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云南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A.拈(diān)-(niān)来。

B.冀(yì)-(jì)、吮(shǚn)-(shǔn)。

D.庇(pì)-(bì)、创(chuàng)-(chuāng)。

2.【答案】C【解析】A.凑和-凑合,风弛电掣-风驰电掣。

B.闲情逸志-闲情逸致;D.蝉娟-婵娟。

3.【答案】A【解析】B.“有目共睹”意思为所有人的眼睛都能看到,与“我”矛盾;C.“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用于贬义;D.“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方,含有“正在”的意思,语意重复。

4.【答案】D【解析】A.缺少宾语,应在句子后面补充上“荣誉”。

B.语序不合理,应该是“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动宾搭配不当,“水平”和“培养”不能搭配,可以删去“和知识水平”或改为“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

5.【答案】B【解析】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从本题看,本段陈述的对象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④句放首位;然后①②③⑥句是陈述中国在这40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根据语言连贯的原则,看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为②①③⑥;第⑤句是阐述作者的观点,总结本段。

故选B。

【考点】句子的排序。

6.【答案】B【解析】B.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7.【答案】(1)贫贱不能移(2)自非亭午夜分(3)独怆然而涕下(4)九万里风鹏正举(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怆”“涕”“鹏”“莺”“燕”“啄”“絮”“萍”是本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8.【答案】生活中常出现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社会各界对语言使用现象高度关注。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材料,并对每则材料进行提炼总结。

第一则材料:“争夺冠亚军”有误,应该是“争夺冠军”,“反戈一击”有误,应该是“反击”,这两个事例说明某些媒体报道语言不规范;第二则材料:“远离禁毒危害”有误,应该是“远离毒品危害”,“敏儿好学”有误,应该是“敏而好学”,这两张图片说明有些宣传资料及书籍刊物语言不规范;第三则材料:“‘2018年十大流行语’一度在微博热搜榜排名第四”说明社会各界对语言的使用现象关注度很高。

综合起来,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对材料的概括。

综合性学习9.【答案】示例:叔叔(阿姨)您好!您在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中说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争夺冠亚军”,我觉得不妥。

决赛中两支队伍争夺的是“冠军”,亚军是不必争夺的,您认为呢?【解析】作答时,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语言表达要得体。

示例:叔叔(阿姨)您好!能读到您的关于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我很荣幸!不过在您报道法国队和克罗地亚队那场比赛时,您写了一句“争夺冠亚军”,我觉得这句话表达不规范,因为亚军是不必争夺的,您觉得呢?【考点】提出建议。

10.【答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雅奥斯特洛夫斯基【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主人公保尔在十六岁就参加了红军,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最终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达雅﹒柯察金娜是小说中保尔﹒柯察金真正的爱人,妻子,第三个恋人。

她在保尔的帮助下入了党,逐渐在政治上变得成熟,成了保尔的伴侣及党内的同志。

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

在保尔卧床期间达雅照顾保尔并鼓励他创作。

在母亲和达雅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在1934年出版了!【考点】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

11.【答案】藏书为富爱字不贫【解析】要求:(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2)用正楷字书写,要工整美观;(3)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4)不写繁体字。

本题中,“藏”字要书写正确、清楚、规范。

【考点】书写汉字。

12.【答案】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在阅读古诗词中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

“四面歌残终破楚”意思是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的故事。

写作诗歌时诗人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于是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因此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写出了国家四面楚歌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考点】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13.【答案】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内容+情感。

做答时既要理解诗句大意,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诗歌情感。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秋瑾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身不得,男儿列”表明自己是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一腔爱国热忱。

【考点】学生揣摩诗歌情感。

【参考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14.【答案】(1)下雪(2)勉强,尽力【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中的“雪”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雪”。

(2)句中“强”要理解为“尽力”,这样理解才能表达出作者遇到知己的惊喜之情,即使喝酒能力不够,但还要尽力地喝。

【考点】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5.【答案】(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解析】文言文翻译时遵循“信、达、雅”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第(1)句中“拏”(ná)意思是“划”;第(2)句是反问句,“焉能”意思为“哪能”,“更”意思是“还”。

【考点】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16.【答案】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解析】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而“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几个词语一组合,寥寥几笔,就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17.【答案】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表明他与众不同、不随流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等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考点】理解作者情感。

【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18.【答案】形成灯节文化现象将灯节文化推向新高度【解析】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原文,根据题干的要求在文中相应位置去寻找答案。

对“灯节文化的发展过程”很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考生找到相应的时间标志,一般在附近就能找到答案。

文中第②段“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提示了第一小空的答案;第⑩段的“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于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提示了第二空的答案。

【考点】对主要内容的概括与梳理。

19.【答案】示例:长信宫灯是中国传统灯具的典型代表;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灯具的特点;写长信宫灯使文章的说明更加具体、真实。

(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一角度作答亦可)【解析】第⑥段总的介绍了灯具的特点:“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第⑦段就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来具体说明。

之所以选取长信宫灯,因为长信宫灯“铜质鎏金”“能挡风”,“有排烟导管”,“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最能代表中国传统灯具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的特点,这样举例就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考点】举例说明。

20.【答案】示例一: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

示例二: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没有引来雷击,反而与日光一样明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