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监督 商场业卫生管理档案

卫生监督 商场业卫生管理档案

卧龙区商场业卫生管理档案单位名称:卧龙区卫生监督所制目录一、基本情况1、《卫生许可证》(住宿业)复印件粘贴处。

2、《营业执照》复印件粘贴处。

3、企业简介。

4、地理位置交通图。

5、布局图、平面图、6、空调系统竣工图。

7、商场业卫生管理机构图。

8、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复印件粘贴处。

9、职工花名册及体检情况表。

二、卫生制度。

1、证照管理制度。

2、个人卫生制度。

3、从业人员体检、传染病调离制度。

4、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5、市售消毒产品、涉水产品进货采购、验收制度。

6、自查制度。

7、消毒制度。

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9、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

10、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1、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2、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三、各项记录1、自查记录。

2、培训考核记录。

3、奖惩记录。

4、从业人员调离记录。

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记录。

6、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况。

7、投诉及投诉处理记录。

8、设备设施日常检查维护维修记录。

四、存档材料1、检测报告。

2、索证材料。

3、卫生监督相关材料。

4、相关法律法规。

5、其它。

《卫生许可证》(商场业)复印件粘贴处《营业执照》复印件粘贴处企业简介地理位置交通图商场、超市布局图、平面图集中空调竣工图商场业卫生管理机构图职责(商场、超市卫生管理部门的成员或卫生管理员)1、制订从业人员卫生培训教育计划和考核办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卫生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学习和考核。

2、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负责提出将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的从业人员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的意见。

3、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责任制度和卫生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督促本场所经营者、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按时办理有关卫生证件、证明,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5、配合卫生执法人员对本场所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负责建立本场所卫生管理档案。

6、参与保证卫生安全的其他管理工作。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复印件粘贴处职工花名册及体检情况表证照管理制度要点:(一)商场从业人员及销售的健康相关产品应证照齐全。

(二)卫生许可证悬挂在场所醒目处,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有效。

(三)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真实完备。

个人卫生制度要点: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从业人员体检及传染病调离制度要点:(一)商场、超市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

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治愈之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可疑传染病患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从业人员培训制度要点:(一)从业人员应当完成规定学时的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等。

(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三)从业人员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自查制度要点:(一)各部门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区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二)成立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制订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

(三)每月至少有一次全面的检查记录并有相应处理结果。

消毒制度要点:(一)公共卫生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二)公共卫生间禁止设置座便设施,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座便设施必须提供一次性座便套,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三)卫生间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要点:(一)机械通风装置应运转正常,过滤网应定期清洗、消毒。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三)集中空调机房应整齐、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堆放。

风机过滤网应清洁无积尘。

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要点:(一)商场、超市应建立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二)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三)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范围: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2.饮用水遭受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3.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等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剂、杀虫剂等中毒。

(四)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要点:(一)各项档案中应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记录并签名,档案应有专人管理。

(二)卫生档案实行分类登记管理,目录完整,陈列有序。

(三)卫生档案管理内容:1、各种证照;2、各项规章制度;3、各项管理工作记录;4、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培训、考核材料等相关记录;5、各项检查、检测、自查报告和记录;6、集中空调评价报告、档案;7、设施设备清洗消毒记录材料;8、其他相关记录、报告等材料;(四)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要点:(一)设备的使用要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行维修和保养相结合的原则。

(二)要有专人负责设备、设施的管理、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检查本部门设备、设施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领导。

(三)保持设施设备的卫生清洁,设施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更换,应做好详实的记录。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要点:(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定期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③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0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02中毒、红眼病(指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四)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六)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发生空气传播性疾病后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二)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

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名单(略)自查记录参照商场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表进行自查,也可设计自查记录表。

检查服务过程卫生状况并记录,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培训考核记录要点:培训时间、地点、主讲人、培训内容,参加人数。

应有签到表、照片、讲义、试卷等材料。

奖惩记录要点:时间、事件、人物、奖惩措施等要素齐全,记录完整。

从业人员调离记录要点:调离时间、人物、疾病、从事何种岗位、调回时间、经办人等要素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记录要点:时间、地点、人物、清洗消毒内容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况要点: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经办人。

消毒记录要点:时间、用品名称、数量、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责任人。

投诉及投诉处理记录要点:时间、投诉人、投诉内容、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经办人。

设备设施日常检查维护维修记录(包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要点:时间、地点、设备名称、设备状况、何种措施、经办人。

检测报告要点: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空气、微小气候、公共用品涂抹检测报告。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评价报告、通风管道清洗资料(清洗服务机构资质、施工方案、影像资料等)。

索证材料销售的涉水产品厂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批件、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复印件。

消毒产品应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卫生监督相关材料卫生许可材料、卫生监督意见书、采样单、责令改正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会议通知、文件等相关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