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v1.0

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v1.0

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我公司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完善内部控制,保障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务院法律、法规和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公司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凡违反规章制度,依照规定应予处理的行为,都应当受到追究。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公司员工违规行为的处理。

我公司员工,包括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实习期员工及其他员工等。

第四条员工违反规范规章制度的,按照我公司员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第五条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违规必究、人人平等的原则;(二)坚持实事求是,处理的轻重与违规行为情节和承担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三)坚持惩前毖后,重在预防,实行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四)坚持依法合规,维护我公司利益,保障当事人合法正当权益的原则。

第六条本规定所称单位或各单位,是指我公司各级机构及其内设职能部门。

第七条本规定所称负责人,是指我公司各级经理级成员,公司各级负责人。

第八条本规定所称责任人,是指违规行为人和相关负责责任的人员,包括相关负责人、主管人员和经办、复核人员等。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公司董事会是权限范围内处理严重违规事项的决策机构,负责批准对严重违规事项的处理决定。

第十条公司成立执纪工作小组,成员由总经理办公室及人力资源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和审理处理严重违规事项。

第十一条执纪工作小组主要组织协调和审理以下严重违规行为:(一)违规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后果,应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行政处理的;(二)同期涉及多人违反规章制度的;(三)公司领导批示或交办的。

第十二条各职能部门在处理违规工作中的职责:(一)调查核实违规行为;(二)根据相关规定处理一般违规行为;(三)报告或移送严重违规问题;(四)协助执行处理决定;(五)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或反映违规线索和证据;(六)参与及协助严重违规问题的调查和审理;(七)参与案件、重大事故和严重违规等处理评审。

第十三条人力资源部在处理违规工作中的职责:(一)提供法审与合规咨询;(二)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工作中发现的一般违规行为;(三)参与严重违规问题的调查;(四)参与案件、重大事故和严重违规等处理评审;(一)负责处理违反劳动纪律等违规行为;(四)主办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的执行;(五)将有关行政处分、复审复核和解除处分的决定,录入被处分人档案及人事管理系统。

第十四条总经理办公室在处理违规工作中的职责:(一)受理严重违规问题;(二)调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三)组织审理严重违规问题;(五)根据公司董事会决定,拟发处理决定;(六)监督并协助处理决定的执行;(七)负责申诉的复审、复核;(八)办理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十五条员工发现规章制度的缺陷、内部控制的隐患,及其他人员有违法规章制度的行为,有权利和义务向主管人员或上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第十六条上级单位可以直接办理下级单位权限范围内严重违规事项。

但是,在作出处理前,应征求下级单位负责人的意见。

第十七条经批准,上级单位可以更改、撤销下级单位关于违规行为的处理决定。

第三章基本规定第十八条对违规行为的处理种类:(一)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二)经济处罚:扣发浮动工资、奖金,责令赔偿经济损失;(三)行政处理:责令辞职,免职,公司内待聘,解聘专业技术职务,辞退;(四)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公司查看、开除。

以上处理种类可以独立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第十九条对违规行为处理的一般标准:(一)情节轻微,且未造成后果的,予以批评教育,经济处罚;(二)情节严重的,予以经济处罚,警告至记大过处分;(三)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

前款所列情形中,需要时可以行政处理。

在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则中有具体规定的,按具体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对员工给予开除处分,应听取董事会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给予员工降级处分,可以是职务级别,也可以是工资级别。

职务级别降级的幅度一般为一级,最多不超过两级。

第二十二条对员工责令赔偿经济损失的金额,从其工资、奖金中扣除,但应保留期基本生活费用。

第二十三条对违规员工给予行政处分,一般应给予其相应的经济处罚:第二十四条依照本规定受到开除处分以及辞退的员工不得重新在我公司系统工作。

第二十五条受到行政处分的人员,在解除处分以前不得晋升职务、职称、工资级别和专业技术职务,并取消后补先进资格。

第二十六条依照本规定责令辞职、免职、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担任与原职务相当或高于原职务的职位,并取消当年评选现金的资格。

第二十七条员工受留公司查看处分期间,只发给基本工资。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或加重处理:(一)屡查屡犯的;(二)阻挠、妨碍调查的;(三)隐瞒违规事实,串供或伪造、隐匿、篡改、毁灭有关证据的;(四)对投诉举报人、证人、鉴定人、调查处理人打击报复的;(五)授意、指使、强令、胁迫他人违规的;(六)违规后逃匿的;(七)其他另有规定的。

前款所称屡查屡犯违规行为,是指检查部门在各类检查中发现被检查部门两年内,同一人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重复出现已在前次检查中被之处活在公司范围内通报过的违规行为。

第二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处罚:(一)初次或者过失违规且情节显著轻微的;(二)主动检查纠正或者交代应受处理违规行为的;(三)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发生的;(四)主动检举揭发他人的违规行为经调查属实的;(五)主动退出违规所得或赔偿因违规造成的损失的;(六)抵制无效,被迫实施违规行为的;(七)有其他立功表现的;(八)其他另有规定的。

第三十条员工如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触犯国家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的,同时要按本规定予以相应处理;造成我公司财产或声誉形象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员工违规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追究其责任的,不得免除按本规定应当受到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因责任人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经营风险,或造成我公司名誉形象损害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均应视情节和后果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对本规定未确认处理规则,属于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可比照本规定处理规则最相类似的条款处理。

公司另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调查审理违规行为时,实行回避制度。

调查人员、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与被调查人、被处分人有利害关系的,应报告领导,经批准予以回避。

对违规事实进行责任认定,相关责任人必须回避。

第四章受理第三十四条各级主管部门通过以下途径获得线索:(一)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及其他职能部门在实施业务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违规线索的;(二)客户或其他人员检举投诉的;(三)司法机关查处案件涉及我公司工作人员违规问题的;(四)外部监管机构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违规线索要求我司调查处理的;(五)其他途径。

第三十五条政府机关、监管部门、合作企业或中介机构发现,并要求或建议处理的违规行为,由我公司相关领导批示有关职能部门受理。

第三十六条各受理部门应记录违规行为及其处理情况。

第五章调查核实第三十七条各部门/项目发现或知悉违规行为线索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查核实:(一)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阅卷记录并收集证据;(二)听取违规当事人陈述并记录,或要求提供说明材料;(三)询问相关人员,做好谈话记录或工作记录。

第三十八条调查核实中有下列情形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一)发现或知悉线索反应的违规行为较为严重,或核查中发现问题较为严重的,要按规定报告;(二)核查中,发现涉及资金、财产损失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全。

第三十九条在查清违规行为事实的基础上,部门/项目负责人应与核查人员研究讨论,认定违规行为性质及责任。

第四十条部门/项目负责人或核查人员应将违规事实、性质和责任的认定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与违规行为责任人见面,充分听取责任人陈述或申辩。

必要时,应补充调查了解情况,并实事求是地予以调整或修改。

责任人应在见面材料商签署本人意见。

如果责任人不愿意签署意见,则有核查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第四十一条部门/项目负责人和核查人员共同研究,提出违规行为处理意见。

第四十二条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审定,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对一般性违规行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二)对需要进行行政处理的违规行为,根据有关具体规定,移送人力资源部,或报经批准后进行处理;(三)凡严重违规行为,或认为应由执纪小组协调审议的,移送执纪工作小组。

第四十三条一般违规行为按规定由各级管理部门按简要程序进行处理,必要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六章审理与责任认定第四十四条部门/项目组移送执纪工作小组处理的严重违规事项,一般应具备以下材料:(一)违规行为事实核查报告、证据材料;(二)责任人陈述及见面材料;(三)对违规行为性质和责任的认定,及责任人处理建议。

第四十五条执纪工作小组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规等要求,对移送或报批的严重违规问题进行审理。

第四十六条执纪工作小组在审理过程中,对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可以要求或协助相关单位补充调查或重新调查,也可以直接进行补充调查或重新调查。

第四十七条执纪工作小组将审理意见及相关材料,提交执纪工作小组成员,提请召开评审会议。

第四十八条执纪工作小组评审会议由小组成员、部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核查、审理工作人员参加。

会议由执纪工作小组组长主持。

第四十九条评审会议议程一般如下:(一)执纪工作小组办公室组长作关于审理意见的说明;(二)审议关于违规行为的核查、审理意见;(三)作出关于违规行为处理的评审意见。

评审会议根据多数人意见提出处理建议,但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如实报告。

第五十条执纪工作小组负责记录、整理执纪工作小组评审会决定。

执纪工作小组成员会签后,报请公司领导审核,并提交董事会审定。

第五十一条执纪工作小组评审会议关于严重违规行为的处理意见,经董事会批准后,即生效。

第五十二条严重违规行为处理的时间,从证实严重违规行为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

第七章执行处理第五十三条对违规行为作出的处理决定,由执纪工作小组拟发行政处分、行政处理等处理决定。

第五十四条对违规行为责任人作出行政处分后,行政处分决定当送达被处分人所在单位和被处分人本人,并抄送人力资源部。

被处分人在押、在逃或自动离职的,应通知其成年家属。

第五十五条应受行政处分人员在处分决定前已调离我公司以及退休的,应将确定的处分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其所在单位的上级纪检监察等部门,请转送其所在单位处理。

第八章申诉第五十六条被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受到处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分决定的项目/部门负责人或人力资源部提出书面申诉。

第五十七条对被处分人的申诉,受理部门应组织进行复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