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幅系统实验

调幅系统实验

实验四调幅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
2.完成调幅接收机整机联调
3.进行调幅发送与接收系统联调。

(注:可直接做第三项)
三、实验电路说明:
三、实验电路说明:
该调幅实验系统组成原理框图如下图10-1(a)(b)所示,图(a)为调幅发射机组成模块,图(b)为接收机组成模块。

各模块位置参见布局分布图。

发射部分由低频信号发生器、载波振荡、幅度调制、前置放大、功率放大器五部分电路组成,若将短路块J4、J5、J10、J11、J17连通,J15连通TF则组成调幅发射机。

10-1(a)调幅发射机实验组成原理框图
J36(J.H.OUT)
10-1(b)调幅接收机实验组成原理框图
接收机由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晶体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二次混频、中放、包络检波器、16.455MHZ本振振荡电路、低放等八部分组成。

将短路块J33、J34连通,J29连通
J.H.IN,J42连通J.B.IN,开关S9拨向右端,组成晶体管混频调幅接收机,若将短路块J48、J49连通,J33、J34断开,J29连通P.H.IN其他同上,则组成平衡混频调幅接收机。

四、实验步骤:(一)AM发射机实验:发射机部分电路如下图:
1.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2中“4”置于“ON”即为晶振。

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4中“3”置于“ON”,“S3”全部开路。

用示波器观察J6输出10MHZ载波信号,调整电位器VR5,使其输出幅度为0.3V左右。

2.低频调制模块中开关S6拨向左端,短路块J11,J17连通到下横线处,将示波器连接到振幅调制模块中J19处(TZXH1),调整低频调制模块中VR9,使输出1KHZ正弦信号V PP=0.1~0.2V,低频信号见下图:
3.将示波器接在J23处可观察到普通调幅波。

通道1显示的是低频调制信号,通道2显示的是AM信号。

4.将前置放大模块中J15连通到TF下横线处,用示波器在J26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

改变VR10可改变前置放大单元的增益。

5.调整前置放大模块VR10使J26输出1Vpp左右的不失真AM波,将功率放大模块中J4连通,调节VR4使J8(JF.OUT)输出3Vpp左右不失真的放大信号.。

6.将J5,J10连通到下横线处,开关1S拨向右端(+12V)处,示波器在J13(BF.OUT)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可改变丙放的放大量。

接收机部分电路见下图:
(二)调幅系统联调:
1.将前置模块中J15断开,将J23处的AM信号用短路线连到晶体管混频处的J32处(J33断开,J34连通),J36处可观察到混频后的AM波。

3.将二次混频处的开关S9拨向右端,J29连通到
JH.IN,J38处可观察到二次混频后的AM波。

(注:若此波形失真,则可调电位器VR14(右旋)
4.将J38处波形调到0.2V左右,中放处J40连通在J55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AM波。

5.振幅解调处J46连通,开关S13拨向左端,S14、S15、S16拨向右端,在J52处可观察到解调后的低频信号。

S15
拨向左端可观到惰性失真,S15,S16,同时拨向右端可观察到底部失真。

S14拨向左端可观察不加高频滤波的现象。

惰性失真
底部失真
不加高频滤波现象
6.J42连通J.B.I.N,则在J44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低频信号。

7.用双踪示波器对比解调后的输出波与原调制信号。

将示波器一路接入平衡调幅模块中J19(TZXH1)处,另一路接检波输出J52处,观察两波形并进行对比。

通道1为原低频调制信号,通道2为振幅解调信号,有少许时延。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实验目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