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银行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实施情况汇报材
料
一、实施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的组织情况
(一)组织领导
根据监管要求,自ⅩⅩ年1月起实行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
新制度与现行制度相比增加了集团授信风险监测、表内外信用风险全面监测、信贷风险缓释及还款方式统计监测、更全面的风险预警信息、信用评级、减值准备等与信用风险相关的重要信息及同业客户授信信息等内容,同时数据报送起点由5000万元调整为0起点。
由于统计内容的调整,涉及部门由风险管理部、信贷审批部、零售银行部扩大至公司银行部、国际业务部、金融市场部、科技部等部门。
为提前做好新制度数据报送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现行制度向新制度的顺利过渡,我行成立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实施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行风险管理部。
(二)各部门职责分工
过渡期内由风险管理部牵头组织实施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相关工作;牵头建设配套系统及开展系统操作培训工作;牵头完
成新制度下有关岗位设置、内部协调机制、取数规则、质量管理等制度的制定工作;牵头相关部门、各分支机构完成系统数据的全面清理工作。
信贷审批部、零售银行部、金融市场部、国际业务部、公司银行部、运营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系统需求的确认工作、业务数据的补录测试工作及数据质量的清理工作。
科技部配合完成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相配套系统的建设工作及因新制度实施造成的系统功能优化、改造工作。
(三)建立良性协调机制
为保证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及配套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由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间及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上传下达。
一是建立联络员会议制度。
由相关业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实施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风险管理部负责每周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上周工作进展情况并就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业务研讨。
遇有临时性问题可随时召开会议。
二是建立业务部门落实反馈机制。
由各部门联络员向本部门负责人定期汇报业务进展情况,落实疑难问题并最终将结果反馈至总行风险管理部。
三是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及时传达监管
要求;针对部门间讨论无法确认的问题,及时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二、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实施计划及完成情况
(一)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实施计划
(二)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完成情况
目前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需求确认工作已经完成,配套系统接口规则及功能开发工作正在持续推进过程中。
新版客户风险报送系统旨在建成集数据的采集、校验、修正、上报、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为一体的综合上报平台,包含数据补录、数据校验、上报管理、问题数据管理、信息查询五个模块。
数据源划分为业务系统抽取和补录两部分,针对在信贷、核心、票据等业务系统中存在的数据,于月底自动提取;针对信贷、核心等业务系统未能提取但客户风险统计制度中涉及需要提交的数据,在本系统进行补录后,最终形成报送的基础数据。
数据抽取完成后,根据《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校验规则》对数据进行实时校验,产生的错误校验信息,在问题数据处理中展示,供相关人员查看、修改。
对于在本系统中补录信息的错误和信贷系统提供的客户基本信息的相关错误,提供人工确认修改功能。
数据校验完成后,生成银监会要求格式的报文。
(三)新版客户风险统计指标与业务结合情况
依据监管指标填报要求,设置本行客户风险指标体系时,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内容在符合
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发展情况下涵盖全部业务数据;二是规范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及时性原则。
统计指标的设置可根据各部门业务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
三、实施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工作体会
目前本行的客户风险统计工作较监管要求尚有差距。
主要体现在:
1.制度、流程规范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门内部统计制度不完善,各类报表的取数规则、上报流程、数据源管理模式等尚未形成体系性文件。
客户风险考核评价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
2.数据源质量与监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由于系统操作人员与经办人员不一致造成客户信息数据质量不规范,伴随新版客户风险统计制度逐步推进,客户风险数据质量清理工作量加大。
3.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综合分析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