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电力井信息化管理案例介绍

苏州电力井信息化管理案例介绍

苏州电力井信息化管理案例介绍
一、案例概述
目前苏州市区已有地下电缆线路5410条,共km,电力井数万个。

随着苏州经济和配电网线的发展,电缆的长度一直在增加。

《苏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苏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目标:2013年人均年生活用电量9660 kWh,到2020 年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14490 kWh。

苏州市域包括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和姑苏、吴中、相城、吴江、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区)等6个区,总面积km2,其中市辖区为km2,远期规划市区面积为5482 km2,城区的扩大不但要在新建区域铺设管线,也会在旧的管线位置铺设新的管线。

如果不能实时掌握既有管线的位置以及走向,则新规划管线很有可能与其冲突,从而增加了铺设难度,严重的会导致规划失败。

因此对地下电缆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对现有老的地下管网的管理和改造,也涉及到新建城区的地下管网的设计和管理。

二、案例规模
1.投入规模:总投入:元
2.施工规模:
3.配置清单
三、方案介绍
➢方案组成:
针对目前电力地下电缆管理的难题,方案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GIS技
术,移动端技术,ETL数据交换技术,全方位的服务于地下线缆,保证地下电力电缆安全有效的运行,系统组成图如下3-1图所示:
图3-1
本系统共有三大子系统构成,包括电子标签及标识器管理系统、GIS管理系统、巡检维护系统。

(1)电子标签及标识器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通过电子标识器对井位或者直埋关键点进行管理,通过电子标签对井内电缆进行管理,其应用示意图如图3-2所示。

图3-2
➢系统概述:
●通过在电缆沟内孔位处,以及电缆中间头处安装电子标签,同时以电子
标签的唯一ID与电缆相关属性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专用读取设备,可以快速对线缆进行识别区分,如图3-3所示。

图3-3
●通过电子标识器安装在电缆井内、盖板下或者安装在直埋线缆的关键位
置,以电子标识器的唯一ID与井内属性信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标识器探测仪读取到标识器ID,再通过蓝牙传输给移动终端,移动
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后台服务器进行连接,不论是通过移动端的修改反
应给后台或者是通过后台的整理反应给前台,都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及时性,稳定性,长久性,如3-4所示。

图3-4
➢主要产品外观:
产品参数:
●读取距离:140cm
●工作频率:125KHz
产品特点:
●无源标签,维护方便;
●标签防水防尘,坚固耐用,寿命长达40年以上;
产品参数:
●读取距离:1-2cm
●工作频率:数据传输率300ms/次
产品特点:
●无源标签,维护方便;
●标签防水防尘,坚固耐用,寿命长达15年;
➢系统亮点:
●快速辨识,不用担心外部环境的变化;
●关联信息,一目了然;
●实时读取,切改线,维抢修,信息实时入库;
●对井位及直埋关键点进行唯一永久身份标识,科学化管理;
●无需开挖,即可快速了解地下信息;
●电子标识器,电子标签相互关联,井位关联电缆,不下井即可了解到孔位、
电缆信息;
(2)GIS管理系统
通过电子标识器对井位或者直埋关键点进行管理。

其应用截图:
系统概述:
通过电子标签所关联的电子标识器,按照其分布顺序进行连接,即可显示出整条线路的路由,同时配上街道图,卫星图,CAD图,可以有效的对线路路径进行合理的改造规划,若是沟内敷设,可以根据孔位的空置信息进行排布,使得线路的新建或者切改更加合理,便于科学管理。

系统亮点:
●直观生动地展示线路的走向、连接、跨越、线路间的相对位置;
●手持移动端导航的参照物选择更加多样化;
●地下信息的准确反映,避免了不合理的路径敷设出现,使得现场施工效率提
高;
(3)巡检维护系统
通过巡检人员实时向后台发送位置信息及异常信息,来确保配电的正常运行。

系统概述:
通过巡检人员实时发送的位置信息,可以让后台人员了解到巡检人员的位置,
通过判断其位置来确定巡检人员是否安全。

另一方面一旦现场出现异常,巡检人员通过无线网络及时向后台发送图像信息,可以让后台人员通过分析图片及位置作出高效的抢修计划。

系统亮点:
●移动手持终端电子地图导航;
●后台实时捕获现场人员位置信息,并不间断显示;
●通过巡检历史记录,来进行隐患排查;
四、实施过程
针对电力井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电力井及井内电缆数据采集的要求,数字化建设工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采集电力井及井内电缆数据信息;二是信息审核。

(1)信息采集
通过施工人员在井沟内安装电子标识器,标识器探测仪读取标识器ID后通过蓝牙传递至移动终端,同时采集井内信息,包括:电缆井号、位置描述、长宽高、侧面类型、不规则照片、不规则剖面图,通过3G上传给服务器。

若井内存在电缆或者中间头则安装电子标签,标识器探测仪读取电子标签ID后通过蓝牙传递至移动终端,同时采集电缆信息及孔位信息。

信息采集现场图
(2)信息审核
后台人员对现场人员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主要以属性信息、照片信息、剖面图信息是否一致为合格标准,若合格则继续下一口,否则重做。

五、反馈意见
目前,苏州供电公司已经在配电运行班组管理中推广使用电力井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应用该系统,给配电班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2-3人的开盖板进入沟内的环节,现在只需要1人通过1台手持式探测仪和一台平板电脑即可快速的了解沟内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如下图所示,时间上从原来的15分钟左右提高到3分钟左右,人数上从2-3人缩减至1人;电缆的辨识也从原先的2-3人,缩减至1人,时间上也从几十分钟缩减到几分钟;极大的节约人工成本,节省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以及服务质量。

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力井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北京瑞芯谷科技公司
2014/12/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