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图与三维建模PPT
(2) 选择基准和标注主要尺寸。
(3) 考虑工艺要求,结合形体分析法注全其余尺寸。
(4) 检查。认真检查尺寸的配合与协调,是否满足设 计与工艺要求,是否遗漏了尺寸,是否有多余
的重复尺寸。
37
2. 零件图尺寸标注示例
图7-19 确定齿轮轴上设计及工艺基准
38
标注齿轮轴主要尺寸
39
齿轮轴的尺寸标注结果
12
法兰实体
1模3 型
法兰盘零件图
14
3.叉架类 叉架类零件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
本视图来表达,必要时辅以向视图、斜视 图、断面图、局部剖视图等。选择主视图 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原则。
15
叉架类实体
1模6 型
支架零件图
17
4.箱体类 箱体类零件一般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
的基本视图来表达,辅以向视图、局部视 图、局部剖视图等。选择主视图时,主要 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原则。 由于内部结构复杂,所以多采用全剖视或 局部剖视的表达形式。
2) 基本偏差 国家标准对孔和轴分别规定了28种基本偏
差,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表示孔的基本偏差,小写
表示轴的基本偏差。
52
53
基本偏差系列
3) 公差的确定及画公差带图 确定了“标准 公差”和“基本偏差”,就可以确定公差
(3) 公差的标注(GB/T4458.5—2003) 零件图中公差带的标注有三种形式:
27
套的工艺基准 28
二、尺寸标注形式
1.主要尺寸的确定 主要尺寸是装配尺寸链中的装配环,它往往影
响机器性能规格、工作精度、互换性、配合要求 以及零件在机器中的准确位置。主要尺寸在零件 加工时必须予以保证,而非主要尺寸允许有稍大 的误差。 2. 尺寸标注形式
零件图上同一方向的尺寸标注有链状式、阶 梯式和混合式三种形式。
第1种注法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第 2种注法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零件;第 3种注法适用于产量不定的情况。
54
零件图中公差带的标注
55
2.配合及配合制 (1) 配合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基本尺寸相同的孔、轴之间的装配联 接关系称为配合。
孔与轴配合时,依据孔、轴公差带的 相对位置将孔、轴之间的配合关系分成如 下三种: 1) 间隙配合 2) 2) 过盈配合 3) 3) 过渡配合
装,在轴端、孔端和台阶处常加工出倒角。
(3)
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在轴肩、孔
肩的转角处常加工成圆角。
倒角
圆角
73
(2) 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车削螺纹或磨削加工时,为便于刀具 或砂轮进入或退出加工面,装配时保证与 相邻零件贴紧可预先加工出退刀槽、砂轮 越程槽或工艺孔。
退刀槽、砂轮越程槽
74
(3) 钻孔结构
8
二、典型零件的分析表达
常见的零件分成四种类型,即轴套类零件、 轮盘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
1.轴套类 这类零件一般用一个主视图、若干个
断面图来表达,必要时辅以局部放大图。
9
轴类实体模型
1模0 型
轴类零件图
11
2.轮盘类 轮盘类零件大多采用一个主视图加一
个基本视图来表达,必要时辅以断面图、 局部放大图等。主视图多采用全剖视的表 达形式。
18
泵体零件图
1模9 型
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
20
5.板金类零件的表达 表达这类零件一般用基本视图和向视
图。有局部细节需要表达时,辅以局部视 图或局部放大图。
21
支座实体
2模2 型
支座零件图
23
第三节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一、尺寸基准
1. 尺寸基准的分类
2.
尺寸基准按用途不同,分为设计
基准与工艺基准。
零件上各种不同形式和用途的孔,多数 是用钻头加工而成。不通孔要画出由钻头切削 时自然形成的120°锥角。当用两个直径不同 的钻头钻台阶孔时,中间出现的锥孔,应注出 锥角,但此类锥角在图上不注尺寸。
钻孔结构
75
(4) 凸台和凹坑
零件上与其他零件相接触的表面,一 般都要进行加工。为了减少加工面积,同 时保证良好接触,常把要加工的部分设计 成凸台或凹坑。
尺寸线、尺寸界线或其延长线上。若位置不够时, 可引出标注。 (3)符号的尖端必须与所注的表面(或指引线) 相接触,并且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被注表面。
49
3.2 3.2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方向
3.2 30° 3.2
3.2 30° 3.2
50
二、公差与配合
1.尺寸公差 (1) 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GB/T1800.1—
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 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42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43
Rp Rz Rm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Y
X
L=取样长度
Rz = Rp + Rm Rp----最大轮廓峰高 Rm----最大轮廓谷深
44
(2) 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 当确定了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类型后,
在选择数值时,既要考虑零件的使用要求, 又要考虑加工的经济性。具体选用时,可 参照生产中的实例,用类比法确定。
基轴制中的轴为基准轴,规定其基本 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 值。
基孔制 配合
59
基轴制配合
60
(3) 常用及优先配合 国家制定标准时,对公差带进行了筛
选和限制,规定了一般用途的、常用的和 优先选用的轴、孔公差带。同时还规定了 基孔制和基轴制的常用、优先配合。 (4) 配合代号在装配图中的标注 (GB/T4458.5—2003)
3-M8-6H 表 示 公 称 直 径为 8mm,均匀分布的三 个螺孔。可以旁注,也可 以直接注出
螺孔深度可与螺孔直 径连注;也可分开注出
需要注出孔深时,应明 确标注孔深尺寸
35
锥 形 沉 孔
柱 沉
形 孔
沉 孔
锪 平 面
6×ø7 表示直径为 7mm 均匀分布的六个孔。锥形 部分尺寸可以旁注;也可 以直接注出
45
2.表面结构的符号 表面结构符号 国家标准GB/T131-2006规定了表面结构符号
以及他们的含义。46表面纹标注及表面纹理图示47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举例
48
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1.标注规则 (1)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
(符)号。 (2)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应注在可见轮廓线、
指以零件所在装配体中的位置作为投射时摆放的位 置。 (3)加工位置原则
以零件加工时的位置作为投射时摆放的位置。
5
A
工作位置原则
6
B
加工位置原则
7
2.其他视图的选择 其他视图的选择原则是:配合主视图,
有针对性地选择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完整、 清晰地表达出零件某些结构特征的前提下, 力求视图数量较少。
二、零件图的内容
2
完整尺寸
一组视图
技术要求
标题栏
3
第二节 零件视图的选择
一、视图选择的一般原则
零件视图的选择原则为:在正确、清 晰、完整地表达出零件内外结构形状及各 部分结构相互位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 视图的数量,以便于绘图和读图。
4
1.主视图的选择 (1)形状特征原则
形状特征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以满足表达 零件清晰的要求。 (2)工作位置原则
61
配合代号在装配图中的标注
62
三、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GB/T1182— 1996)
1.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经机床切削加工的零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
差,还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如果不加以限制 就会影响装配和使用,满足不了设计要求。 2.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国家标准制订了形位公差的类型、特征项目 和表示符号,见教材中表7-9所列。
70
(3) 过渡线
因铸件上两表面汇合处用圆角过渡, 就使表面相交不够明显,这时两表面的交 线称为过渡线。
过渡线实例
71
(4)铸件壁厚 铸件壁厚应尽量设计均匀或一致,以
防止金属液体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缩孔、裂 孔。
铸件壁厚实例
72
2.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 倒角或圆角
(2)
为防止装配时划伤人手和便于安
33
(3) 按测量方便标注尺寸。 (4) 按加工面与毛坯面标注尺寸。
34
四、常见孔的结构及尺寸注法
类型
一 般 孔 光 孔 锥 销 孔
普通注法
通 孔
螺 孔
不 通 孔
简化注法
说明
4×ø5 表示直径为 5mm
均匀分布的四个光孔 孔深可与孔径连注;也
可以分开注出
ø4mm 为与锥 销孔相
配的圆锥销小头直径。锥 销孔通常是相邻两零件 装在一起时加工的
40
第四节 零件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1.基本概念 表面结构的表示法适用于对表面结构有要求时的表示法。
(
41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 国家标准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及其数值。主要评定参数有以下两个: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 偏距z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l内,5
29
尺寸标注形式
30
三、零件尺寸标注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设计要求 (1) 正确地选择尺寸基准。 (2) 主要尺寸要直接标出。 (3) 尺寸标注应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2.考虑工艺要求 (1) 尺寸标注应尽量符合加工顺序,以方便加工和检
测。
31
尺寸链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32
(2) 按加工方法集中标注尺寸。
型中取出,铸件的内外壁上沿起模方向应设