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做好岩屑、岩芯描述其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了。
岩屑签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签定除肉眼观察外,必须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及简易签定方法。
签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签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
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
要求定名准确,条例清楚,文字简练。
1、碎屑岩描述方法1.1 颜色描述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
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
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
1.2 碎屑岩粒度分级及定名如下表:1.2.1 砂岩结构定名方法a、优势粒级定名方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他粒级含量<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b、主、次粒级命名法:岩石中2中粒级的含量均<50%,但又都大于>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置后。
c、不等砂粒岩的命名:岩石中有3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2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砂粒岩。
d、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下表)1.2.2砾岩和角砾岩1.23.1 粒度分类a、砾石含量>50%者称砾岩;b、砾石含量在30—50%之间者称砂砾岩;c、砾石含量占10—30%为砾质砂(泥)岩;d、砾石含<10%为含砾砂(泥)岩。
1.2.3.2圆度分类: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含量的50%。
1.2.3.3成份分类:a、单成分砾(角砾)岩:成份单一,某成份砾石占75%以上,叫xx砾(角砾)岩b、复成分砾(角砾)岩:岩石成份复杂,由2种或2种以上岩石成份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1.3.1 成份分类a、按杂基信号分类。
杂砂岩:杂基含量>15%,(净)砂岩:杂基含量<15%。
b、按石英、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1、石英砂岩,2、长石石英砂岩,3、岩屑石英砂岩,4、长石砂岩,5岩屑长石砂岩6、长石岩屑砂岩,7、岩屑砂岩成份命名表石英单元Q:石英、燧石、石英岩、其他硅质岩岩屑等,反应成份熟度。
长石单元F:各种长石及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类的长石岩屑。
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气候、风化作用、母岩性质及物源区。
岩屑单元R:各种火山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片岩等变质岩、沉积岩及云母绿泥石等岩屑。
F/R的比率既反映物质来源,又反应大地构造状况。
1.3.2 综合命名通式颜色+含油层情况+构造+成份。
如灰白色油斑块状细砾长石石英砂岩。
钻井地质中不参加定名,但需描述。
a、以某粒级含量砾石含量>50%为基本名称。
如:细粒石英砂岩;b、某填隙物含量25—50%,应参加定名。
如:泥质细砂岩;c、特殊矿物:如海绿石、铜等,也应参加定名。
如:含铜砂岩;d、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应将岩屑名称参加定名。
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安山岩质岩屑砂岩。
e、当砾岩或砂岩由三种粒级组成,各粒级含量都>25%而<50时,称不等粒砂(砾)岩,若一种粒级<25%,另两种粒级都>25%而<50%时,两种占优势的粒级参加定名,多者后放。
如:砂岩细砂级占35%,中砂级占20%,粉砂级占45%,称为细—粉砂岩。
1.4 磨圆及分选1.4.1 颗粒形状:根据岩石颗粒磨蚀圆化程度可分为四级:a、棱角状:棱角明显,b、次棱角状:部分棱角明显;c、次圆状:部分磨圆良好;d、圆状:磨圆良好。
1.4.2 颗粒分选程度分为三级:a、分选好:某一粒级含量>75%;b、分选中等:某一粒级含量为50—75%;c、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50%。
1.5 胶结物、胶结类型及程度1.5.1 胶结成份:常见的有泥质(粘土质)、灰质、白云质、铁质、硅质、石膏质等。
一般可用简易实验签定。
1.5.2 胶结类型及程度胶结类型可分为基底式、空隙式、接触式及过渡类型,大都需要在显微镜下判定。
现场可判断胶结程度,一般可分为四级:a、松散:多为泥质胶结,且胶结物含量少,长呈散粒状;b、疏松:一般为泥质(粘土质),岩石易捻碎。
c、较疏松:胶结物含量较多,主为泥质,拌有少量灰质胶结,岩石可以用手捻成颗粒状,但较困难。
d、致密:胶结物含量较多,多为灰白云质、铁质或硅质胶结,岩石不能用手捻成颗粒。
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相接触,呈漂浮状。
空隙式胶结碎屑颗粒紧密接触搭成骨架,胶结物充填于粒间孔隙当中。
接触式胶结颗粒彼此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仅次分布于碎屑颗粒接触的地方。
镶嵌式胶结在成岩期明显的压实作用下颗粒间形成凹凸接触,甚至伴随产生压溶作用1.6 泥质岩的描述方法一般描述颜色、厚度、可塑性、造浆性、吸水性、硬度、结核、化石、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岩层倾角、接触关系、加酸反应等。
1.6.1 泥质岩的物理性质如下:软硬程度:a、软:可用指甲可刻动;b、较硬:用小刀可刻画;c、硬:用小刀用力才能刻画。
可塑性:a、好:吸水后能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
b、中等:吸水后可揉成条而易断裂。
c、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
1.6.2 断口:受外力敲击后发生的断裂面a、平坦状:断面平坦,但不均匀,无一定方向;b、贝壳状:断面呈圆滑的曲面,有的还有同心圆纹,似贝壳的内膜;c、参差状:断面粗糙,参差不齐;d、鱼鳞状:断面呈参差状断口,并可呈小片剥落;e、锯齿状:断口呈锯齿;1.7 层的组合分类名称按两种以上不同岩性的单层厚度比来划分:单层厚度的比为<2:1者称等候互层;2:1—5:1者称略等候互层;5:1—10:1者称不等候互层;>10:1者称为夹层。
火山碎屑岩5、熔结凝灰岩产地;张家口岩石中碎屑成分为晶屑(透长石、石英)、岩屑(安山质)、玻屑和浆屑组成。
岩石结构为塑变结构(熔结凝灰结构)。
玻屑均已发生塑性变形,宛若叠置的“蚯蚓”状,有的具有燕尾状分驻现象,首尾相接,并绕过刚性岩屑或晶屑弯曲地断续平行排列,从而形成假流纹构造,浆屑的排列方向与玻屑一致,其内部可有气孔。
岩石的成岩方式为熔结,熔结程度为强熔结。
6、凝灰岩产地:下花园岩石碎屑成分主要由玻屑、晶屑组成,含有少量岩屑。
岩石结构为凝灰结构,玻屑的弧面尖角形仍清晰可辨,晶屑主要为长石、岩屑为安山质。
岩石的成岩方式为压紧胶结。
实习六碳酸盐岩类一、目的及要求1、学习观察和描述石灰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掌握碳酸盐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和主要岩石类型。
3、鉴定几种常见的主要岩石类型,并初步分析其成因。
二、实习用品小刀、三角板、放大镜、盐酸、清水。
三、实习内容1、石灰岩类:内碎屑灰岩、骨屑灰岩、鲕粒灰岩、白云质灰岩。
2、白云岩类:颗粒的云岩、晶粒白云岩。
四、观察描述内容1、颜色的观察与描述描述石灰岩的颜色与碎屑岩一样,既要注意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又要注意岩石风化面的特征。
在描述时,我们可以应用七大基本色,还可应用它们的复合色。
必要时要加深或浅词来修饰。
有时可按实物形容颜色,如猪肝色等。
石灰岩一般为浅灰色、灰色和灰白色。
由于混入不同成分的杂质,岩石可称不同的颜色,如深灰色为富含有机质(炭质或沥青)所引起。
2、矿物成分的鉴定碳酸盐岩中的矿物成分颗粒细小,再加上方解石与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的形态、解理极相似或相同,所以,肉眼区分是非常困难的,可借助于盐酸(5%)来鉴定,方解石遇盐酸强烈起泡,白云石遇冷盐看不到起泡,但有时可以听到兹兹响声,粉沫或加热可以起泡。
所以,加盐酸剧烈起泡者为灰岩类厂不起泡或粉沫起泡者为白云岩类,灰质含量大于50%的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加盐酸后起泡,但有泥质残余。
另外白云岩的风化面上常见溶沟现象(刀砍状构造),而灰岩中很少见到这种特征。
3、结构的观察描述碳酸盐岩粒屑结构和砂岩碎屑结构一样,也是由颗粒和填隙物组成,在描述颗粒(内碎屑)时,注意它的颗粒大小,最大、最小、一般粒度,内碎屑的分选性,磨圆度。
它的物质组成。
内碎屑内部的层理与砾屑长轴的关系。
内碎屑的表面特征及红色氧化环的特点。
描述内碎屑的组构特点,有无定向排列,叠互状排列。
还要注意内碎屑的百分含量。
碳酸盐岩中常见到: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介形虫、腕足类、腹足类、头足类、瓣鳃类、珊瑚、棘皮动物等,在观察和描述时,首先鉴别骨屑的各种种属,及各种生物门类的含量及它们的磨圆度,分选性等特征。
充填在颗粒之间的物质为亮晶胶结物和泥晶基质。
亮晶胶结物一般较明亮透明,亮白色、玻璃光泽、粒径较粗、大于0.03毫米断口粒状,可见到解理面;泥晶基质的粒度较细小,小于0.03毫米,断口较致密、颜色较深。
在描述时还要注意它们各自的含量。
4、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一样,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可呈观基底式、孔隙式与接触式胶结类型。
可称颗粒支撑,杂基支撑等o5、碳酸盐岩的构造的观察描述注意描述碳酸盐岩的层理、缝合线,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虫孔构造及岩石中的次生方解石脉等特征。
碳酸盐岩的层理由于物质成分和颜色较均一,所以层理不易辩认,所以观察时要细心观察,并分出其类型。
6、碳酸盐岩的命名原则颜色十填隙物(微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十结构(次要颗粒十主要颗粒) 十基本名称(石灰岩)。
如:红色泥晶亮晶含骨屑缅粒灰岩。
五、岩石描述实例岩石呈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加盐酸后剧烈起泡,属于石灰岩类。
主要粒屑为生物碎屑及砂屑组成。
生物碎屑:截面为长条状、弯曲,并可见到5mm左右的生物介壳,表面可见纹饰,呈乳白色,放大镜下可见到细小的乳白色生物碎屑,分选好,磨圆度好。
含量80%±。
砂屑:呈乳白色混圆状、粒度在0.5mm左右,含量20%±。
填隙物主要为亮晶胶结物,无色透明,玻璃光泽,为结晶粗大的方解石,含量89%。
结构:为粒屑结构、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块状构造。
定名:灰白色亮晶含砂屑生物碎屑灰岩。
实习七区域变质岩类一、实习目的要求1、掌握区域变质岩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物质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
2、掌握各类岩石的分类命名原则与定名方法。
3、了解区域变质的原名建造。
二、实习用具小刀、放大镜、三角板等。
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长英质粒岩、角闪岩类、麻粒岩类、榴辉岩类、石英岩及大理岩类。
四、岩石的观察与描述1、颜色:风化面与新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