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 第九章 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 第九章 人际吸引


提问:你最喜欢哪种人? A.平庸之辈 B.能力出众完美无缺的人 C.优秀但有点小缺点的人

1、能力

阿伦森犯错误效应研究
以访谈的形式准备了四段录音,塑造了四个不同 的人物形象
1、能力出众的人 2、能力出众但是犯了错误的人 3、能力平庸的人 4、能力平庸但犯错误的人
吸引力次序
2>1>3>4
人际吸引规则一
人们更喜欢有能力的人。 在此前提下,偶尔有些小错误,会增加你 的吸引力。
犯错误效应受性别和自尊的影响。



为什么?

阿伦森在他的实验中使用的是四段录音, 而不是视频材料呢?
你更喜欢以下哪张照片?
2、外表吸引力

沃尔斯特的实验,西格尔等人的实验“外貌 对人的吸引力与交往的影响” 光环效应 “美丽的辐射效应”


占有式爱情:强烈的嫉妒
好朋友式爱情:深情厚谊


实用式爱情:他能满足我的需要
利他式爱情:我愿奉献我的一切 游戏式爱情:与不同的人玩爱情游戏
五、爱情的结构: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的三个组成部分:
亲 密
激 情
承 诺
亲密的构成要素

斯滕伯格和苏珊的研究表明:
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 福 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 到幸福 尊重对方 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
人际吸引规则四

熟悉性和邻近性告诉我们: 经常(在合理频率内)看到的某人,就能 增强我们对他的喜欢。

致命吸引力

一个男生最初喜欢一个女生是因为她聪明自信, 但是后来却不喜欢女友过强的自我;一个男生最 初喜欢一个女生是因为她漂亮,后来却不喜欢她 过于花哨…

致命吸引力:最初吸引我们的某人身上的个性
第九章 人际吸引
第一节 人际吸引概述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二、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 基础
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指“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 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 欢”。
亲和
较低层次
喜欢
中等程度
爱情
最强烈
亲和

定义:“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一起建立协 作、友好的联系的一种内心欲求。” 亲和 → 亲和动机 → 亲和行为 引规则三


恰当的运用相似和互补可促发人际吸引。
恰当的展现与他人相似的态度、价值观、兴趣、 爱好可以增加自己的吸引性。

相互满足对方需求的、和谐的互补可以促进人际 关系的和谐。
4、熟悉性

也称熟悉效应、曝光效应,即熟悉引起喜欢。
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面前,就能增加你对他/ 她的喜欢程度。
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
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 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 占有物 跟被爱方亲切沟通 珍重被爱方
跟被爱方相互理解
激情

“强烈的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

激情在间歇性强化的情况下发展最快。
承诺
承诺包括两部分: 短期方面:做出爱某个人的决定(决断) 长期方面:做出维护这一爱情关系的承诺(责




亲和的作用
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获得信息 减轻心理压力 避免窘境

影响亲和的因素


情境因素:压力情境、悲惨情境
情绪因素:恐惧、焦虑 出生顺序:长子、长女
二、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自我价值确立的需要 安全感确立的需要 独处需要和交往需要
第二节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任感)
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同时发生,决定爱上某 人并不意味着责任感。
爱情三大成分的特征
特征 亲密 激情 承诺
稳定性 有意识的可控制性 来自经验的明显性 短期关系中的重要性 长期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爱情中的普遍性 心理生理投入程度 有意识感知的敏感性
中等偏高 中等 可变状态 中等 高 高 中等 中等偏高
低 低 高 高 中等 低 高 高
亲密:逐渐增加(中断式事件)→ 逐渐减少 (隐性亲密关系) 激情:与上瘾行为相似,逐渐减少,一去不 复返
承诺:S型曲线,取决于关系的质量
课后复习指南



名词:人际吸引
哪些因素影响喜欢? 接触是否越多越好?如何理解熟悉性对人 际吸引的作用? 论述爱情三角形理论。

拓展学习

要求学生分组查阅人际吸引方面研究的成 果,著作、论文等,并口头报告(5分钟), 可制作成PPT形式。

比较一致的看法

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 价唤起; 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 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矛盾的 情绪有联系; 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 需要;



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Swensen(1972)7种爱情行为: 爱情的口头描述:“我爱你” 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拥抱和接吻 言语上的自我暴露:告诉对方自己的秘密 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注视、微笑 有形的爱情表征:信物 无形的爱情表征:关怀、鼓励、尊重 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
中等偏高 高 可变状态 低 高 中等 低 中等偏高
七种爱情
喜欢
浪漫式爱情 完美的爱情 迷恋式爱情 虚幻之爱
伙伴式爱情
空洞之爱
迷恋与浪漫式爱情的比较

意大利爱情学者弗朗西斯科· 阿尔贝罗尼指 出浪漫式爱情的一组症候:
你感到你已遇到了对你确实合适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你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你感到物质财富对你来说已不像以前那么重要 你感到想跟你所爱的人分享一切 你感到你真想在精神上跟你所爱的人融为一体
人际吸引规则二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我们更喜欢漂亮的人。
你同意“物以类聚”吗? 究竟是因为你们相似还是因为你们互补你才喜欢他/她?
3、相似性


VS
互补性


相似性
人倾向于喜欢与自己 相似的人
“正确感”带来的自 我酬赏 认知结构平衡的需要 期望—效价理论
互补性
互补的差异性也会 带来吸引力 互补是一种特殊的 相似 补偿作用:他人拥 有的正是我渴望的
制度化:签订契约
四、爱情的形式
哈特菲尔德等人的分类 激情式的爱情(passionate love)
同伴式的爱情(companionate love)
个体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伴侣认为激情爱更重要; 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伴侣认为同伴爱更重要。
加拿大社会学家李(Lee)的分类

浪漫式爱情:一见钟情,强烈的体验
曝光效应的局限性:
1、反复出现的人是负面人物。 2、在兴趣、需要或人格方面有强烈的冲突的人。 3、注意曝光的频率不要过多。
麻省理工学院住宿生的友谊选择

费斯汀格(L.F.Festinger)
5、邻近性

地理位置的接近会增加亲密性。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的程度 邻近的作用还在于积极性偏见



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 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会性报酬。“邻近是 有用的”
品质有时却可能成为两人关系中最致命的缺陷。

菲姆利对大学生浪漫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爱情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热烈的形式,是身心成 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 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是:
相异性
成熟性
高级性
生理性 利他性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我喜欢她,但不爱她” ?
鲁宾发现,爱情与喜欢的三个区别: 依恋:需要及渴望对方的感受 利他:高度关怀,让对方觉得快乐和幸福 信任:愿意把自己的一切告诉对方

卡宁(1970)爱情体验: 强烈的幸福感:79% 注意力难以集中:37% 飘飘然:29% 想狂奔、尖叫:22% 约会前感到紧张:22% 感到眩晕、无忧无虑:20% 一些强烈的躯体感受:心慌、失眠等

三、爱情的发展阶段

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看做交换过程。
取样与评估
互惠 承诺

多种不同形态的爱情三角形
爱情三角形的几何学 爱的含量:三角形的面积 爱的平衡:三角形的形状

提问:如果双方三角形的面积不同会如何?如果
双方三角形的形状不同会如何?
现实对理想的三角形 自我感觉和对方感觉的三角形 感情对行为的三角形:“有空了再爱”
爱情三角形随时间推移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