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度的外交政策


印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联合国宗旨和
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考虑到所有国家 利益并能为所有人接受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要 求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呼吁各国 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第三世界发展的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2年联大期间正式向大会提出成为安理会常 任理事国的要求,建议扩大安理会,实现决策 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2005年,印度与日本、 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提出安理会改 革框架决议草案,要求扩大安理会,同时增加 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并坚决要求拥有 安理会否决权。
3 瓦杰帕伊总理时期
瓦杰帕伊于1996年5月16-28日和1998年3月 19日至2004年5月22日担任总理。冷战结束后, 印度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开始实行全方位大国 平衡外交,与美国发展一种新的关系,与俄罗斯 保持传统关系,拓展东向政策,重新恢复与欧洲 及西亚、海湾、中亚等远邻地区的传统联系,改 善与中国的关系。在外交布局中,印度对大国和 多边的重视大大超过了对本地区和多边的重视。
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进行第一次 正式访问。
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作为新中国 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对中国进行正式访 问。
1959年中国中央政府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 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 1962年,中印双方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
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 善。
印俄双边关系密切。2000年,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 年度峰会机制。2008年2月,俄总理祖布科夫访印,出席在印举办俄罗 斯年开幕式。双方签署关于执法和档案合作的2份谅解备忘录。12月,俄 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印,分别会见印总统、副总统、外长及议会反对派领导人, 与印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并出席在印举办的“俄罗斯年”闭幕式。双方发表 联合声明,并签署了能源、经贸、金融、海关、旅游、航天等领域的10个 合作协议。
2009年8月15日,印度总理辛 格在印度独立日发表讲话,阐述内政外 交重点。他说,印度政府愿与所有南亚 邻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同时把保证社 会安定和谐、寻求经济恢复高速增长作 为国内工作的重点。
印度与美国签署国防等三个合作协议
2005年7月,印美宣布 建立全球伙伴关系。2006年 3月,美总统布什访印。双方就 印度核设施分离计划达成协议, 制定两国贸易三年内翻番的目标, 宣布成立科技委员会,探讨民用 航天合作。12月,美国会通过 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200 8年9月,印总理辛格访美,与 布什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 合声明,同意开展民用核能合作。 美在印增设驻海德拉巴总领馆, 印在美新增驻亚特兰大和西雅图 两个总领馆。核供应国集团取消 对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后,美众议 院批准《印美核协议》。
印俄合作发展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印俄外长会谈
印度总理辛格与日本前首相小泉
印日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伙 伴关系。2004年起,印成
为日最大海外开发援助对象。
2006年12月,印总理辛
格访日,双方宣布建立战略 性全球伙伴关系,并将2
007年定为“印日友好年” 和“印日旅游交流年”。20 08年10月辛格总理访日, 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举行会谈, 双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气候变 化、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加强 合作,发表了《印日安全合作 联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战略 伙伴关系进展联合宣言》。
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
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印度进行 国事访问。
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 正式访问。
近几年来,中印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
03年,两国建立了联合研究小组,专门研 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并制定了经贸合作计
划。中印贸易额以每年20%~30%的速 度递增,2005年达到168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
加快推进大国外交战略。强调外交为经贸
服务,在保持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
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美、日、欧等发

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科技合作,吸

收资金和技术。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的 关系发展迅速。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
总 理 辛
同海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 格
时期:
一、从尼赫鲁到辛格
印度是议会制国家,总理在外交
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从1947年独立 以来的60多年中,尼赫鲁总理、甘地总 理、瓦杰帕伊总理和辛格总理执政时印 度的外交包括国际组织外交搞得最有声 有色。
1 尼赫鲁总理时期
尼赫鲁于1947年8月15日至1964年5月27日 担任印度总理。在印度,没有一个公众人物在对 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经验方面比得上他,难怪圣雄 甘地也称他为自己外交事务方面的导师。15J作为 印度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理,尼赫鲁为印度后来 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印度独立时,正是冷战 开始和两大阵营对抗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之时。 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政府决定在两极对抗 中采取中立立场,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在国际事 务中保持行动的独立性。i954年尼赫鲁与周恩来 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 尼赫鲁又参与发起并参加了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印度 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印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 首次访印。 2000年5月,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中国。 2002年,朱镕基总理访问印度。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 正式访问。11月,中印两国海军在上海东部海 域举行50多年来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2004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老挝首都 万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表示,中印关系目
然而,1947年与巴基斯坦和1962年与中国的 军事冲突损害了印度的和平大国形象。尽管印度 曾经表示接受联合国印巴委员会于1949年1月通
过的关于在克什米尔进行公民投票的决议,但印
度很快又改变了立场。印度还继承和巩固英国殖 民统治在南亚地区的权利,把三个喜马拉雅山国 家(不丹、锡金、尼泊尔)纳入自己的保护和控制 之下。印度的外交综述同美国的关系
同俄罗斯的关系
同日本的关系
印 度


同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
同南盟及南盟国家的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
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 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 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人民党政府更具有民 族主义色彩。瓦杰帕伊政府有各大外交行动:公 开进行核试验、大幅提升印美关系、提出入常目 标。印度长期以来没有加入联合国防扩散体系, 1998年核试后,一直拒绝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 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印度还国 防扩散体系,1998年核试后,
一直拒绝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印度还大力发展导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与印度总理辛格
第15届南盟首脑会议开幕
2004年以来,印巴保持和平对话进程, 双边关系继续缓和。2008年11月, 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后,印指责巴 境内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制造了此次事 件。印巴关系骤然紧张,和平进程中断。 经国际社会斡旋,两国紧张局势有所降温, 但尚未根本缓解。2009年6月,印总 理辛格在俄罗斯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 间会见巴总统扎尔达里。
吉夫甘地总理在联合国最有影响的外交行动是
1988年6月他在联合国大会第三次裁军特别会议
上提出开创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秩序的行动计
划,其核心是进行全面、彻底和非歧视性的核裁 军,到
2010年分三阶段取缔所有核武器。该行动 计划的基本要点包括:第一,所有国家共 同承诺最迟于2010年取缔核武器;第二, 所有核武器国家必须加入核裁军进程,所 有其他国家也应成为这一进程的一部分; 第三,为了显示善意和建立必要的信任, 每一阶段应取得有形的进展;第四,有必 要改变现有的原则、政策和机构以维护一 个无核武器的世界,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 谈判以建立一个全面的全球安全体系。
在英迪拉甘地第一次担任总理期间,印度积
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特别是在77国集团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提出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对77国集团的发展方向
和行动路线,以及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具有
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英迪拉甘地在第二次担任总 理期间参加了一系列的多边外交活动,如1981年 10月在坎昆的南北首脑会议、11月在墨尔本的英 联邦会议、1982年2月在新德里的不结盟国家首 脑会议并当选为主席、1983年6月在贝尔格莱德 的联合国贸发会议、10月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拉
1958年12月9日,尼赫鲁总理在印度国会人 民院的演说中全面阐述了以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 和根据我们自己判断为主要含义的不结盟政策。
这一政策很快赢得广大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的 支持,尼赫鲁与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尼西亚的 苏加诺和埃及的纳赛尔共同领导了不结盟运动。 在1964年开罗召开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印 度提出了不结盟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核裁军; 第二,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第三,免于外国统治、 侵略、颠覆和种族歧视;第四,通过国际合作加 快经济发展;第五,充分支持联合国及其和平与 发展事业。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最大成员, 印度对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甘地总理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英迪拉甘地执政(1966年1月24 日至1977年3月24日,1980年1月14日至1984年 10月31日)和拉吉夫甘地执政(1984年10月31日至 1989年12月1日)。
两位甘地总理执政的岁月,正是印度的外交 政策包括国际组织外交经历考验和面临调整的时 期。印度从实力地位和地缘政治出发,重点发展 与苏联的特殊关系,建立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关系。 在核不扩散、阿富汗、柬埔寨等问题上,印度与 西方国家的立场相左、利益相异。在南亚,印度 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对待地区内小国,并提出被 称为印度主义的英迪拉主义,反对地区外国家对 南亚事务的干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