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编导的视听语言基础(编导自习室整理)

电视编导的视听语言基础(编导自习室整理)

2、有助于形成影片独特的节奏。这种有节奏的 画面运动可能是由镜头运动产生的,也可能是由人 物运动和镜头运动共同长度或镜头放映长度。
拍摄长度是指拍摄现场摄像机从开始运行到停机的时间 长度。
为了后期编辑时的便利,现场拍摄时每个镜头的开始 和结尾部分可多保留些可能直接不需要的内容。
三、运动
(一)运动的定义与划分
运动指摄影机在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 跟镜头、升镜头、降镜头等不同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 可以口诀缩记为:推、拉、摇、移、跟、升、降。
1、推镜头
画面效果表现为同一对象由远至近或从多个对象到其中 一个对象的变化。
在视觉上,观众感到逐渐接近被摄对象。 通过两种方式可以达到: 其一,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其二,采用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逐渐调至长焦距部位 第er种方法会相应的使画面产生透视变化,而第yi种不会
(一)电视字幕的种类
1、说明性字幕。主要对画面内容进行说明补充,如 人名、时间、地点等,使观众了解基本的信息。
2、强调性字幕。
将画面中出现的人声(对白、旁白、独白)进 行可视性强调,避免听觉误差使观众产生含混。
3、主观性字幕。
主要用来结构、连贯画面的叙述,表述创作者的观 念。在广告片、纪录专题片中常常出现。
(二)画面色彩的运用与具体处理 创作层面上,色彩可作下列基本的划分: 暖色类:红、橙、黄 中间色类:绿 冷色类:青、蓝、紫 消色类:黑、白、灰
色彩在电视节目中是运用范围最广的元素。
写实性的色彩处理在电视节目的使用中占有较 大比例。这种色彩处理旨在真实地表现具体光色条 件下被摄体色彩效果,强调色彩还原的准确和色彩 表现的自然、真实,反对人工矫饰,给观众身临其 境的感受。
表现景物与人物时常常将主体表现得雄伟高大、崇高, 具有权威感与震慑力。
编导在创作时也常常不拘此道,反常的使用会使得观众 更加关注创作者的意图,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7、俯角度
角度有利于展现空间内的布局和层次,表现景物和环境时易产生 辽阔的视觉感受。拍摄人物时,常常带来被摄对象渺小、卑鄙以及无助 感、压力感等情绪感受。
对于电视编导而言,重点是要确定节目的整
体色彩基调。色彩基调是节目色彩构成的总体倾 向,是指色彩在单个画面上占有的突出位置和在 整个节目中出现的频率。色彩基调的概念在理解 上不要片面的理解为所有画面都必须呈现某种色 彩。
完成节目色彩基调实现的因素有:环境空间 色彩的选择,化妆、服装和道具色彩的配置,光 线的处理和后期处理等。而确定色彩基调考虑的 因素是节目内容、节目类型、电视栏目和电视频 道的要求。总体原则即为:形式服从内容,局部 服从整体。
旁白,节目中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介绍性、解说性 、评论性语言。
通常以制作者“第三人称式”的方式陈述或以剧中人物 “第一人称式”的方式出现。前者可称为解说旁白,它“是非 事件空间的创作者对事件空间所发生的事件的评价或解释”。 (潜伏)
解说旁白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注重逻辑性,非口语 化。应避免与画面信息的同义重复和对主体的直接述说, 在风格上则与节目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以剧中人物“第 一人称式”的方式出现的旁白可称为叙述旁白。
5、跟镜头
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拍摄,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 画面中位置基本不变,而前、后景则可能不断变换。具体 实现可有推、拉、摇、移、升、降等多种形式。
6、升降镜头 摄影机作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可以有效的形
成画面角度的改变。
(二)运动的两大作用
1、成为建构导演风格的重要元素。运动作为一 种特征鲜明的外部形式技巧常常被用来建构编导的 影像风格特征。
(二)电视节目中的非言语声
第二章
电视编导的视听语言基础
作为电视编导,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电视节目,都要在这 些声画要素中找寻各自不同的编码原则,制作出符合各自要 求的电视节目。换言之,作为电视编导离不开对声画系统的 掌握运用。
本章将从电视节目编导在声画编码创作中的思维方式出 发,学习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画面系统
充分考虑光线和色彩的元素,将使得影像更 有感染力,其修饰效果的达成和实现也是创作者 专业性的进一步体现所在。
七、字幕
电视节目中字幕的使用,兼容了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介 的传播特性,可视作是对印刷媒介的一次回归。但与印刷 媒介的抽象性表述不同,电视媒介又是运用运动的声画影 像诉诸人类知觉进行表情达意的全新媒介形式,对观众而 言,其信息的接收方式完全不同于印刷媒介。与此同时, 在字幕的使用上,电视节目与其最临近的姊妹艺术——电 影,特别是故事片中节制的运用又大不相同。

5、特写
影视媒介中最具表现力的镜头,能够将原本难以体察的人 物内心情绪和情感悸动富有表现力的呈现出来,达到人物与观 众在情感层面的认知与融通,是有效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艺术手 段。
表现物件细节时,常起到突出展示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具 有的叙事、表意意图。
(二)景别使用的基本原则
景别的种类: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景 1信息控制: 宏观信息——————微观、重点信息 2对象的选择:侧重环境—————— 侧重人物与事物 侧重形体与动作—————— 侧重精神与情感 3类型的选择:纪实类节目—————非纪实类节目 4进入度的选择:间离———————介入 5意境的选择:写意————————写实 6节奏的选择:舒缓————————急切
3.背面角度
表现被摄对象背面特征。摒除了被摄体的正面信息,将 观众注意力归置于物件细节、人物服饰、细微的肢体动作。
表现出场的人物,唤起悬念与参与感。
4、斜侧角度
斜侧角度指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和侧面、背面和侧 面之间的位置。
立体感鲜明、透视效果较好,视觉表现力与可塑性强, 在影视画面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创制和编排上可试着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字幕的创制:什么字体?什么颜色?
字幕的编排:字幕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什么样的背景上? 如何排列?停留多长时间?
不论对字幕进行何种处理,最终目的是要使节目形式与 内容相统一,实现对画面系统信息传递效力的增强。
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声音系统
电视节目的声音系统主要由人声子系统、音乐子系统、 音响子系统构成。
2、拉镜头
画面效果表现为同一对象由近至远或从其中一个对象到 更多对象的变化,
在视觉上,观众感到逐渐远离被摄对象。
通过两种方式可以达到:其一,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 移动拍摄;其二,采用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逐渐调至短焦距 部位。
其中,第er种方法会相应的使画面产生透视变化,而第yi 种不会。
3、摇镜头
在画面系统的基础构成元素中,长度与前述
的角度、景别、运动不同,这三者都是在拍摄现 场明确得以呈现的,而长度概念却要待后期剪辑 时才能真正产生。
五、光线
无论摄影机还是摄像机,其影像记录方式无论是光化学 反应还是光电磁模式,都需要足够的光线才能得以记录影 像,前述的几个画面元素可以使观众对节目内容有基础性 的了解,其前提也是如此。但是,要使光线能够发挥提升 画面表现力的作用,就要依据一定原则创造性的使用。
画面基础构成元素:角度、景别、运动、长度 (信息传递的初级层次)
画 面
画面附加元素:字幕(信息传递效力的增强)
系 统
画面修饰构成元素:光线、色彩 (信息传递的修饰与完善)
一、角度
编导总会在被摄对象旁的一个点上去设置机 位。受过良好训练的从业者会进行自觉的、有意 识的选择。熟练的艺术工作者会超越这一阶段凭 借本能选择最恰当的位置,其外在表现形态和本 专业领域以外的业余人员非常接近,都呈现出一 种不自觉选择的状态。
5、平角度
平角度指摄像机处于与人眼相等的高度。平角度接 近人眼平视观察事物的高度,符合人在多数情况下的观察 习惯和视觉接收经验,易产生平稳、自然的画面效果。这 样的角度设置是冷静客观的,较少的注有主观表现色彩, 不易使观众意识到编导(编码者)的存在。
6、仰角度
仰角度画面的主体突出,画面表现内容纯粹。
视听元素系统中的长度概念主要指的是镜头放映长度, 即编导最终到底以多长时间体现一个拍摄内容。
镜头放映长度由编导最终确定。它取决于画面内容的需 要(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运动和演员的运动、画面的布局、 景别元素)和观众感知内容所需的时间,也要考虑到情绪长 度,即情绪上的绵延所需的时间和全片的叙述节奏的整体构 思。长度的控制是编导画面元素控制的重要内容。
1、正面角度 正角度指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表现被
摄对象正面特征。构图均衡,对称感强。
不足?
2、侧面角度
侧角度指摄影机处于被摄体的侧面方向,与被摄体正面 成90度角。主要表现被摄对象侧面特征,勾画被摄对象侧面 轮廓形状,交待人物运动方向和姿态,表现其动势和交流方 向。
在人物对话场景,特别是对峙等场面时常常使用。
4、渲染性字幕。
由画面内容或人声内容引发,常常代表主持人或观众 的反应。形式通常较为生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效果与感染 力。娱乐节目在渲染性字幕的使用上较为普遍。
(二)字幕的创制和编排
在涉及字幕的具体问题时,首先是编导的统一要求。 字幕的形式必须与节目、栏目和频道的整体要求一致,同 时具有特色。字幕的处理要便于观众接收,即简明具有可 视性。
(一)角度的定义与划分
即从何位置、何方向、何高度令观众观察事件。 它由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两个因素决定。
在拍摄现场,编导设定机位时首先是在水平方向 上确立,然后再修正高度,操作的程序。
角度可以分为:正面角度、侧面角度、背面角 度、斜侧角度、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可以口诀 缩记为:正、侧、背、斜、平、仰、俯。
3、中景
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常被用来作为叙 事性的描写镜头而在影片中占有较大比例。利于交待所表 现的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4、近景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观众在近景中能够 通过面部表情和细微的肢体动作窥知人物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 动,是电视媒介特性的突出表现。交流感较强,常常用来传递 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