生们围着杨老师问这问那。

“不丢弃,不放弃。

”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

就是角落里那个最调皮的,他也不放弃。

2015年毕业生中,有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其他科目学不进,可唯独对杨老师的化学课情有独钟。

中考时,那个学生没有几门科目及格,可他的化学成绩,却是全校第一。

可见,杨勇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说到这个事,老师们津津乐道,同事李仙花老师的话可以为证(视频资料)。

正因为他对每一位学生公正无私,因而,也赢得了无数个后进生们对他的感激与怀念。

曾经有位叫秦耀武的学生,初中时打架上网,与老师父母顶撞,非常叛逆。

杨勇老师以自己的亲生经历与其促膝相谈,他说:“我这样一个残疾人,学生时代能苦学习,长大了也一直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不虚度此生,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你四肢健全,为什么要糟践自己呢?”一席话让该生羞愧难当,幡然醒悟。

在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坏习惯一点点改掉了,成绩也一点点上升了,后来还考上了大学。

每次放假回家,秦耀武必定邀请杨老师一起过早,只为看看他敬爱的杨老师。

师生相谈如父子,学生双眼溢满了感激和眷恋,还有对病弱老师的无限怜爱!杨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赢得了同事的赞美,领导的欣赏。

他这些年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应该获得过不少荣誉。

然而当我们提到这个问题时,他却显得很不好意思,摇摇头说没有获得什么荣誉,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

原来,所有的评优表模,都只能是在编教师的事。

别人说,他评着也没用。

对此,他有些失落和无奈,他何尝不想获得荣誉,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呢?是啊,我们在编老师你争我抢,可能是为了我们的评职称,加工资。

而他一直也因为自己的卑微和残疾过得很压抑,他多么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啊,那样他就可以把腰杆挺得很直很直!残酷的现实并没浇灭他火热的心,他坦然面对一切,没有悲伤,没有抱怨,他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着。

因为,他深深爱着这份职业,爱着这个学校,爱着自己的学生!对学校和学生,他问心无愧,对父母和女儿,他充满愧疚。

他很想为家人撑起一片蓝天,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让善良的妻子少些生活的重压,让可爱的女儿快乐成长。

他极力尽着自己的责任,但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收入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

老家的土房,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站在老屋的废墟上,他惆怅万分。

那是他儿时温暖的窝,是他求学时避风的港湾,是父母颐养天年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而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荒草萋萋。

带着无限眷恋和落寞,伤感的杨老师,深一脚,浅一脚,离开了他“梦中的家”。

好在靠一家人的省吃俭用,亲戚的帮衬,他在学校旁边买了两间房子,那个简陋的房子就是他一家五口安身立命的地方。

现如今他的父母年岁已高,且身体多病。

父亲有严重的高血压和腰椎病,母亲驼背很严重。

面对家庭的窘迫情况,已年近七旬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靠给别人打扫卫生来贴补家用。

我随杨老师一起探访了在武汉做环卫工的父母。

只见他们蜗居在一个不足5平米的楼道下,低矮潮湿,满目萧然。

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如此条件下生活,坚强的杨老师眼中噙满自责悲伤的泪。

通过交谈我们还知道,杨老师的父亲同时打着两份工,白天打扫大学生宿舍,晚上去酒吧打扫卫生。

这对于青年人来说都难以胜任,更何况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离别时,爷爷拉着孙女的手充满无限爱怜,对杨老师千叮万嘱,一直送了很远很远。

善良的妻子细心照料着家人,为了减轻杨老师的负担,她在一个小超市打工,每月有八九百元的收入。

读九年级的女儿乖巧懂事,尽量为爸妈节省着,从不乱花一分钱,同学们没见她买过一次零食吃。

有好吃的,也尽量让给爸妈。

他学习刻苦,积极上进。

可能由于贫苦家境的原因,她很少露出笑脸,多了些同龄孩子少有的沉默与矜持。

杨老师何尝不希望女儿多些活泼开朗,少些忧郁腼腆。

那是一个慈父对女儿的殷切期望,那是风雨飘摇中这个贫病家庭,亲人们相互偎依前行的动力。

上班十几年,没能给父母、妻子、女儿创造点好的生活条件,每每想到这些,刚强的杨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偷偷落泪。

面对命运的不公,他没有怨天尤人;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灰心丧气。

擦干心酸的泪,依旧昂然前行。

工作让他忘却了痛苦,学生的爱让他得到心灵的慰藉。

他把所有的孩子都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有成就了,他就觉得自己是那个最幸福的人!他把炽热的爱化作涓涓细流,他把柔弱的身躯挺立成钢铁雕像,他把绚丽的青春献给了平林中学。

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点染了平林的天空;他,是一面晶莹的明镜,映照着人们的良知;他,是啼血的杜鹃,将洒尽最后的心血。

因为,这是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和他的学生!2016年11月16日平林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