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白皮书v1.0

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白皮书v1.0

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白皮书九次方财富资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5月目录第一章社会信用体系介绍 (3)第二章发展现状及趋势 (6)2.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6)2.2大数据应用情况与趋势 (7)2.2.1新形势下的大数据已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7)2.2.2开启大数据时代政务和社会管理新模式 (8)2.2.3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区域性竞争优势 (8)2.2.4打造诚信名片,树立行业标杆 (9)第三章九次方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的特征 (10)3.1遵循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和大数据相关标准规范 (10)3.2采用大型IT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10)3.3技术架构对数据结构变化的适应性 (11)3.4数据采集源的易用性及业务变更的适应性 (12)3.5注重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的设计 (12)3.6大数据应用场景的可视化及参数化设计 (13)3.7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软件和技术 (13)第四章九次方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的总体架构 (14)4.1数据架构设计 (16)4.2网络架构设计 (17)第五章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9)5.1标准规范建设框架 (19)5.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20)5.2.1公共信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20)5.2.2统一社会公共信用代码建设 (21)第六章社会信用体系数据中心建设 (27)6.1大数据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 (27)6.2大数据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28)6.3信用门户网站和手机应用 (28)第七章大数据平台建设 (29)7.1大数据采集平台 (29)7.2大数据清洗平台 (30)7.3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 (33)7.4大数据可视化平台 (35)第八章应用系统建设 (37)8.1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查询 (37)8.2市场公共信用监管 (37)8.3信用服务展现 (38)8.4个人征信信息查询 (39)8.5企业征信信息查询 (40)8.6小微企业信用评估 (40)8.7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预警 (41)第九章社会信用体系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素 (42)第十章结束语 (43)第一章社会信用体系介绍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是完善科学发展机制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处于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拓展期。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更加密切。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往,树立国际品牌和声誉,降低对外交易成本,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平衡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适应全球化新形势,驾驭全球化新格局的迫切要求。

(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明确要求的工作任务国家一直在强调社会诚信问题,各地方也一直在推进,但是信用真正进入各地省的重点工程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信用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个人以身份证号码为基础,企业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

2015年9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信用列入政府治理工程的范畴,强调了社会信用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地位,同时也提出了鼓励互联网公共信用平台的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2016年在增强质量、提升品牌方面的工作重点建设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归集、整合包括产品质量、知识产权、水利工程、公路水运、涉旅企业、进出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等在内的信用信息,实施信息信用共享交换。

优化“信用中国”网站,推动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

开展国家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实施省级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试点。

李克强在刚结束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等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混乱,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信用管理的制度安排,具有减少信息不对称、抑制道德风险、促进经济交易的重要功能。

建立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我国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费的发展,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打破传统公共信用模式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必然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化和创新社会的形成,信息、知识扩散带来的创新民主化进程塑造了个体的力量,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必然的趋势。

社会信用点评体系的根本,是一种全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方式,是城市更开放、更自信的一种表现。

社会信用点评体系的重点,是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将点评延伸到公众日常生活,以移动应用App,搭建起公众参与诚信点评的桥梁,发挥大众监督作用。

公众利用移动端App应用,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失信行为进行实时的投诉和点评,并可对投诉内容进行现场取证上传,为诚信数据采集拓展数据渠道。

第二章发展现状及趋势2.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中国现正处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市场基础,及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不同。

就美国而言,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已经相对成熟,它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和谐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辐射功能,对促进社会和稳定和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有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严密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及其管理办法,还有健全的信用法律体系。

美国居民每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这个帐号记录着一生的信用记录。

如有严重不良记录,将会在美国寸步难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探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国务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公布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一批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和标准相继出台。

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部门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各行业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自律活动;各地区探索建立综合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整合应用;社会对信用服务产品的需求日益上升,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政务诚信度、司法公信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等。

2.2 大数据应用情况与趋势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我们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包括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都要融入‘大数据’的思维理念。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成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在当前形势下的新趋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各类征信机构、评级机构150多家,年收入20多亿元,远未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征信系统已收录自然人8.5亿,企业及其他组织近1940万户。

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组织,都远未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

以上数字表明,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必将为征信市场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这对于市场中传统的征信机构来说,巨大的机会面前同样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征信方式是通过收集大量可用作评级的信息,由分析人员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评级,最终得到受评对象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评级。

由于人工的介入,必然受到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对受评对象的评价结果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偏差。

未来征信市场快速发展,征信产品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行业人才的稀缺与行业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市场的发展,还将带来征信企业对相关人才需求地不断加大。

面对巨大而繁杂的业务,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对于征信企业来说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比传统的征信方式,大数据信用采用云计算技术,从数据录入开始到评价结果输出的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算法完成,避免了主观判断的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即使同时处理多个受评对象,仍然能够保证快速、准确的高效性。

大数据信用的运行成本主要来自知识产权和硬件的投入,相比大规模的人员需求,低成本优势显而易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