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二次灌浆施工方案.doc

基础二次灌浆施工方案.doc

基础二次灌浆施
工方案
1 2
2 2
3 3
4 5
5 6
6 7
7 8
8 10
9 10
10
11
2
一、编制依据 :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
6、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
的规定建筑部建 [ ]211 号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神华宁煤 400 万吨 /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大件组装厂上部
厂房 ( 钢结构 ) 施工安装工程 ( 第一标段 : 厂区北部 ) 。

大件组装厂主
体结构均为型钢结构件 , 基础为独立柱杯形基础 , 建筑面积
为 17000m2, 建筑高度为 31.47 米。

建筑物耐火等级 : 二级。

屋面
防水等级 : 三级。

建筑抗震烈度 : 7.5 度。

本工程需要二次灌浆的
钢柱为 53 个 , 需要微膨胀细石混凝土量约为: 110m3。

三、浇筑方案
本工程的钢柱基础二次灌注采用人工浇筑 ,为了有效控制的施工质
量 , 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
1、砼配合比设计及外加剂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气温情况, 设计为 C35 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考虑现场最低温度在0℃以下 , 本方案二次灌浆混凝土比设计提高
一个标号 , 采用 C40 微膨胀抗冻细石混凝土, 商砼站根据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及加入相应添加剂。

2、砼的运输
砼运输设备为商砼站的专用运输车辆。

四、砼的浇筑
1、施工准备 : 杯口内部无杂物、杯口内部进行湿润。

2、根据钢柱安装的顺序 , 达到 10m3 左右的混凝土量时 , 联系商砼站进行浇注。

3、柱底部分灌浆时应从杯口一侧进行灌注, 另一侧溢出 , 不能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注。

4、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 , 不能间断 , 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五、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振捣方法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振捣时间宜为15~ 30S, 且隔 20~30 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1、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浇注高度如超过时必须采取措施, 用串桶或溜管等。

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拨, 插点要均匀排列, 逐点移动 , 顺序进行 , 不得遗漏 , 做捣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
作用半径的 1.5 倍 ( 一般为30-40 ㎝) 。

3、浇注过程中如必须间歇 , 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 ,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 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

4、浇注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钢柱轴线有无移动。

当发现砼
有不密实等现象 , 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砼的养护
浇筑好的砼应进行充分的湿润养护 , 这一工序是保证砼强度质量
的关键 , 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砼采取自然养护 , 应在浇筑完毕的 12h 内时砼加以覆盖 , 保护和浇水 , 以防止风裂、干裂。

砼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 浇水次数应能使砼处于湿润状态。

已浇筑好的砼在强度未达到 1.2N/mm 以前 , 不得在上踩踏或施工。

七、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
1、砼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①检
查砼组成材料的质量 , 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②检查砼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的坍落度, 每一工作班至少两
次。

③在每一工作班内, 如砼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 应及时检查。

④砼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⑤浇筑砼时 , 应注意防止砼的分层离析 , 砼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
不超过 2m, 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框架柱在下
次浇筑时 , 底部应先填与砼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50-100 厚 , 浇筑砼
时 , 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情况 , 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 , 应立即停止浇筑 , 并在已浇筑砼凝结前修理完毕再继续浇筑。

⑥砼浇筑完毕后 , 应根据现场气温条件及时覆盖和洒水, 养护
期不少于 14d
⑦浇筑砼应连续进行, 当需要间歇时, 间歇时间应在前层砼凝
结之前 , 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砼从搅拌机卸出到次层砼浇筑压茬的
间歇时间 , 当气温小于 25℃时不应过过 3h, 气温大于或先于 25℃时, 不
应超过 2.5h, 如超过时 , 应留置施工缝。

2、评定砼质量的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留置组数应符合下
列规定
①强度试块 :
*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组 , 每组三块 ;
*每拌制 100m3 不应少于一组 , 每组三块。

②与结构同条件养护
的试块 : 根据施工设计规定按拆模等需要
的数量 , 分段留置。

试块要按规范要求制作、养护,到期后及时送
试验室试验 , 做好试验和砼施工日志资料。

配制砼的所有骨料均应
由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进场须有出厂合格证, 并每批
送试验室化验 , 由试验室给出砼配比报告。

八、注意事项
( 1) 蜂窝 : 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 振捣不实或漏振, 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 墙根部模板有缝隙, 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 2) 漏筋 : 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板底部振捣不实, 也可能出现露筋。

( 3) 麻面 : 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 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或因混凝土气泡多, 振捣不足。

( 4) 孔洞 :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 未经振捣就继
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 5) 缝隙与夹渣层 :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 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 6) 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主要原因
是混凝土浇筑后, 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
时, 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九、成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 不得踩楼板的分布筋、弯起钢筋 , 在楼板上搭设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浇筑人行道, 保证楼板钢筋
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2.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 不在梁或楼梯踏步侧模板上踩踏, 应搭设跳板, 保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已浇筑楼板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 ,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 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4.在浇筑混凝土时, 要对巳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 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派专人及时清理干净, 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

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环境管理措施
a 、现场的污水,泥浆水设沉淀池,不得排入场区内。

b 、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焚烧油毡等,现有象毒及有臭气的物质。

c、现场道路及水泥棚,搅拌站等基座硬化处理,场地洒水湿润,消灭扬尘现象。

d、加强场内环境道路硬化。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a、加强个人防护,配备各种安全及劳动保护用,坚品决杜绝”三违”现象。

b、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建筑物四周搭设密目式安全,网加强”三宝””
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消灭安全隐患。

c、施工临时用电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方法,主要干线采用三相五线
电,缆配电箱专人管理,照明采用36V的安全电压,施工设备专人管
理、维修, 避免机械伤人。

d、特殊工种( 包括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工、各种司机等)必须持
证上岗。

e、所有工人应严格执行并遵守安全操作规,加程强职业健康安全意,
识上架施工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