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治理活动的经济性表现。
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操纵,不仅能够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能够监督和指导质量治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治理深入进展和财务成本治理必须研究的
问题。
一、质量成本的涵义和作用
生产方和使用方为确保中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
及当质量令人不中意时所遭受的损失,称为质量成本。
这确实是讲,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治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损失的总和。
企业为了使产品能满足适用性的要求,就要在全过程防止缺陷产品的流传,就必须对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因而发生了鉴不成本。
产品在检验或试验时可能失效,也可能在用户使用中发生故障,在出厂前也可能对有缺陷的产品进行返修或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更换或修理产品等,使企业不得不为此付出
质量损失。
由于存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和进行鉴不的必要性,企业还应该投入预防成本。
以减少现生产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损失成本和鉴不成本。
如此,质量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预防成本和鉴不成本,统称为工作质量成本。
专门情况还要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即为向用户提供其质量保证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专门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证实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上述概念可用式(12-1)表示。
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十鉴不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12-1)
无缺陷产品成本是在产品不可能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制造和销售产品的成本。
因此,
质量成本=实际成本-无缺陷产品成本
(12-2)
合并式(12-1)(12-2)得:
质量成本=鉴不成本十损失成本十预防成本(必要时,再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2-3)
开展质量成本治理对改进产品质量,深入开展质量治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操纵和降低成本
产品结构日渐复杂,对周密度与可靠性要求亦高,因而,为使产品具有适用性所需要的质量成本增多,约占总销售额的5%~10%。
分析质量成本中四类成本的比例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从而进行操纵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2)从质量成本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质量成本的计算与分析,有助于指导和推进质量改进打算的实施,通过质量改进能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维修住,减少使用成本,扩大销售额,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3)促使企业领导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推行质量治理工作
通过质量成本计算,企业领导掌握各项费用所占的优例,能够具体的看到产品质量和质量治理中存在的同题,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阻碍,从经济效益上促使领导重视产品质量,支持质量治理推进打算的贯彻实施,提高企业治理的水平。
(4)拓宽成本治理道路,使成本治理进展到一个新的价段
多年来,我国成本治理实际上只是成本的事后计算,没有治理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作为实现目标成本地有效手段。
引人质量成本后,对成本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实行全过程的、预防性的成本治理,还要针对不同职能,分不核算、操纵,从而扩大了成本治理的职能和工作范围,使我国成本治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二、质量成本治理的原则和程序
1.质量成本治理的原则
质量成本的治理应遵循下列三顶原则:
①应以寻求适宜的质量成本为目的。
任何企业的质量成本,都有与其产品结构、生产批量、设备条件及人员素养等生产能力相适宜的质量成本。
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目的是尽快寻求到适宜的质量成本并有效地操纵它。
②应以真实可靠的质量记录、数据为依据。
实施质量成本治理过程中,所用的各种记录、数据务必真实、可靠。
只有如此,才可能做到核算准确、分析透彻、考核真实、操纵有效。
否则,势必流于形式,无法猎取效益。
③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生产、检验、供销、车间等企业各部门的积极性,把质量成本工作纳入其质量职能中去,才能坚持不懈地开展质量成本治理。
否则,仅靠质量部门是开展不了质量成本治理工作的。
2.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程序
①认真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宣传教育。
质量成本治理是一个新课题、新工作,推行时涉及专门多部门和人员。
因此,必须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让大伙儿理解和支持质量成本治理工作。
对从事质量成本治理的人员要进行专门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报告、打算和操纵方法等。
②建立质量成本核算、统计、治理组织体系。
实施质量成本治理必须要有组织保证。
因此,依据质量成本治理需要,应确定各有关部门的专兼职质量成本核算、统计和治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③制订质量成本治理的标准或制度。
制定开展质量成本治理的程序,规定质量成本原始记录表格内容与格式,建立质量成本治理的评审制度或标准。
④编制质量成本打算。
质量成本打算是指为达到适宜的质量成本而筹划的各种措施。
每个推行质量成本治理的部门和单位必须编制质量成本打算付诸实施并逐渐使质量成本进入操纵时期。
质量成本打算应规定质量成本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检查与考核的指标等。
要求目标定量,措施有力,具有可行性。
⑤质量成本的统计、计算和分析。
规定质量成本核算期后,就收集有关质量成本的数据资料,同时按规定时刻进行质量成本各二级科目与三级科目的统计、计算,汇总填报。
依照质量成本统计汇总报表,企业财务和质量治理部门应作出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编写质量成本报告。
⑥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考核。
一般应每月对质量成本考核一次,必要时还可每一季度重新考核一次。
考核后,其质量成本的操纵状况应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⑦提出质量改进打算和措施。
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应依照质量成本报告,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确定以质量改进目标为核心的质量改进打算及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并组织落实负责部门和进度,完善质量体系文件。
⑧执行质量改进打算和措施,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认真执行质量改进打算和措施,以达到降低质量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然后再制订新的一年质量成本打算。
三、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
质量成本治理付诸实施,就要明确规定哪些费用是属于质量成本范畴。
现结合我国情况将常用的、适宜的项目列出并加以解释。
但各企业在实际使用中应结合企业生产组织、工艺方法、质量治理体系的实际,拟订更适宜的项目。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操纵工序质量,减少故障损失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GB/T19000.5的标准定义为:“是预防发生故障而支付的费用。
”它一般包括下列项目。
①质量打算工作费。
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打算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包括编写质量手册、体系文件所发生的费用。
②设计评审费。
开发设计新产品在设计过程的各时期所进行的设计评审及实验试验所支付的一切费用,也包括产品更新的设计评审活动的费用。
③工序能力研究费。
为使产品达到符合性质量,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及保持工序能力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④质量审核费。
对质量治理体系、工序质量和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质量审核所支付的一切费用。
⑤质量情报信息费。
对市场质量情报和厂内外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归纳、处理、早期报警和促进研究所发生的费用。
⑥质量培训费。
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改进产品质量为目的而对企业人员进行的正式培训或临时培训,包括制订培训打算直到实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⑦质量改进措施费。
制定和贯彻各项质量改进措施打算,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或质量治理水平而进行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⑧质量奖。
职工的质量奖及质量治理小组奖等用于质量(包括安全、节能)的奖金。
⑨供货单位质量保证。
因对供货单位提出质量保证要求而支付的外部质量保证费用。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用于试验和检验,以评定产品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
”一般包括以下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