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教育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1)

以教育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1)

以教育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乡村文化的衰落使当下的农村少年、农民,以及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失根”危机日臻严重。

前清华校长蒋南祥有言,教育的目的不在知识,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

简洁的语句阐明教育对唤醒人们重视文化,激励和鼓舞他们建设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解决乡村文化缺失问题,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关键是教育。

教育保障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乡村节目、宗教仪式、独特的地方戏曲等乡村文化生活因后继无人面临凋零的局面。

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然而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骤增,不仅带走了绝大部分的劳动力,也减少了当地学校的生源,致使担任传承乡村文化的下一代早早离乡背井,对乡村文化疏离淡漠。

如材料中:Y市教办主任介绍,某镇原有2400多名学生,但随着家长异地就读后,现在不到1100人。

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基础设施落后,教师资源匮乏是生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扩大政府对其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将有助于吸附乡村本地与周边地区的生源,为保障乡村文化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

教育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前进。

赌博、暴力犯罪事件增多,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利益化的认知趋势,在揭示乡村社会精神文化缺失的问题同时,更说明了乡村文化在与新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亟待有关社会力量和政府的正确引导。

农村少年在扮演传承乡村文化的角色亦需起到确定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文化建设的作用,那么提升农村少年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要求发展教育。

通过增强教育来奠定乡村文化的理论基础,发展教育来推动乡村文化的进步。

以“失根”危机为表现的乡村文化的失落,已经威胁到我国新农村的科学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发展教育对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进步,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